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池的创新溢出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突破阈值、降低风险、协同优势、技术标准和并行工程分析了专利池的创新效应,从动力、路径、模式和功能分析了专利池的溢出效应,探讨了专利池创新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关系,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专利池;创新效应;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24.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003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07CJY032)成果之一。
  
  一、专利池的创新效应
  
  专利池是一种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许可费率是由专利权人决定的。“专利池”(联合许可)平台上的各个专利权人之间依然有专利许可问题。专利的集合,最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所有者达成的协议,通过该协议将一个或多个专利许可给一方或者第三方,后来发展成为“把作为交叉许可客体的多个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放入一揽子许可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集合体”。进入专利池的企业可以继续用池中的全部知识产权从事其研究和商业活动,而不需要就池塘中的每个知识产权寻求单独的许可。甚至池中的公司彼此间不需互相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池外的公司则可以通过一个许可证自由进入池塘中的全部知识产权。美国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缝纫和航空工业专利池[1]。目前,美国有关音像制作、传播、播放的专利池如MPEG-2、DVD-Video、DVD-ROM、 MP3早已进入国门。我国产业界和有关部门也积极组建专利池如3G、TD- SCDMA、AVS、闪联等。
  专利池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突破阈值、降低风险、协同优势、技术标准和并行工程(如图1所示)。
  (1)突破阈值。科学技术日益向高度化和大规模化迈进,技术创新日益依赖众多学科积累发展的结合,尤其是技术边界的相互渗透,其特征是研究开发需要巨额投入,并且涉及到多种尖端技术综合开发和组合运用。因而,技术创新门槛也越来越高,仅凭单个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力量已无法驾驭,即使是“巨无霸”型的跨国大企业面对现代高科技发展日趋增大的创新阈值也无能为力[2]。技术创新阈值理论表明,只有当企业R&D人员和投入超过某一阈值时,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如图2所示)。其中的创新阈值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临界值,也就是一说,只有当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专利池帮助企业超越创新投入的初始规模、突破技术创新阈值。
  


  (2)降低风险。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趋复杂,新技术研制成本日益增大,而且蕴含着极大的技术创新风险,特别是一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必须支付巨额的产品开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专利池避免重复研发,加速新技术的研制与商业化应用过程,从而使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专利池促使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增强其研究开发能力,降低研究开发竞争失败的风险,同时有多个企业共同承担风险,风险被分散,每个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应减少。
  (3)协同优势。专利池使企业能加强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专利池使不同领域、不同产品生产及不同行业的技术知识交流,有利于促使成员企业通过干中学获取彼此的核心专长,从而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更快地发现和利用新的机会,有效地突破技术贸易壁垒,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在新技术研制过程中取长补短,获取更大的技术协同优势。
  (4)技术标准。经济全球化与技术创新的多极化,使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产品规格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统一的技术标准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强势地位则很难建立,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市场中,若要确立行业技术标准不仅要求技术领先,而且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之间通过缔结专利池,共同确立某些关键部件或系统的技术标准,从而既可以提高社会化协作生产的效率,对企业来说将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对整个行业来说则有利于维护行业内部的有序竞争。专利池的网络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就能促使更多的企业来使用这种技术或标准,有助于企业推广其技术标准,获取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3]。
  (5)并行工程。市场环境是决定企业行为的外生条件,而企业行为的基础是企业自身的能力,因此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企业能力的调整和重建。社会发展带来消费者需求特征和生产者供给特征的变化,在变化的消费者与变化的供应商之间达到动态均衡,使产品生命周期发生异变:设计周期变短、阶段性特征消失、饱和消费量降低、盈亏平衡点和利润峰值点提前,形成了以快变为核心特征的实时变化的市场环境,谁能抢先推出新产品,谁便能占领市场。专利池可使处于同一技术创新链条上的企业组合起来,加强成员在不同的技术环节合作创新,实行并行工程,有效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技术成果。
  一般地,企业进入专利池的预期会鼓励创新。专利池有利于减少专利纠纷,加快技术发展速度,平衡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所引起的创新投入的减少,有助于减少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因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
  
