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在国家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更是刻不容缓。分析校园特色文化对学生、学校及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分析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引发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建设;特色文化;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是学校文化中极具典型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反应。有的学校已经建成校园特色文化。比如:曲阜师范大学的儒家文化,暨南大学的侨校文化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相比较而言,这种学校只是少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还有待改进。
一、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
(一)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学校管理者的应付做法,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实践才能创办出特色。由于短时间内不可能建设成功,更不可能看到显著效益,所以,学校领导者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递交各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策划书、方案、相关材料等,只是书面性的东西,并没有付诸实践。另外,有的学校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互相模仿,移花接木,只是简单复制了校园文化的表面现象,并没有触及到特色文化的内涵。
(二)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的相关原因
之所以存在这种形式主义,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的意识不到位。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领导者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学校的主要活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却忽略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所以,特色文化的创办成为一种形象工程,缺乏实质的内涵,有些学校的领导者敷衍了事,只是照搬照抄外校的文化建设工程,忽略本校的特色。
(三) 实事求是,克服形式主义
相关部门要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对校领导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大力进行宣传,并制定相应政策,督促校园文化的建设工程,使之摆正态度,意识到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从领导者自身做起,带领学校整个团队一起创建特色文化。创建特色文化的第一步首先是要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尊重实际,注重效果,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都要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点,对地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并发扬为自身特色的文化。另外,盲目跟风和随大流也是因为对自身的认识不够,所以校领导要对本校有个准确的定位,充分了解学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劣势、机遇和挑战。
二、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物资匮乏
(一) 物资匮乏的表现
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来作为完成条件和保障。但就现实生活中来看,学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等一些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用于建设特色文化的少之又少。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为保障,任何活動都是无法开展的,尤其是像这样的长期性工程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填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力的缺乏会造成物力的匮乏,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合实际。
(二) 物资匮乏的相关原因分析
资金不充分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投资于教育的资金总额较小,4%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资金分配的不均,资金发放过程的不规范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学校的资金运转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有限的资金优先供给教育和科研,即使意识到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也是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提供充足的物资资源
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优化政府的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的比例,并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教育预算决策地位,保证资金配置的相对均衡,监督资金的发放过程,使每笔经费落实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职能,杜绝教育经费的挪用、浪费,并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教育经费财尽其用,物尽其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和科学配置学校资源,统筹配置。
另外,各级政府对于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支持和物资保障。学校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并积极投入到特色文化建设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将资金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特色文化建设中,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三、 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一) 师生参与力度小的具体表现
文化是一种人文因素,是在人的活动下形成的,特色文化的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在学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教师来说,最主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在这种固有的思想观念下,师生只做自己的分内事,对于校园文化、特色文化等一系列的建设活动都置若罔闻,完全交由学校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
(二) 参与力度小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是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师生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太狭隘,再加上升学率和成绩的地位,师生只注重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存在着精英主义的思想,认为这项建设工程只是学校少部分人的事,只是依靠少数人的决策和想法,没有和师生开展沟通交流,导致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三) 如何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只有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度,才能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好。大学生一般都思想开放,敢于尝试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师生作为主力军必须积极地投身于特色文化的建设。作为学校领导者,一是要和师生进行深入的协商探讨,交换意见和看法,进行双向沟通。二是对于特色文化的建设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支持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投身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才能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特色文化魅力之所在,真正认识到投身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只有形成师生齐心、全校总动员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动校园特色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翔雁.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4).
[2]王东.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J].基教经纬,2014,(5).
[3]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J].教育研究,1998,(10).
[4]高洪源.如何创办特色学校(上)[J].中小学管理,2000,(4).
作者简介:
任茹慧,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校园建设;特色文化;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是学校文化中极具典型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反应。有的学校已经建成校园特色文化。比如:曲阜师范大学的儒家文化,暨南大学的侨校文化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相比较而言,这种学校只是少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还有待改进。
一、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
(一)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学校管理者的应付做法,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实践才能创办出特色。由于短时间内不可能建设成功,更不可能看到显著效益,所以,学校领导者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递交各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策划书、方案、相关材料等,只是书面性的东西,并没有付诸实践。另外,有的学校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互相模仿,移花接木,只是简单复制了校园文化的表面现象,并没有触及到特色文化的内涵。
(二)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的相关原因
之所以存在这种形式主义,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的意识不到位。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领导者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学校的主要活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却忽略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所以,特色文化的创办成为一种形象工程,缺乏实质的内涵,有些学校的领导者敷衍了事,只是照搬照抄外校的文化建设工程,忽略本校的特色。
(三) 实事求是,克服形式主义
相关部门要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对校领导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大力进行宣传,并制定相应政策,督促校园文化的建设工程,使之摆正态度,意识到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从领导者自身做起,带领学校整个团队一起创建特色文化。创建特色文化的第一步首先是要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尊重实际,注重效果,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都要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点,对地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并发扬为自身特色的文化。另外,盲目跟风和随大流也是因为对自身的认识不够,所以校领导要对本校有个准确的定位,充分了解学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劣势、机遇和挑战。
二、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物资匮乏
(一) 物资匮乏的表现
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来作为完成条件和保障。但就现实生活中来看,学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等一些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用于建设特色文化的少之又少。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为保障,任何活動都是无法开展的,尤其是像这样的长期性工程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填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力的缺乏会造成物力的匮乏,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合实际。
(二) 物资匮乏的相关原因分析
资金不充分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投资于教育的资金总额较小,4%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资金分配的不均,资金发放过程的不规范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学校的资金运转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有限的资金优先供给教育和科研,即使意识到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也是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提供充足的物资资源
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优化政府的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的比例,并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教育预算决策地位,保证资金配置的相对均衡,监督资金的发放过程,使每笔经费落实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职能,杜绝教育经费的挪用、浪费,并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教育经费财尽其用,物尽其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和科学配置学校资源,统筹配置。
另外,各级政府对于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支持和物资保障。学校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并积极投入到特色文化建设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将资金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特色文化建设中,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三、 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一) 师生参与力度小的具体表现
文化是一种人文因素,是在人的活动下形成的,特色文化的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在学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教师来说,最主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在这种固有的思想观念下,师生只做自己的分内事,对于校园文化、特色文化等一系列的建设活动都置若罔闻,完全交由学校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
(二) 参与力度小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是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师生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太狭隘,再加上升学率和成绩的地位,师生只注重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存在着精英主义的思想,认为这项建设工程只是学校少部分人的事,只是依靠少数人的决策和想法,没有和师生开展沟通交流,导致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三) 如何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只有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度,才能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好。大学生一般都思想开放,敢于尝试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师生作为主力军必须积极地投身于特色文化的建设。作为学校领导者,一是要和师生进行深入的协商探讨,交换意见和看法,进行双向沟通。二是对于特色文化的建设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支持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投身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才能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特色文化魅力之所在,真正认识到投身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只有形成师生齐心、全校总动员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动校园特色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翔雁.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4).
[2]王东.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J].基教经纬,2014,(5).
[3]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J].教育研究,1998,(10).
[4]高洪源.如何创办特色学校(上)[J].中小学管理,2000,(4).
作者简介:
任茹慧,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