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86亿元、5亿平方米,2007年上市公司创造出令人咋舌的数字。2007 年,土地、上市和融资成为了房地产业最热门的词汇。为购土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纷纷大举融资;为融资,上市房企疯狂囤地。不可否认,上市房企正在冒险演绎地价与股价的格局。
《楼市》杂志市场研究部对中国10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20家房地产公司,从其经营特征、资本市场特征和财务特征等三方面入手,按照营业总收入,利润率等经济指标(截至11月30日),进行全面评估后,产生了中国2007年上市房企10强(表一)。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一年内融资高达2485.98亿元,其中融资力度最大的前10位上市公司一年来共融资1454.39亿元,占所有上市房企融资额近60%。土地储备最大的前10位上市房企共有2.7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势,进而在土地市场上施展拳脚,拿到地之后又增加其再融资筹码——一种不算聪明的原始泡沫积累在2007年大肆上演。不管他们如何辩解,资本市场的赚钱规则,已经和传统做项目的路数背道而驰。在目前行业整合并非完全市场竞争的情形下,我们看到的行业整合是双重景象: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在现行金融和土地政策下,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上市房企,在“拿地——融资——拿地”的模式下,以近乎疯狂的心态,制造着地价和股价泡沫。
不上市就退市
“高价抢地,我们拼不过上市公司。”这句话,在SOHO中国尚未登陆H股之前,几乎成了每次从土地市场铩羽而归的潘石屹的惟一理由。现在,小潘把SOHO中国带到H股上市之后,他有了足够的底气。在采访中,潘石屹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要花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忙于接待需求合作的土地方。
房地产公司2007年从股市融到的资金高达2486亿元。全国上下所有的土地拍卖场上,几乎都成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盛宴。只要稍稍像样一点的地块拍卖,最终能够胜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
万科、中海、华润、和记黄埔、九龙仓……除了A股上市,还有H股上市;除了国内上市,还有海外上市。即使是龙湖、蓝光等房地产企业,也已经距离上市之路不远。
作为中国最早的地产开发企业之一,近年来阳光100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频频失利。对此,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认为,没上市的企业肯定拼不过上市企业。在银行信贷全面紧缩的背景下,“上市是迫不得已的事。”正因如此,阳光100的上市计划也在加快进行,其时间表是两年内,上市地点倾向香港。
而2008年排队谋求到香港上市的珠三角地产商就有9家之多,他们分别是星河、卓越、京基、绿景、佳兆业、鸿荣源、恒大、星河湾和益田等。预计明年香港上市至少筹集429亿港元。这仅是内地开发商上市热潮的延续。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属资金密集型,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积累普遍不足。借道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链极端紧张和危险的问题,对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都是十分渴求的。
于是,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银行收紧贷款,一方面股市大门却几乎被房企踏滥,大量的知名不知名房企都企图踏进A股、H股的大门。而在以万科为首的早已驰骋资本市场的地产大鳄的“上市圈钱——圈钱拿地——增加融资砝码”的模式威逼下,当前的非上市房企要么挤破脑袋上市,要么退出房地产市场。
“如果能够上市,那么即便银行不发放流动资金和土地贷款,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不会受到影响。”一位准备明年香港上市的开发商指出,房地产企业上市之后,融资的成本比银行贷款更为低廉,风险更低,其制约力也更小。
一旦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之后,手握“真金白银”的开发商就有了圈地、囤地的底气,这成为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而房地产公司的大量土地储备,无疑也可以直接提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评价。