  二、专利池的创新溢出
  
  无论专利池的创新成果是以新产品还是新工艺的形式出现,其中都包含了新的技术知识。按照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分析,知识往往具有公共品的特性,而一般公共品在使用中具有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非排他性是指同一单位的公共品可以被很多人或企业同时消费或使用,它对某一方的供给并不减少对其他方的供给;非独占性是指公共品的拥有者无法阻止或排除他人对公共品的利用。专利池中的专利成果由于包含了新的技术知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公共品特性,技术知识所具有的公共品特性使技术创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创新的“外部性”就是创新的“溢出效应”。创新溢出效应是指某一企业得知识和技术的自然输出和外露,创新活动的成本或收益并不完全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而可能会自动地“溢出”到其他生产企业或消费者手中,这是技术创新外部效应的集中体现。专利池创新溢出效应包括内部知识溢出效应和外部知识溢出效应[4]。
  所谓内部知识溢出是指,在专利池内,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模仿策略而非自主创新策略时,创新网络内部的创新性知识溢出将会减少,单单依靠创新性知识溢出已不足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动态竞争的创新性知识导致了模仿型企业对创新性知识显性需求的增加。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断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使得创新网络系统的自主创新力度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因此,在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下,企业对自主创新与模仿的选择将会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知识溢出由于市场调节的作用而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所谓外部知识溢出是指,专利池的外部知识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组织创造新知识;二是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内部知识。外部知识源的这些作用在知识(或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技术优先的企业而言,获取外部知识源的焦点是吸收新鲜知识来冲击、更新已经较为厚实的知识基础以随时准备切换技术轨道;而对于低端技术的企业而言,获取外部知识的焦点是吸收先进知识来充实、提升原先薄弱的知识基础以激活其创新活力。
  (1)创新溢出的动力。专利池中的各个企业通过自身发明专利以及从与别的企业的研发合作中所得到的知识积累可能降低产品价格,导致最终产品未来预期成本的降低,不仅是每个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要归因于专利池中其他企业的研发,而未加入专利池的企业则其预期成本明显高于内部企业,因为它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别的专利知识给自身带来的成本降低。假设这个企业可以采用敌意的手段来获取别的企业的专利知识,但是这种敌意的获取与专利善意的转让相比,成本高、速度慢。正是由于存在着专利池中的所有成员对技术的预期收益,且技术变化主要是互补的,导致了创新溢出的发生。
  


  (2)创新溢出的路径。专利池的创新往往是通过多种路径溢出的。例如通过对专利池中间投入品专利的使用,对下游企业中的技术研发产生溢出;通过对比专利池中对方产品的特性,自己进行研究推敲,从而进行二次创新产生溢出;通过技术人员培训以掌握某种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成员企业采取非常正式的形式如制定详细的合同条款允许竞争企业间交叉实用专利许可证;通过专利池中各方的交流,积累经验,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相互观摩学习,改进生产率,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等。这些溢出是在使用专利中自发形成的。
  (3)创新溢出的模式。第一,通过技术许可发生溢出,被许可方不仅获取当前的技术专利,更从许可方那里获得未来创新的权利,有效的专利提供者能够比被许可方为自己提供的创新更为便宜的创新;第二,通过示范效应发生溢出,专利池核心企业先进的技术专利对其他企业产生刺激,发生示范效应;第三,通过竞争效应发生溢出,专利池中的企业为了保持优先地位,争取发展机会,迫于竞争的压力,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提高效率,促成溢出效应的发生;第四,通过学习效应发生溢出,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投资于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的投资越大,企业的技术能力越强,进而产生溢出效应[5]。
  (4)创新溢出的功能。专利池中许可方通过许可容易获得创新补偿,减少了产供销的风险;技术被许可方能通过使用创新成果生产最终产品,给其带来超额的利润。获取超额利润对被许可方而言,将是最直接的激励。技术许可交易并不是一次性买卖。因此技术许可交易也提供了一种创新成果买卖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能性。专利池内部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促进下一次的技术进步,今天企业的技术进步为明天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创新溢出促进了进一步的创新。这是因为创新溢出减少了竞争企业涉及相同技术的需要和费用,创新溢出使更多的企业可以在新技术提供的基础平台上有效地工作。
  
