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STSE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实践策略。本课题紧紧围绕“探秘地铁车厢中CO2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一问题情境设计STSE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以分析化学方法与原理切入,兼顾人体健康、工程技术领域探究的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实践品质和善于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維品格。
  关键词:真实问题情境;STSE;综合实践活动;空气质量;人体健康
  文章编号:l008-0546(2020)06-006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6.017
  综合实践活动是区别于学科课程的一门非学术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加强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化学研究能力、拓展化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更为今后他们进一步开展其他活动积累经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突出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分别设置了“STSE综合实验”和“STSE综合实践”主题,强调“要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要围绕资源、能源与环境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综合实践。
  一、活动实施背景
  现今,地铁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要通勤方式之一。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会选择地铁出行。由于地铁车厢身处较为封闭的地下环境中,当人流拥挤或出行高峰时,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人常常会感到不适。据报道,2015年4月20日早8点30分,深圳地铁5号线黄贝岭站一名乘客因不明原因在站台上晕倒,引起站台部分乘客恐慌拥挤,导致9名轻微受伤乘客被送往医院。近年来,类似有乘客在地铁站内晕倒事件时有发生。2018年10月的一天,本课题组成员在早高峰乘坐地铁出行时,巧遇一位老年人在密集的人流中突然晕厥的事件,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拨打120并联系站内工作人员。事发之后,同学们及时向我反映了这一突发事件。随后,我带领同学们讨论这位老年人突然晕厥的可能原因。有位同学大胆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假设:老年人身体不适可能与地铁这厢内CO2浓度过高有关!
  随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调研,认同这位同学所提科学假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研究表明大气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与此同时,室内CO,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生活中CO2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却经常被忽略的气体。数据显示,人体暴露在3%浓度(体积分数)的CO2中几个小时后,人类的呼吸系统就会产生不适,会造成头晕或呼吸不畅;暴露在7%浓度的CO2中几分钟,就会造成意识丧失;而暴露在15%浓度的CO2中会立刻威胁到生命。CO2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降低氧气浓度;同时提高血液中CO2的浓度,造成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
  由于老年人突然晕厥的事件发生时,正值客流高峰,车厢内部人群非常拥挤,空气憋闷,缺少新鲜且充足的氧气,加之老年人身体基础条件相较于青年人差,所以引发了此次事件。大家商议之后,随即成立课题组就这一问题展开实验探究,开展“探秘地铁车厢中CO2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实践活动。
  二、教学价值分析
  1.立足真实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强化共同参与社会问题的责任
  本活动选取“地铁车厢CO2濃度”这一贴近生活的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真实情境,进一步探究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等问题,通过“呵护生存环境”等“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了解相关污染物及其危害,为消除危害提供研究支撑,在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的同时,也为新课标“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模块相关内容提供有益补充。
  2.基于项目学习,开展综合实践,运用科学实验破解生活的难题
  由师生共同组建的“探秘地铁车厢CO2浓度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课题研究小组,希望能通过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方式开展以化学学科为切人口的跨学科教学创新实践,希望能够科学分析出早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CO2浓度变化特征与规律,并尝试建立CO2浓度变化特征与人体舒适指数之间的紧密关联,提出改善地铁车厢空气质量的合理化建议,为乘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3.指向核心素养,实现跨界学习,引领不同领域探索的创新成长
  为了深度学习并参与“探秘地铁车厢CO2浓度变化”这一与STSE紧密关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商议决定实施三个主题的探究活动(图1):(1)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绘制地铁干线CO2浓度变化地图;(2)地铁CO2浓度变化与“人体感指数”关系初探;(3)地铁车厢“智能CO2浓度平衡系统”装置创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期实现在相对应的探究活动中有所侧重地培养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三、实践活动设计
  1.实践活动1:基于“化学分析领域”的设计
  (1)确定活动主题: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绘制地铁干线CO2浓度变化地图