“地价股价”拉扯格局形成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举措大都与拿地有关。今年,以万科、保利、金地、北辰、首创等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购地。由于融资渠道的畅通,融资成本低,上市公司屡屡在地块竞争中取胜,鲜有非上市公司在土地竞拍中战胜上市公司的例子。且地块价格之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多次出现楼面地价达到甚至超过周边商品房价的现象,一时间,各地“地王”记录不断被刷新。业界称上市公司“新一轮圈地运动”正愈演愈烈。
据《楼市》市场研究部统计,2007年,中国诞生的10大地王推动周边的房价平均上涨20%,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下面四大地王;7月9日,宁波雅戈尔(600177行情,股吧)置业以14.76亿元的价格夺得杭州地王。拍地事件之后一周时间内,周边的风华九园从14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00元/平方米。7月26日,万科联手宝静置业以17.85亿元夺得南京地王,创下3278元/平方米的南京楼面地价最高纪录,当时该地块周边的楼盘价格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万科拿地三天内,整个江宁区二手房挂牌价平均涨了300元/平方米,业内纷纷预测未来该地房价将达到7000元/平方米;8月3日,恒大地产集团以25.3亿元捆绑竞拍重庆地王。地王的轰动效应直接刺激了区域房价上涨,8月份渝中区平均房价约3500元/平方米,10月份区域平均房价已涨至4100元/平方米,区域内的旭庆·江湾国际花都目前均价已达5100元/平方米;11月8日,上海新江湾城D3地块最终以13.01亿元的价格落入新加坡仁恒置地囊中,楼面地价高达20000元/平方米。自6月浙江绿城以125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D1地块至今,仅隔4个月,新江湾城地块的楼面地价上涨幅度高达60%。现今,新江湾城一号作品(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由9月份20000元/平方米的售价迅速上涨至24800元/平方米。
地王所产生的房价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各大城市房价的连续上扬。国家发改委11月14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北海17.7%和深圳16.8%等。就房价收入比,即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而言,美国为4倍,香港和日本为8倍,然而,目前中国这一比率已达到15至20。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大宗土地的‘招拍挂’改变了市场的预期,甚至一些城市因为土地拍卖价格的上升幅度,已经透支了未来3年的房价。”
另一方面,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大举拿地也刺激着投资者对地产股追捧的热情。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则认为:“土地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资本游戏越玩越大,大家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只有尽最大努力获得资本。而普通人要参与到房价上涨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分享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地产股了。”投资者看好地产股的重要原因在于房地产业的资源稀缺性,即土地资源储备在房地产业盈利预期的特殊地位。投资者一致看涨房地产股,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房地产上市公司,而哪个企业地多,哪个企业的股票就受追捧。在此情况下,上市房企大力融资、再融资,以融得更多资金。逐步形成“地价——股价”拉扯格局。
楼市股市风险联动
2007年11月深圳二手房市场受中天置业倒闭的影响,挂牌价普遍走低;而个别炒作过度的豪宅降价幅度更是高达40%左右,同时不少楼盘二期开盘比一期便宜30%。广州两大地产集团恒大和富力旗下楼盘率先推出了买楼送一成首期的九折促销,一套住宅打折下来,最高优惠达40万元!广州“打折风”自此吹起。
无独有偶的是,在11月,沪深指数持续下跌,尤其22日和23日,甚至还一度跌破了5000点大关。指数下跌,沪深股市的市值也跟着在缩水,从上证综指的高点6124点算起,到22日为止A股总市值已经蒸发了4.8万亿元,虽然近日,沪深指数有所回升,但令人有所疑问的是:难道股市与楼市同时出现跳水是巧合吗?
