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梓关没有乡愁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1 ·
  到了东梓关,其实就不想走了。
  那一天跑了好些个地方,爬了山,看了水,最后到了东梓关。然后,我们就不想走了。脚步懒懒散散,目光懒懒散散,只想在某个旧房子、某个破门洞、某张老竹椅上坐下来,慢慢悠悠地喝一口茶,和边上的老人扯一点闲篇。
  东梓关,是一个村庄,也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名。在那篇发表于1932年的小说里,郁达夫写:“屋外面的空气着实有点尖寒的难受,可是静躺在晴冬的朝日之下的这东梓关的村景,却给与了文朴以不能忘记的印象。”
  “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钱塘江到富阳而一折,自此以上,为富春江,已经将东西的江流变成了南北的向道。”
  郁达夫的笔下,东梓关是一个安然恬静的小镇,镇上有着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岸边有轮船码头,还有路上来往的人。
  东梓关这个静静的村庄,给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带来了一段清静悠闲的时光。小说里,一个长期漂流在外的青年作家回家乡富阳养病,专门去东梓关寻访一位老中医。
  “村子里的小路很多,有些是石砌的,有些是黄泥的,只有一条石板砌成的大道,曲折横穿在村里的人家和那池塘的中间,这大约就是官道了。”


  当我们走进村庄的时候,一座一座古朴的老房子出现在眼前,一条一条冗长的小巷出现在眼前,村中一个大水塘,水塘里印着蓝蓝的天——现在蓝蓝的天也是不多见了;我们穿过那老房子,穿过那长长小巷,也去寻访一位世代著名的骨伤科老医生……这情形,仿佛就是小说中的场景浮现出来,而那个叫做文朴的作家,莫不就是郁达夫本人;他穿一袭青衫在前面走着,我们在后面跟着。就这半日里,把东梓关走了一个遍。
  · 2 ·
  东梓关的老房子真多,譬如这一座,叫做许家大院。
  这是东梓关的名门望族“许十房”中,三房许秉石的家,始建于“洪杨之乱”以后,约1880年前后,算起来,已经130年的历史了。这座老屋临近一口大塘,前屋设过道檐廊,有院子,有厢房,有天井,很是宽阔。
  许秉石共生了七个儿子,所以许家大院南面后来又造了好几座房子,有酿酒的工房和住宅。许秉石的长子许善元,晚清秀才,也是东梓名医,善治疑难杂症,也留下了不少医著。
  1932年,郁达夫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坐船来到东梓关找许善元治疗肺病,当时他就在这间大宅子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小说《东梓关》也就是根据这些经历写下的。
  除此之外,许家五房的堂楼,也是东梓关众多徽派建筑中一幢。走过许家大院门前的池塘边,拐进一条青石板小巷,看见一座上书“鴻軒鳳舉”石刻台门,走过去迈三级台阶,垮过石门槛,穿过一块道地就是许家五房的堂楼了。
  那幢房子,是两层的砖木结构,简朴低调,天井中有一处石雕井栏,上面摆满了花草。石雕也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这座井栏上雕刻的既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故事,也有凤凰、麒麟等瑞兽,还有马、羊这些常见的动物。
  对于老房子,各处看得不少,东梓关的老房子,都是高墙黛瓦,屋顶设“马头”和“风火墙”,用来防风防火,内有天井,设有大水缸或鱼池。砖木结构的板壁窗棂雕刻精美,牛腿上有镂空雕饰,花鸟、走兽、人物,栩栩如生。
  东梓关还有一座庙,叫做“越石庙“,建于清嘉庆十八年,至今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庙前还有古樟树生长,树冠蔽日,树身需要三人合抱。
  每一座老房子其实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一个一个细部的雕刻,一处一处岁月的痕迹,都是前人留下的印记,穿过时光的尘雾被我们看见;还有那些参天的古树,在岁月里生长着,在历史中茂盛着;至于那长长的弄堂,光滑的青石板路,仿佛让我们看见来来往往的时光过客。
  · 3 ·
  《东梓关》的小说,让我们看见文艺的远方。东梓关的老建筑,让我们看见时光的远方。而东梓关的码头,则让我们看见山水的远方。
  当年,郁达夫是坐着船来到东梓关的。东梓关的外头,就是水天开阔的富春江。我们走到河埠头,立时感觉天地宽广,心旷神怡。东梓关的关,就是这样得来,它是古代水上的关隘,原先叫做“东指关”,江流东去,就是富阳山嘴,吴越行军,东望指关。
  站在东梓关这一侧的河岸,看见江水漫漫,如青烟,似青纱;江中沙洲上新枝吐绿,是一层薄薄的嫩色;再远处的高山则是浅浅一抹朦胧的黛色。一层一层的颜色,从近到远地渐渐淡了,这是暮春时候的一幅泼墨山水,令人沉醉其间。
  历史上,东梓关,就因了这一条大江与这一个码头,而渐次繁华。当那夜色临近,上游放排的山民,过路的船家与旅人,四海为家的客商,以及秀才文人,贩夫走卒,都从这里上了岸。客栈与饭馆也因此闹腾起来,灯光摇曳,人声喧哗,车马静静地停栖在不远的地方。
  还有许多人来到东梓关是因为这里有医生。不仅郁达夫当年来这里看肺病,还有骨伤科的圣手张绍富先生亦是声名远扬。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病患和家属,也在镇上找个地方住下来,治伤,养病,久而久之,也带动了东梓关的旅馆生意。
  直到现在,坐在老墙门下喝茶的老人还能说起数十年前的盛况,医院、码头、旅馆、饭店,就是这样促成了一个小镇的昨日繁华。
  · 4 ·
  此近一年,大家常引用一句话: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似乎只有远方才是好的。然到了东梓关,我们却发现,这里不再是远方,这里就是“此地”,此地安好,你可以歇下。