  怎么样科学准确地测量地铁车厢CO2浓度呢?显然,这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并运用现代分析化学的原理及其相关技术。因此,为了探究地铁高峰时段人们感到难受不适的原因,课题组采用便携式CO2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技术开展实验探究,希望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冬季早高峰(7-9点)为例,针对现代轨道交通地铁干线CO2浓度的变化绘制出地铁CO2变化曲线地图,希望能为城市地铁建设及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2)构思研究思路
  经过商议,课题组决定对地铁车厢内部空气中CO2浓度的测量,根据不同站点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地铁运行过程中车厢内部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以期为后续地铁空气质量优化研究及人们健康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3)实践活动实施
  ①课题组成员选择威尼尔Vernier实验探索者LabQuest2传感器采集器、CO2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2),于2019年1月21日、22日、23日三个不同工作日的早高峰时段(7-9点),依次完成实验数据采集;
  ②每次采集时,成员在上海地铁二号线的始发站淞虹路站车厢内部(每列地铁的中间一节车厢的4门之中心点)开展测试,待发车时开启传感器采集器、CO2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记录每个站点的CO2峰值及湿度;
  ③记录数据后,求出平均值,导人电脑绘制出图像并分析数据的特征值;
  ④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4)实验活动成果
  实验涵盖从淞虹路至广兰路站,共计19个地铁站点的数据采集情况(图3)。其中,南京东路站CO2浓度峰值最高为2729ppm,其次依次为陆家嘴站2636ppm、人民广场站2439ppm。而淞虹路站(始发站)为1319ppm,为CO2浓度峰值最低的站点。
  (5)实践活动总结
  实验全程要经历19个站点,仅单程就需要1个小时。而且恰逢客流高峰时段,人流密度非常大,实验数据采集环境欠佳。课题组成员为了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实验全程。实践表明,该活动的设计有益于学生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证据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践活动2:基于“人体健康领域”的设计
  (1)确定活动主题:地铁CO2浓度变化与“人体感指数”关系初探
  “化学分析领域”的活动中,课题组运用化学实验,绘制出一份早高峰各站点车厢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那么,究竟CO2浓度变化与人体感受的实际相关性如何呢?为此,课题组开启了有关“人体健康领域”的实践活动设计。
  该实践活动设计需要考虑跨学科学习,不仅涉及到2017版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生活”模块“呵护生存环境”的相关表述,还涉及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健康生活”模块中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开发思维,让学生将健康知识与解决社会有关健康问题结合起来,培养社会责任感”。
  (2)构思研究思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尝试提出“人体感指数”概念,通过运用社会调查问卷的方法,重点关注地铁车厢CO2浓度变化与乘客在对应站点的“人体感指数”的关联程度,探究地铁车厢内CO2浓度变化特征对人体主观感受程度的影响。
  (3)实践活动实施
  ①设计客流高峰时段,乘客地铁出行主观感受问卷,包括:年龄、性别、现场人体感指数级别、现场体感不舒适的原因、地铁空气质量认知度等多个指标及维度;
  ②在运用传感器监测车厢内部CO2浓度实时数据的同时,课题组其他成员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人体感指数”等指标开展调查;
  ③结合现场访谈,补充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数据。
  (4)實验活动成果
  课题组通过人体感指数数据(图4)与CO2浓度数据分析得出,人体感指数(实时感受舒适度)与CO2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当CO2浓度有升高趋势时,人体感指数趋于下降;反而反之。同时,提出出行建议:由2号线早高峰CO2浓度变化地图和人体感指数变化图共同得出,在早高峰时段,南京西路到世纪公园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建议错峰出行。
  (5)实践活动总结
  课题组首次提出“乘客在地铁车厢内部的人体感指数”这一概念,用于研究上海市重点地铁线路,尝试建立研究具有创新性。课题组成员经常召开临时会议,充分表达交流、反复查阅求证,最终起草出较为满意的调查问卷,开展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开展STSE综合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也赋予了学生为改善地铁运营环境,提供研究依据的使命感。
  3.实践活动3:基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设计
  (1)确定活动主题:地铁车厢“智能CO2浓度平衡系统”装置创设
  那么,有没有优化地铁车厢空气质量的方案,以提升高峰时段人体感指数呢?为此,课题组尝试从工程技术领域突破,最终确定出该活动的主题任务,即:完成一份《关于地铁车厢“智能CO2浓度平衡系统”装置创设》的创意方案。
  (2)构思研究思路
  创意方案的完成,需要借助高中《通用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运用。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显然,在该活动设计中,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基础,对于“物化能力”暂不做过多要求。而仅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提出一份创新设计方案并进行图样表达即可。
  (3)实践活动实施
  ①研究地铁车厢的现有内部构造;
  ②查找可能地铁车厢中引起高峰时段CO2浓度偏高的薄弱之处;
  ③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文献资源,提出“智能CO2浓度平衡系统”研发设想;   ④通过图样表达,进行交流展示。
  (4)实验活动成果
  课题组提出了如图5及图6所示的科技创意方案。
  核心部件为CO2固定载体模块,它是一种密闭系统CO2控制器仿真模型,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与硬件连接,作为实际控制器,通过对密闭系统中CO2浓度的监测以调节CO2固定载体模块的使用时间,进而影响密闭系统CO2和O2浓度,从而达到自动调控密闭系统中CO2和O2平衡的目的。
  (5)实践活动总结
  在该活动实施过程中,虽然课题组成员没有将其提出的设计方案最终物化成实物模型,但是这不影响他们在STSE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该活动,课题组成员最终完成了从“地铁车厢CO2浓度变化地图绘制”,到“人体感指数提出并应用”,再到“智能CO2浓度平衡系统创设”的跨學科学习体验。
