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象表明,当今很多高中生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上大学,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进艺术殿堂里进行熏陶。对于美术的选择,已经有了“美术高考热”的产生,美术高考也被社会各方所关注,但在其背后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探讨和思考。其中,美术类专业的“扩招”只是产生“美术高考热”的一个次因素,越来越多的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外界的各方面的影响下,开始把学美术当成进大学的“敲门砖”。本文根据现在美术院校的考试内容、标准以及录取原则的研究,并结合大学四年、高中美术培训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梳理,提出美术高考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来反思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从而净化美术这块土地,提高美术专业的含金量!
【关键词】美术高考现状;对策
从好的方面来讲,“美术热”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将艺术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大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但是从美术高考本身以及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美术高考确实需要降温了。“美术热”必然会导致美术事业的畸形发展。从本质分析,把美术高考视为升学的捷径而不是真正热爱美术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以下是对现状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当下美术高考现状
1.1 “美术热”的产生
据调查,改革开放初期,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及社会待遇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促使很多家庭开始转移目标;在录取条件上,美术类的文化成绩比普通文化生的要求低很多,这也是很多家庭转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四川省美术高考人数是2万人左右。2014年2.6万人左右,预计2015年四川省美术高考人数还会有所增加!
现在,美术高考内容由默写逐步转移到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由考察学生基本功、基础专业知识发展到考察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灵活运用能力。录取方面,文化录取分数与专业录取分数逐年攀升。
1.2 扩招迅速
1999年高等教育改革实行全面扩招以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美术类专业。在此之前,全国只有不多的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系科招收美术类学生。自扩招政策以来,高校美术类专业开始持续的膨胀。
各高校纷纷开设美术类院系,并且招生领域逐渐拓宽、招生条件细则化。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至少有85%的学校开设了美术类专业,并且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转向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很大因素都是看到了艺术高考的巨大市场,公办学校可以提高升学率,办学名气,提高奖励与投资;校外机构收入逐渐上升。在激烈的扩招竞争下,校外机构作为体制外的自由环境,为了提高数量,设置多个有针对性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弥补了公办学校上大课的不足。更大程度上提高美术招生的频率。因此,在这种大气候下,满足了更多家庭的需求,从而增加扩招的数量。
2 美术高考改革的思路
2.1 基于社会需求衡量美术高考的利弊
考生通过美术高考,从基础教育的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成长为成熟的、综合素质强的、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社会人,这是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校配置某一专业的时候,也要看高中的生源和社会的就业前景,这是相互影响的。站在社会角度,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是由高校人数或高考人数决定,而是由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质需求决定的。
抽象的谈论美术高考的利与弊是毫无益处的。只有当考生数量、高校录取数量、社会需求量三者之间达到平衡和协调的时候,美术高考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美术高考的改革要基于社会的需求,衡量其利与弊以及背后的成因,才能提出可行的对策。
2.2 基于教育的整体发展调整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美术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部分,美术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基层领导不重视等。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此现象已得到很大好转,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得高等教育迎来改革的新契机,美术高考亦如此。事实上目前的美术高考热给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其中出现的影响也会推动我们努力办好美术教育,关键是为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调节适当环境,引导这股“美术热”向好的方向发展。
2.3 基于文化的视角审视考试机制
美术作为文化的子体,渗透着文化血脉。学生学习美术,事实上是在了解美术文化,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特征及多样性,了解美术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贡献,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认识社会的丰富性、人文差异性、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化观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设置中体现的比较好,但是美术高考、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系统尚未及时地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美术高考的研究一定要基于大文化的视角。只有考试机制调整了思路,将美术学习真正纳入到文化学习的范畴,与考试相关的一系列教育环节才会真正改变,最终服务于社会的美术人才的质量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3 美术高考改革的建议
3.1 国家政策的导向
要注重思想、舆论导向,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媒体舆论导向进行管理,做到对高校专业情况、高校就业情况、学生报考与录取情况等的客观报道,一味地说“热”、呼吁降温是没有用的,媒体应该在社会、社区群体增加宣传,尽量让群众明白美术高考、美术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对高校美术相关的职业教育制订相关的政策。做好美术相关的职业教育,能够保证就业,进而保证职业领域内的服务质量和长远发展。
3.2 基础教育阶段的必要准备
高考美术学习与普通中学美术学习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为培养比较专业的美术人才做准备,而后者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中学普通美术教育更侧重于知识结构的基础的建立,而高考美术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求得知识结构在广度方面的拓展、深度方面的挖掘,并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必要技能。
3.3 考试内容和评价的调整
美术高考要探索多元、多样的选拔录取方式,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由选拔性考试向选拔性与适应性综合的方式转变,由单一考试向因材施考转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考试录取制度,注重个性特长评价。
作者简介
李芮(1992-),女,四川省南充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关键词】美术高考现状;对策
从好的方面来讲,“美术热”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将艺术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大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但是从美术高考本身以及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美术高考确实需要降温了。“美术热”必然会导致美术事业的畸形发展。从本质分析,把美术高考视为升学的捷径而不是真正热爱美术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以下是对现状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当下美术高考现状
1.1 “美术热”的产生
据调查,改革开放初期,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及社会待遇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促使很多家庭开始转移目标;在录取条件上,美术类的文化成绩比普通文化生的要求低很多,这也是很多家庭转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四川省美术高考人数是2万人左右。2014年2.6万人左右,预计2015年四川省美术高考人数还会有所增加!
