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1月11日晚上,一场主题为“美丽的行走之幸福在哪里”的音乐会在北京天地剧场内上演,主角就是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智障人士,他们全部来自于慧灵这个一心一意服务智障人士的公益机构。
在音乐晚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智障人士向观众展示各地惠灵的风采,每一位观众都被他们的表演深深的感动着,掌声和笑声见证了这一场爱的盛宴,也给表演者极大的鼓励和尊重。晚会得到了北京市民政局、残联、德国米苏尔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现场观众也纷纷捐款献爱心。
此次音乐会再一次以艺术为媒介,让人与人的心灵相通,使更多的人走进了智障人士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的生命中有过太多的创伤,但他们永远怀抱一颗简单淳朴的感恩之心,用美丽的行走书写生命的传奇,证明他们的幸福旅途。期望他们今后受到的伤害会变的更少,生存的空间会变得更宽阔。
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1990年2月发源于广州。2000年春,机构进军北京成立全国第一家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机构——北京慧灵。作为国内最早期的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之一的“慧灵”,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慧灵已经在广州、北京、西安、西宁、天津等11地创立慧灵机构,大家相互帮助、支持,并以创始人为中心成立“中国慧灵委员会”,维护“慧灵”的宗旨、理念,不断开创新的慧灵机构。
慧灵艺术团每两年就会带着新剧在全国不少于5个城市进行巡演,每一期的巡演都汇聚着爱的力量,传播着生命的价值。今年是北京惠灵成立11周年,北京惠灵在全国各地的慧灵机构当中还仍为工商登记机构,从成立之初就不断为合法登记民办非企业而努力。今年的巡演也是庆祝北京惠灵在11年的逆境中一心一意服务的精神。
目前,政府设立的培智学校只收16岁以下的孩子。智障的孩子们小时候可以和健全孩子一起上学,但在中学阶段学习跟不上,导致无法继续求学。16岁以上的智障人士只有为数不多的公益组织接收。这也是慧灵机构的最初创办的原因。
慧灵首创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 —— 倡导智障人士自主生活并向全国开放的 “蜗牛网” 项目(德国米苏尔基金会资助),还有一个有15家同行机构认同并积极参与的 “育盟” 项目(香港嘉道理基金会资助)。慧灵将自己原来鲜为人知的 “社区化模式” 逐一挖掘和整理为一套有深厚人文价值和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财富广为传播,现在共有超出1000名16岁以上的智障人士在 “慧灵” 里生活,星罗棋布在每一个社区里,不显现其 “突出” 而融于“正常”。他们学习绘画、手工等技能,社区内“正常化”的生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数万名智障人士离开封闭的状态而回归正常化,其生活品质的变化表现在每一张灿烂的笑脸上。
责任编辑/戴军
在音乐晚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智障人士向观众展示各地惠灵的风采,每一位观众都被他们的表演深深的感动着,掌声和笑声见证了这一场爱的盛宴,也给表演者极大的鼓励和尊重。晚会得到了北京市民政局、残联、德国米苏尔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现场观众也纷纷捐款献爱心。
此次音乐会再一次以艺术为媒介,让人与人的心灵相通,使更多的人走进了智障人士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的生命中有过太多的创伤,但他们永远怀抱一颗简单淳朴的感恩之心,用美丽的行走书写生命的传奇,证明他们的幸福旅途。期望他们今后受到的伤害会变的更少,生存的空间会变得更宽阔。
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1990年2月发源于广州。2000年春,机构进军北京成立全国第一家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机构——北京慧灵。作为国内最早期的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之一的“慧灵”,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慧灵已经在广州、北京、西安、西宁、天津等11地创立慧灵机构,大家相互帮助、支持,并以创始人为中心成立“中国慧灵委员会”,维护“慧灵”的宗旨、理念,不断开创新的慧灵机构。
慧灵艺术团每两年就会带着新剧在全国不少于5个城市进行巡演,每一期的巡演都汇聚着爱的力量,传播着生命的价值。今年是北京惠灵成立11周年,北京惠灵在全国各地的慧灵机构当中还仍为工商登记机构,从成立之初就不断为合法登记民办非企业而努力。今年的巡演也是庆祝北京惠灵在11年的逆境中一心一意服务的精神。
目前,政府设立的培智学校只收16岁以下的孩子。智障的孩子们小时候可以和健全孩子一起上学,但在中学阶段学习跟不上,导致无法继续求学。16岁以上的智障人士只有为数不多的公益组织接收。这也是慧灵机构的最初创办的原因。
慧灵首创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 —— 倡导智障人士自主生活并向全国开放的 “蜗牛网” 项目(德国米苏尔基金会资助),还有一个有15家同行机构认同并积极参与的 “育盟” 项目(香港嘉道理基金会资助)。慧灵将自己原来鲜为人知的 “社区化模式” 逐一挖掘和整理为一套有深厚人文价值和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财富广为传播,现在共有超出1000名16岁以上的智障人士在 “慧灵” 里生活,星罗棋布在每一个社区里,不显现其 “突出” 而融于“正常”。他们学习绘画、手工等技能,社区内“正常化”的生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数万名智障人士离开封闭的状态而回归正常化,其生活品质的变化表现在每一张灿烂的笑脸上。
责任编辑/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