  四、实践活动反思
  1.基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热情
  “探秘地铁车厢中CO2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活动设计,立足真实情境、基于项目学习、指向核心素养,通过紧密衔接、相互关联的三个主题活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赋予他们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质疑的宝贵品质。
  2.基于问题化的系列设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个主题突出、问题鲜明、时代感强的STSE综合实践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逐一解决了“地铁车厢中CO2浓度”“人体感指数关联性建构”和“CO2智能平衡系统创设”三个重要问题,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3.基于实践不足之处探讨,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然而,课题组成员也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活动中尚存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采用便携式手持技术分析设备,所得数据的精密度是否经得起验证?人体感指数的概念界定及指标构建是否科学完善?CO2智能平衡系统是否可以真正落地开花、造福于民?我们认为,教师要在把握好科学方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科学的开展实践探索,指导他们领悟创新实践的魅力,同时也要适当兼顾教育留白,而恰恰能够让他们能意识到研究的不足才是有益于他们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可贵之处。
其他文献
保持了原始风貌的西班牙假期  金色的沙滩,绿宝石般的山丘,雪白的浪花,走私贩踩出的羊肠小道,近海的渔村,怀旧复古的小镇……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存在着一种别处不可见的力量。被大海割裂的海岸线还未经过开发,光秃秃的海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帆板冲浪者,壮丽的自然景观深得运动员们的喜爱。  阴郁的天气和难得的好运气,使得这里从20世纪70年代的城市化中幸免,依然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比如,向北几公里外的比亚
摘要:分析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困难,以具体案例阐述分类比较法在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框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析;分类;比较;构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12  一、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困难分析 
非洲广袤的土地上,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原生态动物保护区。我连续5年到非洲拍摄野生动物,和那些壮观的大场景相比,我更倾向于比较微观的视角。当我沉静下来与动物对视的时候,发现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性格、有故事,美丽、脆弱而倔强。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应该与人类共生共存,而不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比如你我,这世上最普通的一个人,走在每天都是陌生环境的旅途中,一天醒来,发现周围的人像蚂蚁一样小,他们每个人扛起你的一根头发,想把你钉在地上,因为你比他们大很多。同样是你,换了一个地方,就得坐在主人的手掌心里和他交谈,因为你只有他的大拇指大小。格列佛医生就是这么过来的。在旅途中,你会遭逢各种各样的尺度,在不同的尺度中,你就成了各种各样的异类。  在五大连池,你会遇到一个隐形的尺度,那就是时间。20
我的故乡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设立安汉至今,建城已有2200多年。这里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相映生辉。    那些关于三国的故事  列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从平原渐渐驶入丘陵地带,离南充越来越近了。一个、两个……九个,每次回家,我都如小学生一般数着隧道,计算着家的距离,就像十年前第一次独自离家时那样。  小时候,家里的楼顶搭
车刚下高速路不久,就见前方左边的灌木中,一抹红棕色一闪一闪,随即跃到路面上:一只大尾巴的棕色狐狸,满不在乎地在车前过了马路。紧贴着路的右边是一个小村庄,我眼睁睁看着这家伙像个老手一样溜进了村。  路两边树木林立,但树下的土地不平整,像一笼一笼紧挨着的圆馒头形状,被雪覆盖着,裸露的地方是黑色的。常见鸡蛋形状的黑色大圆石头四处滚落,那是火山弹。看到它们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五大连池区域,这里位于黑河市的
『在他们的眼里,大山并非只是衣食之源,更是思想和生命的诉说对象。当他们的文化和自然被开发和利用时,他们希望有人倾听他们的声音。』卡瓦格博是藏区有名的神山。1991年攀登卡瓦格博山难事件以后,卡瓦格博地区的人们意识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像成为他们表达想法、保护民族文化的方式。  外人不认识的冰川    扎西尼玛用这样一段话勾勒出卡瓦格博脚下村落的分布:明永村坐落在卡瓦格博峰主峰下的 S 形山谷里,『
海河悦榕庄悦心之旅  海河,天津的母亲河,从城中蜿蜒而过。有水的城市通常会给人以“慢生活”之感,天津人的生活状态就比近在咫尺的北京要悠闲许多。天津目前唯一的都市度假酒店——悦榕庄就位于海河东岸,它恰到好处地将奢华休闲与水边的宁静融为一体。  在上海,很多高端酒店会争抢外滩两边坐拥江景的宝地,而在天津,更多听到的是“法租界”、“英租界”等表示区位的词语,这与天津清末民初的历史遗留有关。悦榕庄酒店的所
2014年2月11日至15日,第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在鹤壁市举行。本届民俗文化节主题为“逛千年庙会,赏中原民俗,感春节文化,享旅游盛宴”,以弘扬春节文化为主线,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集中展示中原民俗文化资源,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俗称浚县正月古庙会,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积淀沉厚,传统民俗文化特征显著,庙会期间原生态的民间社火表演,独具特色的
在这个世界上,既然燕尔新婚乃至重大决战都在不断发生,我们大家每天到了一定时间,又能够有滋有味、利利索索把一堆好吃的东西一劳永逸、有来无回地塞进我们这个身之所寄的皮囊里,那么,这个成绩看来也就算不小了。粗粗一看,在这是非蜂起的人世间,只要尽其在我、有所获得,也就可以算是达到了人生唯一的目标。然而,从人的精神状态看来,这仅仅是皮相之见。当我们过着幸福日子的时候,我们像是站在一道长长的阶梯上,它一蹬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