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强化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中的实施。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中,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增加,满足手术需要,术后无心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个性化的连续动态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适应手术和康复需要,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3-01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更有利于保持和促进身体康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便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此缺乏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如紧张、焦虑等,甚或放弃手术。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量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外周血管持续收缩,血液浓缩,血凝加速等。桡动脉富含肾上腺能受体(以α1受体为主),易在交感神经兴奋时痉挛[1],易导致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的失败,手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患者由于过度紧张、疼痛,可刺激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2],造成生命危险。Thombon研究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的心理问题,对减少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3]。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脉介入诊疗的意义及如何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现将我院连续 160 例冠脉诊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连续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进行择期冠状动脉诊疗手术的患者160例,其中男115例,女45例,年龄40~81岁。最低文化程序文盲,最高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由于入院后强化个性化的连续动态的心理护理,因心理问题放弃手术的患者呈逐年下降趋势,160 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均能满足手术需要,术后无心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2 心理问题
2.1 收集资料
2.1.1 资料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信仰、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康复的信心、患病后精神、行为及情绪的变化,患者的人格类型、应对能力,目前享受的医疗保健、待遇、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对疾病的了解等。
2.1.2 收集方法:
(1)交流法。临床上交流法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特别是非正式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感到亲切、放松而愿意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有利于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一些隐性资料。交流时,灵活应用沟通技巧,并注意引导说话的方向,防止偏离主题。(2)观察法。通过观察,护士可以获得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至始至终持续地对患者进行观察。(3)心理评估。应用心理测验、人格量表测定、自评量表测定等,以便作为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4)查阅相关资料。如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2 分析资料:
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核实、分析,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
2.3 列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一般表现为焦虑、紧张、悲观失望或病人角色淡化。
2.3.1 术前心理问题:
以焦虑最为多见,但由于患者对疾病不同的认知状态,不同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个体差异,导致焦虑的原因不同,常见为以下几种:(1)对冠脉介入诊疗的目的、方法不了解和(或)检查结果无法预测,致使患者陷入莫名无助的状态。(2)担心手术带来生命危险。(3)担心植入支架后有异物感和(或)支架移位、脱落、支架内再狭窄。(4)对术者缺乏信任,担心术者技术不精,手术失败和(或)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擅自植入支架,使其经济和身心受到伤害。(5)担心造影剂对肾脏及其他器官的损害。(6)家庭成员不支持。(7)医疗保障系统支持低下,经济条件差,对手术费用及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等无力承担。(8)其它。
2.3.2 术中心理问题:
常见有紧张、恐惧,因病人采取局麻,在整个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始终是清醒的,因此患者对陌生环境及仪器设备会产生紧张甚至恐惧心理。
2.3.3 术后心理问题:
一般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胸痛、胸闷症状改善,情绪积极乐观。但是也有些患者因以下情况常见有焦虑、悲观失望或病人角色淡化等。(1)焦虑。患者心前区不适症状(原有症状没有及时改善或支架释放致血管内膜被动损伤引起新的心前区不适)或血管病变广泛需分期进行治疗等原因导致 (2)悲观失望 血管长期弥漫性病变,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无法进行解决,患者只能选择开胸搭桥术或药物保守治疗。(3)病人角色淡化 冠脉造影结果比预期好或成功疏通阻塞了的血管,都易使患者麻痹大意,放松自我保健意识。
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对疾病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住院阶段,不同心理问题以及引起该问题的不同相关因素,制定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3.1 术前心理护理:
(1)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资料、科普书等。(2)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讨论,对其担心的问题表示理解并给与科学的解答,不做无原则的许诺。(3)客观地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术后提供手术全过程的光盘可供查阅,以及医护人员是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立最佳治疗方案的。(4)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支架的再狭窄率时注意以数据说话。(3)让患者相信通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型造影剂和术后多饮水等可有效地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4)鼓励患者与其他一些手术成功者进行交流,有条件可安排同住一室,让患者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治疗与护理,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耗材,选择性价比高,个人承担比例小的药品和材料。(6)教会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放松技术
3.2 术中心理护理:
(1)术中护士尽量多陪伴在病人身边,关注病人的感受。(2)通过交谈法、心理暗示法、抚触法、协助病人饮水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给予心理支持。(3)避免在患者面前大声讨论病情。
3.3 术后心理护理:
(1)焦虑、悲观失望 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利用医学知识合理解答其健康问题,指导其坚持治疗,合理饮食与运动,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密。(2)病人角色淡化 介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鼓励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效果评价
按照心理学操作原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病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注意突出病人个性特点的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积累资料。
参考文献
[1]王丽姿,姚翠萍,朱莲香,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腕部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0-11.
[2]朱永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20-21.
[3]Thomton LA ,Depression in post acute myocaydinl in fanction patients [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1,13:364-367.