房价上涨——地产股升值——巨额融资圈地——土地储备充足抬高股价、高地价拉高房价……一幕股市、土地、楼市携手高价共舞的循环图画,时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幅值得我们警惕的画面。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认为,这当中是蕴涵着风险的。目前企业高价拿地是因为可以将成本转嫁给市场,有购房者可以消化这种成本的上涨,今后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土地的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脱节,将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这是房地产企业本身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第二重风险,即连带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逐渐向股市转移。
上市地产公司“以地充值”极有可能引发股市泡沫。土地储备成为当前衡量上市公司预期业绩的重要指标,现在“面粉贵于面包”现象能够拉高股价,但也埋下了股市泡沫。只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严格实施,或房地产出现任何崩溃的迹象,股市泡沫就将泛滥,房企竞相圈地、圈钱,楼市风险将转移到资本市场。“非上市房企出现任何问题,影响的只是购房人,而上市房企出现问题影响的将是购买其股票的股民,其危害人群范围将大大扩大。”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主任王宏新指出。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也同样认为,这个循环当中,孕育了巨大的房地产价格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因此,在目前房价和股价都处于高位的时候,一定要警示风险,理性投资。
《楼市》杂志市场研究部对中国10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20家房地产公司,从其经营特征、资本市场特征和财务特征等三方面入手,按照营业总收入,利润率等经济指标(截至11月30日),进行全面评估后,产生了中国2007年上市房企10强(表一)。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一年内融资高达2485.98亿元,其中融资力度最大的前10位上市公司一年来共融资1454.39亿元,占所有上市房企融资额近60%。土地储备最大的前10位上市房企共有2.7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势,进而在土地市场上施展拳脚,拿到地之后又增加其再融资筹码——一种不算聪明的原始泡沫积累在2007年大肆上演。不管他们如何辩解,资本市场的赚钱规则,已经和传统做项目的路数背道而驰。在目前行业整合并非完全市场竞争的情形下,我们看到的行业整合是双重景象: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在现行金融和土地政策下,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上市房企,在“拿地——融资——拿地”的模式下,以近乎疯狂的心态,制造着地价和股价泡沫。
不上市就退市
“高价抢地,我们拼不过上市公司。”这句话,在SOHO中国尚未登陆H股之前,几乎成了每次从土地市场铩羽而归的潘石屹的惟一理由。现在,小潘把SOHO中国带到H股上市之后,他有了足够的底气。在采访中,潘石屹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要花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忙于接待需求合作的土地方。
房地产公司2007年从股市融到的资金高达2486亿元。全国上下所有的土地拍卖场上,几乎都成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盛宴。只要稍稍像样一点的地块拍卖,最终能够胜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
万科、中海、华润、和记黄埔、九龙仓……除了A股上市,还有H股上市;除了国内上市,还有海外上市。即使是龙湖、蓝光等房地产企业,也已经距离上市之路不远。
作为中国最早的地产开发企业之一,近年来阳光100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频频失利。对此,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认为,没上市的企业肯定拼不过上市企业。在银行信贷全面紧缩的背景下,“上市是迫不得已的事。”正因如此,阳光100的上市计划也在加快进行,其时间表是两年内,上市地点倾向香港。
而2008年排队谋求到香港上市的珠三角地产商就有9家之多,他们分别是星河、卓越、京基、绿景、佳兆业、鸿荣源、恒大、星河湾和益田等。预计明年香港上市至少筹集429亿港元。这仅是内地开发商上市热潮的延续。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属资金密集型,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积累普遍不足。借道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链极端紧张和危险的问题,对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都是十分渴求的。
于是,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银行收紧贷款,一方面股市大门却几乎被房企踏滥,大量的知名不知名房企都企图踏进A股、H股的大门。而在以万科为首的早已驰骋资本市场的地产大鳄的“上市圈钱——圈钱拿地——增加融资砝码”的模式威逼下,当前的非上市房企要么挤破脑袋上市,要么退出房地产市场。
“如果能够上市,那么即便银行不发放流动资金和土地贷款,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不会受到影响。”一位准备明年香港上市的开发商指出,房地产企业上市之后,融资的成本比银行贷款更为低廉,风险更低,其制约力也更小。
一旦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之后,手握“真金白银”的开发商就有了圈地、囤地的底气,这成为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而房地产公司的大量土地储备,无疑也可以直接提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评价。