现在,美术高考内容由默写逐步转移到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由考察学生基本功、基础专业知识发展到考察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灵活运用能力。录取方面,文化录取分数与专业录取分数逐年攀升。
1.2 扩招迅速
1999年高等教育改革实行全面扩招以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美术类专业。在此之前,全国只有不多的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系科招收美术类学生。自扩招政策以来,高校美术类专业开始持续的膨胀。
各高校纷纷开设美术类院系,并且招生领域逐渐拓宽、招生条件细则化。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至少有85%的学校开设了美术类专业,并且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转向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很大因素都是看到了艺术高考的巨大市场,公办学校可以提高升学率,办学名气,提高奖励与投资;校外机构收入逐渐上升。在激烈的扩招竞争下,校外机构作为体制外的自由环境,为了提高数量,设置多个有针对性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弥补了公办学校上大课的不足。更大程度上提高美术招生的频率。因此,在这种大气候下,满足了更多家庭的需求,从而增加扩招的数量。
2 美术高考改革的思路
2.1 基于社会需求衡量美术高考的利弊
考生通过美术高考,从基础教育的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成长为成熟的、综合素质强的、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社会人,这是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校配置某一专业的时候,也要看高中的生源和社会的就业前景,这是相互影响的。站在社会角度,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是由高校人数或高考人数决定,而是由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质需求决定的。
抽象的谈论美术高考的利与弊是毫无益处的。只有当考生数量、高校录取数量、社会需求量三者之间达到平衡和协调的时候,美术高考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美术高考的改革要基于社会的需求,衡量其利与弊以及背后的成因,才能提出可行的对策。
2.2 基于教育的整体发展调整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美术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部分,美术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基层领导不重视等。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此现象已得到很大好转,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得高等教育迎来改革的新契机,美术高考亦如此。事实上目前的美术高考热给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其中出现的影响也会推动我们努力办好美术教育,关键是为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调节适当环境,引导这股“美术热”向好的方向发展。
2.3 基于文化的视角审视考试机制
美术作为文化的子体,渗透着文化血脉。学生学习美术,事实上是在了解美术文化,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特征及多样性,了解美术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贡献,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认识社会的丰富性、人文差异性、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化观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设置中体现的比较好,但是美术高考、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系统尚未及时地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美术高考的研究一定要基于大文化的视角。只有考试机制调整了思路,将美术学习真正纳入到文化学习的范畴,与考试相关的一系列教育环节才会真正改变,最终服务于社会的美术人才的质量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3 美术高考改革的建议
3.1 国家政策的导向
要注重思想、舆论导向,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媒体舆论导向进行管理,做到对高校专业情况、高校就业情况、学生报考与录取情况等的客观报道,一味地说“热”、呼吁降温是没有用的,媒体应该在社会、社区群体增加宣传,尽量让群众明白美术高考、美术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对高校美术相关的职业教育制订相关的政策。做好美术相关的职业教育,能够保证就业,进而保证职业领域内的服务质量和长远发展。
3.2 基础教育阶段的必要准备
高考美术学习与普通中学美术学习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为培养比较专业的美术人才做准备,而后者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中学普通美术教育更侧重于知识结构的基础的建立,而高考美术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求得知识结构在广度方面的拓展、深度方面的挖掘,并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必要技能。
3.3 考试内容和评价的调整
美术高考要探索多元、多样的选拔录取方式,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由选拔性考试向选拔性与适应性综合的方式转变,由单一考试向因材施考转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考试录取制度,注重个性特长评价。
作者简介
李芮(1992-),女,四川省南充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