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其定位是:“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构学术理念、创设学术流派、追求学术个性、打造学术品牌,努力建设成为科学综合、管理先进、水平一流、富于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国家级东盟研究基地,以学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中国东南亚研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2014年6月26日,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中国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钟海青教授和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校长佐林教授签署合作协议,两校将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王愚、缅甸北部高等教育局主任吴梭温等中缅双方官员参加了签字仪式。仪式上,吴梭温主任赞扬中缅两国情谊,表示两校的合作代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拓展,在教育层面的合作将取得新的发展成果。
作为侗族作家、学者,张泽忠(笔名卜蓬)秉承了侗族人的纯粹与善良。侗族人对大自然万物有一种“认亲情怀”,比如,称山为“山兄弟”,称树木为“树爷爷”“杉姑娘”,在一些民间故事传说中把牛、鱼、蛇等动物描述为邻居好友等等,表现了侗民族对待自然“万物为亲”的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转化到张泽忠的笔下,便是对自然生命的礼赞。
采用人类学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圳某工厂的外来工为调查对象,利用社会空间理论,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导致外来工精神健康恶化的社会空间分布和生产。认为新媒体(社会化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工人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进行着真实的“穿越”,这种“穿越”的张力构成了导致外来工精神健康恶化的结构性因素。
缅甸林业资源丰富,在支持缅甸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缅甸在木材的砍伐中采用缅甸筛选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缅新政府上台后采取多项措施升级林业资源保护.并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禁止原木出口。这些举措既加大了保护林业资源力度,也促进木材加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印度在建国和立宪过程中,刻意回避了族群问题,但印度少数族群与后进社会阶层交集关系,使其有关少数族群的优惠待遇政策.更多体现为解决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扶持后进社会阶层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通过在公共职位、就业、入学等领域的席位保留、比例配额等优惠扶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括大多数少数族群的社会后进阶层的发展,但用社会阶层取代族群的“去民族化”与配额制的宪制设计,造成了现实实施中无法越野的制度困境。
近年来,西南边疆地区的边政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罗彩娟、徐杰舜、罗树杰著的《中国西南边疆治理模式研究》着眼于历史上历代王朝治理西南边疆的不同思想与治策,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王朝在治理西南边疆的思想与政策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间的差异性等问题。该书从纵横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从教育人类学的观点看,学校管理的高级形态是文化的、精神的、道德的管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发展,学校、教师、学生是文化价值的整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依相存.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的发展只能是结果而不是目的。学校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历史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