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用于手术治疗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23.33%。以上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方式治疗四肢骨折,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固定;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四肢骨折的发生后,患者常常需承受剧烈疼痛不适,这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均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对四肢骨折主要是应用手术治疗,常规是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随时该手术方式的效果满意,但是患者治疗时间长且常需进行二次手术,这样使得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不佳[1]。相关研究表明,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以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缓解疼痛,且恢复速度较快。本研究中,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探讨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是确诊四肢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手术指征并且资料齐全,术前均签署同意书,排除凝血障碍及精神病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0岁,平均(37.25±2.41)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平均(37.11±2.36)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操作如下:测量患者健侧情况,了解髓腔大小选择适合的髓内钉。取患者适合体位进行手术,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取结节上的手术切口,自切口入路暴露骨折位置,应用牵引下手法操作,扩髓后将髓内钉置于髓腔内部,对髓内钉进行固定及加压处理,最后对术腔清晰并且做缝合处理。
  实验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操作如下:术前明确骨折部位及骨折基本情况,对患肢牵引固定,患肢肿胀者需要在肿胀消除后进行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合适麻醉方式,闭合性损伤选择损伤部位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在X线透视下垂直纵轴位置骨断裂近远端,将外固定螺钉穿入到骨断裂端,稳定性骨折应用单平面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对不稳定性骨折应用双侧固定器处理。
  1.3观察指标
  (1)疗效。优:骨折完全愈合,功能复常,无感染及畸形情况;良: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肢体缩短1cm以内,功能受一定影响;差:肢体缩短大于1cm,出现畸形并且功能受限。优良率=(优+良)/总数×100%。(2)并发症。统计关节障碍、感染、延迟愈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仅发生1例关节障碍,总发生率3.33%(1/3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3例关节障碍、2例感染、2例延迟愈合,总发生率23.33%(7/30)。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23)。
  3 讨论
  四肢骨折作为一种因暴力作用所致骨折情况,在骨科中此类疾病的占比较高。四肢骨折损伤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并且随着骨折病情的延长,严重甚至需要接受截肢处理,这样给临床治療带来巨大难度,因此确诊四肢骨折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2]。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上,良好固定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传统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可保证骨折后骨骼复位,然而尽管效果良好然而术后患者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这样影响总体治疗效果。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对四肢骨折治疗的发展,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3]。本次研究中观察了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是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对于骨折部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使用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联合制成的外固定器,实现良好的外固定,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骨折断面的应力作用,为骨折的尽快愈合奠定基础。同时组合式外固定支架中,多数零件也可以实现互换后的重新组合,这对于断面剪力具备互逆作用,使得治疗方式具备良好通用性以及灵巧性,进而可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方便、迅速的骨折固定处理,为患者术后在其功能训练及早日康复奠定基础,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上,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日愈合,减少患者肢体畸形情况,同时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锋.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01):74,77.
  [2] 韦中阳, 孙雨锋, 李国有.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04):74-76.
  [3] 段频磊. 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17):144-145.
  作者简介:李维,性别:男,学历:硕士研究生,科室 :手足显微外科,籍贯:湖南常宁市,民族:汉族,出生年月日:1985.10.16,现有职称: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 骨科,工作单位 :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随着核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医用放射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因而,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提高职业病诊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职业病诊断工作,针对放射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加强其职业病诊断的监督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法规标准规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病种范围、诊断和报告制度,并在逐次修订中不断完善。本文回顾了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血管外压相关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T造影图像,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造影在其中的诊断价值,为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19例血管压迫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CT造影图像,结合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23支压迫血管,术中探查明确了压迫血管与输尿管的关系,其中4例为卵巢静脉压迫,2例为精索静脉压迫,3例为迷走静脉压迫,2例为
摘要:目的 浅析在剖宫产中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全麻方案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3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麻醉方案差异分组,其中15例接受七氟烷全麻方案,为甲组;另15例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全麻方案,为乙组。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pgar评分、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差异。结果 各时间点下,乙组的M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部分近端尿道,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上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与经验。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1年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留部分近端尿道组25例及非保留近端尿道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尿控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及切缘肿瘤
食管癌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而颈段食管癌较少见,由于颈段食管距脊髓较近、沿人体纵轴位置梯度变化较大,常规放疗技术难以使靶区剂量得到均匀分布,故放疗多选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本研究对68例首程接受3D-CRT或IMRT的颈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放疗科医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饮食指导及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健康饮食指导及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tract infection,RTI)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RTI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9个区的24家医院产科门诊的孕妇共3666例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随机抽取其中的641例RTI患者(感染组)与602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共1243例追访至分娩结束.结果在3666例围产期妇女中,RTI患病率24.55%,滴虫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5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甲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保留术区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治疗(25例),乙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完全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术(25例),比较两组眼部相关指标变化、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乙组
期刊
目的 研究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区(PG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比较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分别将两组治疗计划用电离室矩阵2D-Array 729和OCTAVIUS(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