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新校區的建立在拓展办学空间、发展大学规模的同时,也使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校区 校园文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36-02
  
  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对于大学的新校区而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浓厚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新校区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好地发挥新校区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近年来,学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对“校园文化”的含义进行过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定义校园文化。该观点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产品以及创造过程”[1]。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定义校园文化。该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大专院校这样的教育机构,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围绕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业余活动及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集体文化。”[2]该观点把校园文化等同于教育文化,内涵过于偏狭,不能全面阐释校园文化的真正内涵。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定义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反应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3]该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亚文化。笔者比较认同以下观点: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4]这一含义的界定,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1)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3)校园文化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质的,既是学校师生的道德素质、人生观、价值观、人格修养、行为方式等校园精神文化的反应,又是校园的物质形态所反映的校园风貌。其具体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5]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新校区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态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景观、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它是校园的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校区一般占有较大的地面积和空间,是经过多方论证和精心规划设计而建,建筑物典雅但不失现代风格。由于校园占地面积大,一般都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宽敞的活动场地。在环境的打造上,总是尽力打造山水园林式的校园,强调校园环境的优雅、大气、绿化、美化。总之,新校区的硬件条件相对优越和完善,总是尽力彰显着大学的物质文化底蕴。但刚建立的新校区,仍然缺少具有深厚积淀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缺少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景观、参天古树等,因而需要不断充实代表学校精神的物质载体,不断增强新校区景、物的历史厚重感。由于新校区地处偏远的市郊,校区周边文化娱乐设施也相对缺乏,地缘文化氛围也比较淡漠,造成新校区建成初期和一段时间内校园文化的匮乏以及和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不对称性。[6]
  2.新校区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介和中层文化,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制度,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宗旨、改革举措、校规、校纪、教师的教学规范、师生的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新校区制度文化的建设分为两种情况:(1)移植老校区的制度文化。比如,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等基本上是移植老校区的制度;(2)对老校区的制度文化进行创新。新校区由于交通、校园环境、周边环境尚待完善而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全移植老校区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校区的管理,因而象校规校纪等管理制度,新校区则力求在老校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更加适应新校区的管理。
  3.新校区的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及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学风。校园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极为突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7]目前,新校区非常注重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来丰富校区的学术文化氛围,依托各种组织、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小组、勤工助学小组、心理咨询中心等加强阵地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校区网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但是,对于只入住一、二年级的新校区,校区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氛围还非常缺乏,在新校区的建设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加强。
  4.新校区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是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8]它包括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行为理念和各种学术研究成果等。由于新校区一般是在城市市郊所建,新校区无教师居住或居住教师较少,大学生难以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区内的大学的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许多大学的校园文化都打上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人文品质。[9]周边历史文化传统对新校区的影响相较老校区小得多。另外,和老校区相比,新校区较少受到成熟的城市社区文化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因而,新校区的精神文化尚待进一步建设。
  