“地价股价”拉扯格局形成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举措大都与拿地有关。今年,以万科、保利、金地、北辰、首创等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购地。由于融资渠道的畅通,融资成本低,上市公司屡屡在地块竞争中取胜,鲜有非上市公司在土地竞拍中战胜上市公司的例子。且地块价格之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多次出现楼面地价达到甚至超过周边商品房价的现象,一时间,各地“地王”记录不断被刷新。业界称上市公司“新一轮圈地运动”正愈演愈烈。
据《楼市》市场研究部统计,2007年,中国诞生的10大地王推动周边的房价平均上涨20%,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下面四大地王;7月9日,宁波雅戈尔(600177行情,股吧)置业以14.76亿元的价格夺得杭州地王。拍地事件之后一周时间内,周边的风华九园从14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00元/平方米。7月26日,万科联手宝静置业以17.85亿元夺得南京地王,创下3278元/平方米的南京楼面地价最高纪录,当时该地块周边的楼盘价格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万科拿地三天内,整个江宁区二手房挂牌价平均涨了300元/平方米,业内纷纷预测未来该地房价将达到7000元/平方米;8月3日,恒大地产集团以25.3亿元捆绑竞拍重庆地王。地王的轰动效应直接刺激了区域房价上涨,8月份渝中区平均房价约3500元/平方米,10月份区域平均房价已涨至4100元/平方米,区域内的旭庆·江湾国际花都目前均价已达5100元/平方米;11月8日,上海新江湾城D3地块最终以13.01亿元的价格落入新加坡仁恒置地囊中,楼面地价高达20000元/平方米。自6月浙江绿城以125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D1地块至今,仅隔4个月,新江湾城地块的楼面地价上涨幅度高达60%。现今,新江湾城一号作品(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由9月份20000元/平方米的售价迅速上涨至24800元/平方米。
地王所产生的房价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各大城市房价的连续上扬。国家发改委11月14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北海17.7%和深圳16.8%等。就房价收入比,即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而言,美国为4倍,香港和日本为8倍,然而,目前中国这一比率已达到15至20。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大宗土地的‘招拍挂’改变了市场的预期,甚至一些城市因为土地拍卖价格的上升幅度,已经透支了未来3年的房价。”
另一方面,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大举拿地也刺激着投资者对地产股追捧的热情。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则认为:“土地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资本游戏越玩越大,大家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只有尽最大努力获得资本。而普通人要参与到房价上涨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分享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地产股了。”投资者看好地产股的重要原因在于房地产业的资源稀缺性,即土地资源储备在房地产业盈利预期的特殊地位。投资者一致看涨房地产股,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房地产上市公司,而哪个企业地多,哪个企业的股票就受追捧。在此情况下,上市房企大力融资、再融资,以融得更多资金。逐步形成“地价——股价”拉扯格局。
楼市股市风险联动
2007年11月深圳二手房市场受中天置业倒闭的影响,挂牌价普遍走低;而个别炒作过度的豪宅降价幅度更是高达40%左右,同时不少楼盘二期开盘比一期便宜30%。广州两大地产集团恒大和富力旗下楼盘率先推出了买楼送一成首期的九折促销,一套住宅打折下来,最高优惠达40万元!广州“打折风”自此吹起。
无独有偶的是,在11月,沪深指数持续下跌,尤其22日和23日,甚至还一度跌破了5000点大关。指数下跌,沪深股市的市值也跟着在缩水,从上证综指的高点6124点算起,到22日为止A股总市值已经蒸发了4.8万亿元,虽然近日,沪深指数有所回升,但令人有所疑问的是:难道股市与楼市同时出现跳水是巧合吗?
房价上涨——地产股升值——巨额融资圈地——土地储备充足抬高股价、高地价拉高房价……一幕股市、土地、楼市携手高价共舞的循环图画,时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幅值得我们警惕的画面。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认为,这当中是蕴涵着风险的。目前企业高价拿地是因为可以将成本转嫁给市场,有购房者可以消化这种成本的上涨,今后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土地的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脱节,将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这是房地产企业本身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第二重风险,即连带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逐渐向股市转移。
上市地产公司“以地充值”极有可能引发股市泡沫。土地储备成为当前衡量上市公司预期业绩的重要指标,现在“面粉贵于面包”现象能够拉高股价,但也埋下了股市泡沫。只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严格实施,或房地产出现任何崩溃的迹象,股市泡沫就将泛滥,房企竞相圈地、圈钱,楼市风险将转移到资本市场。“非上市房企出现任何问题,影响的只是购房人,而上市房企出现问题影响的将是购买其股票的股民,其危害人群范围将大大扩大。”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主任王宏新指出。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也同样认为,这个循环当中,孕育了巨大的房地产价格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因此,在目前房价和股价都处于高位的时候,一定要警示风险,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