目的:强化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中的实施。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中,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增加,满足手术需要,术后无心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个性化的连续动态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适应手术和康复需要,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3-01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更有利于保持和促进身体康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便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此缺乏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如紧张、焦虑等,甚或放弃手术。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量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外周血管持续收缩,血液浓缩,血凝加速等。桡动脉富含肾上腺能受体(以α1受体为主),易在交感神经兴奋时痉挛[1],易导致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的失败,手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患者由于过度紧张、疼痛,可刺激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2],造成生命危险。Thombon研究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的心理问题,对减少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3]。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脉介入诊疗的意义及如何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现将我院连续 160 例冠脉诊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连续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进行择期冠状动脉诊疗手术的患者160例,其中男115例,女45例,年龄40~81岁。最低文化程序文盲,最高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由于入院后强化个性化的连续动态的心理护理,因心理问题放弃手术的患者呈逐年下降趋势,160 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均能满足手术需要,术后无心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2 心理问题
2.1 收集资料
2.1.1 资料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信仰、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康复的信心、患病后精神、行为及情绪的变化,患者的人格类型、应对能力,目前享受的医疗保健、待遇、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对疾病的了解等。
2.1.2 收集方法:
(1)交流法。临床上交流法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特别是非正式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感到亲切、放松而愿意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有利于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一些隐性资料。交流时,灵活应用沟通技巧,并注意引导说话的方向,防止偏离主题。(2)观察法。通过观察,护士可以获得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至始至终持续地对患者进行观察。(3)心理评估。应用心理测验、人格量表测定、自评量表测定等,以便作为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4)查阅相关资料。如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2 分析资料:
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核实、分析,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
2.3 列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一般表现为焦虑、紧张、悲观失望或病人角色淡化。
2.3.1 术前心理问题:
以焦虑最为多见,但由于患者对疾病不同的认知状态,不同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个体差异,导致焦虑的原因不同,常见为以下几种:(1)对冠脉介入诊疗的目的、方法不了解和(或)检查结果无法预测,致使患者陷入莫名无助的状态。(2)担心手术带来生命危险。(3)担心植入支架后有异物感和(或)支架移位、脱落、支架内再狭窄。(4)对术者缺乏信任,担心术者技术不精,手术失败和(或)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擅自植入支架,使其经济和身心受到伤害。(5)担心造影剂对肾脏及其他器官的损害。(6)家庭成员不支持。(7)医疗保障系统支持低下,经济条件差,对手术费用及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等无力承担。(8)其它。
2.3.2 术中心理问题:
常见有紧张、恐惧,因病人采取局麻,在整个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始终是清醒的,因此患者对陌生环境及仪器设备会产生紧张甚至恐惧心理。
2.3.3 术后心理问题:
一般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胸痛、胸闷症状改善,情绪积极乐观。但是也有些患者因以下情况常见有焦虑、悲观失望或病人角色淡化等。(1)焦虑。患者心前区不适症状(原有症状没有及时改善或支架释放致血管内膜被动损伤引起新的心前区不适)或血管病变广泛需分期进行治疗等原因导致 (2)悲观失望 血管长期弥漫性病变,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无法进行解决,患者只能选择开胸搭桥术或药物保守治疗。(3)病人角色淡化 冠脉造影结果比预期好或成功疏通阻塞了的血管,都易使患者麻痹大意,放松自我保健意识。
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对疾病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住院阶段,不同心理问题以及引起该问题的不同相关因素,制定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3.1 术前心理护理:
(1)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资料、科普书等。(2)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讨论,对其担心的问题表示理解并给与科学的解答,不做无原则的许诺。(3)客观地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术后提供手术全过程的光盘可供查阅,以及医护人员是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立最佳治疗方案的。(4)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支架的再狭窄率时注意以数据说话。(3)让患者相信通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型造影剂和术后多饮水等可有效地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4)鼓励患者与其他一些手术成功者进行交流,有条件可安排同住一室,让患者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治疗与护理,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耗材,选择性价比高,个人承担比例小的药品和材料。(6)教会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放松技术
3.2 术中心理护理:
(1)术中护士尽量多陪伴在病人身边,关注病人的感受。(2)通过交谈法、心理暗示法、抚触法、协助病人饮水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给予心理支持。(3)避免在患者面前大声讨论病情。
3.3 术后心理护理:
(1)焦虑、悲观失望 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利用医学知识合理解答其健康问题,指导其坚持治疗,合理饮食与运动,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密。(2)病人角色淡化 介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鼓励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效果评价
按照心理学操作原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病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注意突出病人个性特点的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积累资料。
参考文献
[1]王丽姿,姚翠萍,朱莲香,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腕部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0-11.
[2]朱永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20-21.
[3]Thomton LA ,Depression in post acute myocaydinl in fanction patients [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1,13:36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