  三、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移植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移植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应以移植精神文化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移植老校区的校风、学风。学校的校风、学风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学习实践中历练而成的,对教师、学生都有很强的激励导向作用。因而,移植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应该从校风、学风开始。(2)移植代表学校精神的校训。校训凝聚着学校师生为之不懈努力而形成的校风、学风,校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因而,在新校区校门或主要的教学楼前应有醒目的校训标志,让新老校区的师生在校训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不断取得进步。(3)重视校史教育作用的发挥。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反应与总结,内容涵盖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工作,记载了教师、职工、学生各个不同层面的活动,内容生动多样、博大精深,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生动写照。”[10]因而,在新校区可以建立校史长廊或类使承载校史教育作用的载体,将丰富多彩的校史内容在新校区展示,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为校为国争光,并不断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4)移植代表学校精神的建筑景观、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人文景观等,增加新校区物质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此外,校徽、校歌等对新校区的学生同样具有感染、激励、教育作用,校徽、校歌的作用也应当得以发挥。
  (二)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全国大多数的新校区入住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一般在老校区居住,每天上课到新校区,下课后即乘车回老校区,即使新校区建立了教师住宅,教师的入住率也不高。因此,新校区要建成具有老校区的学术文化底蕴,需要不断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1)将老校区的品牌活动结合新校区的实际在新校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老校区的师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积淀形成了许多的品牌文化活动,应大力提倡将老校区的品牌文化活动移到新校区开展,使新校区的师生同样沐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2)鼓励新老校区之间的交流。鼓励加强新老校区之间以及学院内部的交流,加强学院社团、学生会之间的交流,加强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老校区的校园文化通过交流不断影响新校区的学生。
  (三)创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文化总是在一定传统基础上发展,但又不断打破旧的传统,建立新的传统。”[11]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不断创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新老校区在教育制度、教育目标等方面并无分殊,但育人环境、育人氛围各异,在制度建设、管理育人、工作方法等方面则可以大胆创新。因而,创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度文化创新。新校区由于地域、交通、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管理的难度比老校区要大得多,因而加强新校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新校区各种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使新校区的制度文化不断得到创新。(2)精神文化创新。精神文化创新应从新校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理念上进行创新。使师生的理想追求、人生信念、崇尚学术自由以及严谨踏实等精神文化不断得以发扬光大。(3)工作方法的创新。新校区由于远离市郊,所以辅导员要入住学生宿舍。学生工作可以宿舍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宿舍文化建设,如在学生宿舍加强党团活动室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同一栋楼的学生,在宿舍开展“文明之家”评比、“宿舍建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
  (四)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1.建立新校区广播系统。新校区广播能及时将国际国内新闻、校内外新闻、校区内的新闻、学生活动及时传达到新校区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校园休闲、散步都能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大事,了解学校、校区新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2.打造新校区宿舍品牌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但真正彻底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高校的新校区建立之后。目前,全国大部分新校区都在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忽视了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新校区宿舍品牌文化,对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作用。3.积极推进新校区校园网站建设。改进新校区校园网络的现有功能,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1)新校区校园网络应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弘扬主旋律,占领思想文化阵地。(2)网站内容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特色网站建立的同时,开辟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板块,增强网站的影响力和吸引力。(3)开辟学生自主参与建设的板块,发挥学生对网站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新校区校园网络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区师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只有不断开发校区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的校园网,开发新的适合校区学生特点的板块,才能将他们吸引到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中来,才能让新校区校园网络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4)加强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以书籍为载体,使新校区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不断受到教育感化。
  总之,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校区要在移植、传承老校区校园文化,吸取老校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主旋律,在高起点上建立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代大學人为之不懈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建设好与新校区一流的教学楼及美丽的校园环境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葛全国、石中英,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第3期.
  [2]薛联社,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其建设构想[J].曲靖师专学报,1990.1.
  [3]潘崎峰,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4]史华捕,论校园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月.
  [5]刘晓莉,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4.
  [6]周琳,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的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
  [7]张剑,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刘鑫,校园文化研究综述(上)[J].六安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3.
  [9]周琳,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的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
  [10]张洋、张杰,简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移植、整合与创新[J].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4月号.
  [1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155.
  
  作者简介:
  吴坚,男,赴日留学后在日企工作多年,经济学硕士,2007年8月开始任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助教)。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62例老年冠心病治疗前后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借以评定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实际意义。结果表明: (1)正常老年组与成年组相比,左心室射血时间,电机械收缩时间略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人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般介绍,重点介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和虚拟专用拨号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虚拟专用网络 虚拟专用拨号网 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
[摘要]到发线运用计划是组织指挥车站日常运输生产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列车能否按时刻表正点运行。介绍客运站到发线相关作业,并对到发线运用计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客运站 到发线运用计划 作业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23-01    一、引言    车站的技术过程有很多,如调车作业、机车作业、车检组作业等主要作业。每种作业都有各自不
本文108例结外淋巴瘤(NHL96例,HD12例)均经结外瘤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并对其发病率、病理分类、临床特征、诊断和误诊情况、治疗和预后因素进行探讨。 108 cases of extranod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增加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必将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有利
[摘要]时序逻辑在许多领域如人工智能、形式化方法、自动控制中都有成功的应用。有效的实现系统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系统状态表达法,时序规则表达法是综合基于时间点、区间、事件的时序逻辑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单、直观、有效的表达系统状态并可进行推理。将它应用于乙烯裂解炉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时序逻辑 系统状态 时序规则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一部机器通过网络启动,它必须得到这些信息:一个identity;某个操作系统的映像文件;可以操作的文件系统。工作站接收到完整的启动文件后,开始执行文件中的启动程序,将执行点转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成人白血病总数的20%,其划线年龄不一,多在11~16岁之间,少数作者以20岁为界.目前,小儿ALL的缓解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为60%,成人ALL则远逊于此
一般认为,90%以上Ph~1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病例有典型的(或称单纯的)Ph~1易位,即22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部分易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其余不到10%的病例则有变异的或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阐述在以往实际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点,以不断探索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 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34-01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