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aris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新的教学观念
  创新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内存潜力,也是人思维的一种固有属性,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开发和训练。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这是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
  创新是我“思”的过程,也是我“思”的结果。而我“思”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给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突出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课堂中应始终把学生看作一个身心处于不断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舞台,只有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积级主动地参与,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也正体现了主动发展的原则。我在教学中,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发散思维
  在讲《凸透镜成像》这一内容时,根据发散性教学的特点,把知识分为成像的特点和应用,根据成像的特点这一知识点进行发散,分别用实验法、作图法、观察法作出三种不同物距成的像的特点及像距,还联系平面镜,小孔成像及折射成像,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学生根据分析情况的多种多样,得出的结论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结论。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规律,这样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探索,培养了兴趣与能力。
  2、训练创异思维
  要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就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创新方法。
  逆向思维是标新立异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些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先行解决对立面的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用空瓶吞蛋的演示实验中,当实验成功后,要想把瓶中的蛋完整取出应该怎么办?如果采用正向思想的方法很难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时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解铃还须系铃人”,是气体将蛋压进去的,能否再利用它将蛋压出呢?学生思维的“按键”被点击,按照这种思路学生想出了办法。
  3、研究型教学法
  在教学中发现物理规律,提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启发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定的联系,然后大胆猜想并加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现在说的探究式教学,如在讲大气压的存在与测大气压的值时,不仅让学生在课堂内用手拉“半球”,让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拔河比赛”,从而进一步意识气压之大,从而产生神秘,迫切想知道大气压的值,激起测大气压值的欲望。
  4、巧设习题
  定势思维能帮助学生形成观念要领,掌握规律,但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易受束缚。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其集中表现为思路宽广,能全面考察问题,教学中要选择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在物理教学中我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对问题的本质属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就是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我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相关变量的特殊关系,寻求快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三、立足于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理解知识的着眼点,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看什么”和“怎样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激发实验兴趣
  创新意识是指导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必然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积极的动能。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和探究的先导和成功的关键。
  3、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言是直接和思维联系的,我坚持做到“三多”。多复述,引导学生多次复述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多提问,教师多设问,学生多简述;多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批阅后讲评,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加强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坚持新颖和有趣的原则,有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杠杆平衡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自动获取知识。
  四、下基层课外实验活动
  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的动手“做”,才能有效。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主要途径。
  1、拓展物理学科活动
  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科学探索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创新。让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敢于质疑,推陈出新。在教室的“物理园地”中开辟“教改思考”、“趣题征解”、“请你设擂”等栏目,推荐独特方法,寻找最佳方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激发其求异创新的动力。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现创新本能的大舞台,社会实践中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激活求异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进行一些家庭实验和课外实验,应用一些学生随手可取的材料进行测量、设计、实验改良,进而搞一些小创造、小发明,激发创新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物理教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任务是尽量把它诠解给学生,对学生正确地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创新弄的人才。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教师提出了各种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设计、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师传统的角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着、更是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真正转变。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研究能
从2008年开始,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火热进行。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是:课程类型、学科体系、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近年来,我们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活动的遗迹。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但是,历史都具有突出的情景性,要把过去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头脑里并使其形象化,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并使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想象,开展思维活动获得正确历史知识并有所创新。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
任何一节好的地理课,需要老师的精心准备,也和学生的好学、乐学是分不开的,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想轻松上好一节地理课,就需要老师未雨绸缪,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那么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地理课堂所必须的呢?又是如何培养的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把握的话,
王宁(化名)是位刚毕业、在某跨国公司任职的白领,感觉白天上班如打仗,下班到家“人都被掏空了”,可就是这样,11点半上床后,就开始用手机刷抖音、追剧、玩游戏, “似乎只有到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按照新课程性质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
期刊
高中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物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高中物理教育目标不侧重于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培养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
期刊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举行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