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ov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含有特征性的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具有组成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CML的发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IM)通过竞争性结合ABL酪氨酸激酶区的ATP结合位点,使该激酶失去催化活性,阻断下游的信号传导,达到治疗CML的目的.随着IM应用时间的延长及病例数的扩大,其耐药现象已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研究表明,IM耐药机制可分为BCR-ABL依赖性[1-2]和非依赖性[3-4],其中ABL激酶区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原因[1-2,5-6],已报道的点突变类型已超过90种.然而,国内类似报道尚不多,为了探讨我国CML患者IM耐药的机制及突变类型,我们检测32例IM耐药患者ABL激酶区的点突变,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点突变的关系、不同突变发生的频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其他文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骨髓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和高风险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MDS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综合判定.然而,临床实践中仅发现有30%~50%的初发MDS患者具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因此,对于形态学不典型而又缺乏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非常困难[1].以往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存在一种或多种基因
期刊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B细胞亚群[1].研究发现,B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4]..Iwata等[3]研究证实,人外周血Breg细胞免疫表型多数为CD19+CD24highCD27+,这种细胞用CD40L+CpG刺激,随着刺激时间延长,CD
期刊
目的 研究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一线应用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CsA)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8年贫血诊疗中心收治的79例成人初始SAA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IST疗效及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6例患者早期死亡,73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60例(82.2%)获得治疗反应,获得治疗反应的
目的 总结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临床应用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3例患者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23例患者,在L-Asp应用前、中、后检测血氨水平、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及凝血功能.结果 ①23例患者均出现血氨升高,血氨开始升高的中位时间为用药第2天,到达最高值的中位时间为用药第4天,血氨最高值中位数为300(194~44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allo-HSCT预后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和复发时的染色体核型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相关性分析.染色体检查采用24 h短期培养R显带技术.结果 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11例(52.38%)患者allo-HSCT后复发时染色体核型发生改变,多见于1
1.请访问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www.cma.org.cn)首页上方“业务中心”进行稿件处理操作。2.网站注册(用户名和密码为您在中华医学会统一的登录信息,请牢记!忘记密码时可通过填写的邮箱索取密码)并申请成为杂志作者。
期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尽管近年来在MDS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然是目前MDS唯一的治愈手段。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骨髓移植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新药的出现,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患者最终因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而不治.因此,迫切需要高性能、低毒性的抗骨髓瘤药物.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传统抗癌中药斑蝥素去除1,2位两个甲基而得的化合物[1-2].我
期刊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病,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全球约有4亿人受累[1].该病高发于地中海沿岸、非洲、东南亚及我国的南部地区,我国G-6-PD缺陷基因频率为4.5%[2],广东地区G-6-PD缺乏症发病率高达5.4%[3].G-6-PD基因定位于Xq28,全长20114 bp,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515个氨基酸.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期刊
髓系肉瘤是由髓系肿瘤细胞浸润骨髓以外组织构成的肿瘤,常伴发于白血病患者,也可先于白血病发生.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占全部髓系肉瘤的19%[1],而原发颅内者罕见.我们报告1例以颅内症状为首发的髓系肉瘤患者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