  从前,那些形形色色的过客,到得东梓关,大概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吧。
  旧时光里的东西,自有一种氛围,让人觉得安宁,没想到在东梓关保存得很好。时代发展太快,人们变得匆忙,好像人人都在追逐什么,追逐什么呢——很多,但似乎都是“远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就让人觉得累,觉得前路迢迢,身心俱疲。
  但是在东梓关,有那么多的物事让人可以安稳下来,譬如老房子,譬如老小说里的场景仍在;譬如一江春水漫漫,码头沉默不言;譬如苔痕上阶绿,古老的樟树又发新枝。还有那些老人,守着自家的一口天井,守着天井里的一树桂花和两棵石榴,细细地度过时光。
  东梓关现在已经有新式的“杭派民居”在建了,是精心设计的房子,带有艺术感,又是很好的宜居之所,一幢一幢的新民居,构成新的村落。走到那样的房子里去,我们就觉得好,是真好,是自己想要留下来,想要住在那里的好。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写过一本书,叫《幸福的建筑》,我想,东梓关也在写一本书,叫《幸福的村庄》。这个村庄的幸福,在于这里没有什么乡愁。只有失去故乡的人才需要乡愁,而东梓关就是一整个故乡。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杭州人,你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听过杭剧,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过杭剧,甚至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杭剧,又名“武林调”“武林班”,是杭州真正的地方戏,是杭州人用正宗的“杭州闲话”唱的戏文。  2005年5月,杭剧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第二届主席田汉曾这样评论杭剧:“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  生于民间 源于生活  杭剧起源于宣卷,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
罗睿绮,不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杭州下城区武林街道的一名志愿者,更是民间巡防队伍“武林大妈”团队中的骨干之一。這位罗大妈一出场,很多夫妻、家庭、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便能迎刃而解,曾成功调解众多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推进了社会治安的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以一个个网格的小平安汇聚成杭州的大平安。G20峰会期间,她作为杭州50余万“红袖章”的一员,不间断提供志愿服务,让更多中外人士不仅为杭州的“颜值”惊叹
G20峰会期间,来自15所高校的4021名“小青荷”分布在国博、新闻中心、宾馆、机场、火车站、安检口等299个服务点,3760个服务岗位,累计服务时数19.4万小时,服务嘉宾5万余人,服务内容涉及抵离迎送、礼宾接待、会议注册、晚宴服务、文艺演出、安全检查等12大类。因为热爱,所以奉献;因为奉献,所以快乐。在爱的路上,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验证了当代大学生践行志愿服务之路的执着与坚定,擎起志愿服务的温暖
10月20日,杭州市召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完善《关于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办法》。杭州市委副书记马晓晖讲话,郑荣胜主持。
新年伊始,应邀参与了一次关于杭州上城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小型讨论会。对于这样一个大命题和恳请各界人士集体地进行前瞻性探讨,我首先是非常认可和内心为之感动的。因为上城区
拥江发展是杭州立足大视野,为加快建设世界名城所作出的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升杭州西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9月12日起,国务院安委会第二十七督查组对杭州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9月13日,杭州市政府召开安全生产工作fEtE会。杭州市长徐立毅作汇报,国务
谁不曾为一张封面,买下一张碟?谁不曾为一段旋律,沉默或流泪?谁不曾插上耳机,不知何时安睡?关于青春的、梦想的、自由的一切,都沉淀在那些有音乐陪伴的日子里。在杭州,我们寻找
10月10日上午,杭州市政府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了港铁学院杭州分院合作意向协议,这是杭港双方继杭州地铁1号线、地铁5号线PPP项目特许经营项目以来的第三次合作,更是双方在轨
2016年1月26日,坐落于杭州西湖区象山区块的浙江音乐学院,“去筹”正式设立。这所新兴落成的音乐高等学府,在原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办学基础上进行整体筹建,位置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毗邻。至此,音乐与美术的人文之光在钱塘江畔交相辉映。  音乐家杨九华一直活跃在国内外音乐界,他用悠扬的小提琴声诉说人生情感,他致力于西方音乐研究的学术前沿,他又将自己的音乐理想诉诸课堂。作为浙江音乐学院的见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