  三、专利池的溢出效应与创新效应的关系
  
  (1)溢出效应对创新效应的抑制。首先,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创新和创新溢出的矛盾非常严峻。假设某一企业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努力去实施它的专利技术,但是结果却发现包括其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公司很快就分享到了它的胜利果实,那它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从事这样的创新呢?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创新的所有者认为专利技术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技术知识在运用中边际使用成本减小,从而创新具有一种半公共产品性质。正是在专利使用中凸现的公共产品属性,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激励,使创新产出减少。其次,技术创新成果是专利池中的成员企业相互促进的产物,在池中容易被传递和扩散,专利池中双方通过技术贸易的形式实现创新成果的溢出,或者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在合作企业间实现溢出,最终为更多的企业所享用,这种创新溢出与创新激励产生了矛盾,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进一步创新的速度[6]。第三,专利池中的新技术成果某种程度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其他企业滋生“搭便车”行为,即免费占有或享用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这样导致技术创新成果沦为公共品,从而严重削弱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也迫使创新企业强化其对创新成果的独占性和垄断性,阻止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最终使技术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7]。
  (2)溢出效应对创新效应的促进。溢出效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激励,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增加整个专利池的绩效。研究证明,存在一个创新溢出的最优帕累托区间。专利池中的竞争者付给专利技术所有者的许可费给技术所有者带来的收益略高于他自己使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收益,促使该技术所有者将专利技术许可给它的竞争者使用,该竞争者比技术所有者使用该项技术有更高的效率,许可给技术所有者带来的机会成本通过价格进行补偿,提升了被许可方的创新活力。专利池内相关企业通过溢出效应,削减了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合作创新的工作效率,消除了不同企业在合作研究开发中相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消除了合同交易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相互依赖而互相导致的高交易费用,而且还使企业对研究开发成果的外部效果的可占有性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加快创新速度、加快企业之间知识的共享、降低企业获取知识的成本、提高企业专利池的效率、提高整体专利池的知识积累水平、提升整个专利池的创新能力。溢出是是专利池内部企业集聚的主要动力,也是专利池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8]。
  (3)创新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博弈。在存在溢出效应的条件下,实际的创新投资小于专利池最优的创新投资,因为创新不仅仅为创新者带来私人利益,而且还增加了专利池绩效;但是如果专利池的创新成本由创新者承担,但创新者可能得不到创新的全部收益,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削弱了创新激励;溢出效应限制了企业进行专利池最优的创新投资数量,导致专利池绩效的损失,但是溢出效应同时又增加了专利池绩效。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创新溢出为零对专利池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存在很大比例的溢出时,又可能挫伤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加专利池绩效(见图4)。研究证明,存在一个最优的溢出比率,使专利池绩效实现最大化,即使专利池绩效没有实现最大化也存在一个溢出比率的帕累托最优区间。在实践中,专利池可以通过设定产权的有效期限、创新成果许可制度、对创新活动的竞争性投标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
  


  
  四、结 语
  
  专利池中的创新者比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在创新生产中更有优势,而创新成果使用者对创新成果应用于直接生产过程中比创新提供者更有效率,专利池协议使得创新使用者能够保证创新生产者的生存,同时创新生产者保证创新使用者的有效率和持续存在。这就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中外部性的问题,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使用效率。专利池中的技术许可交易保证了创新的增长,通过对创新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的弥补,激励和促进了创新。专利池中的创新成果具有某种程度的互补性,企业有没有强激励动力防止其所有的技术知识的泄漏,而且专利池通过设定专利的有效期限及专利许可制度,增加了创新的外部收益,从而增进整个专利池的绩效[9]。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保证专利池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技术创新与创新溢出的相容,必须满足这么几个条件。(1)企业必须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使合作成员间的博弈变为一种重复博弈;(2)参与合作的成员企业对共享知识的期望收益应该大于知识保密的收益期望;(3)参与合作的成员企业在研发能力等方面必须实力相当;(4)对进行欺骗的成员将受到排除的惩罚威胁,通过规范的合同保障合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詹 映. 标准和专利战的主角——专利池解析.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5):72-75.
  [2]林 剑. 透视跨国公司“专利池”策略. [J].安徽科技, 2006,(12): 24-26.
  [3]郭丽峰. 专利池的形成机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J]. 中国科技产业,2006,(4): 41-45.
  [4]Joshua A. Newberg. Antitrust, patent pools and the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 [J] .Atlantic L J, 2000,(1): 6.
  [5]Bradley J. Levang. Evaluating the Use of Patent Pools for Biotechnology: A Refutation to the USPTO White Paper Concerning Biotechnology Patent Pools. [J]. Santa Clara Computer & High Tech. L,J,. 2002,(19): 229-249.
  [6]威廉•鲍莫尔. 自由市场创新机器——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 [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4.
  [7]Marjolein C.J. and Bart Verspagen Barriers to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an evolutionary model [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1 , 11(3), 307-329.
  [8]Keilbach, Max C.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Dynamics of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86(3), 562-583.
  [9]Nonaka I, Takeuchi H. Embeddings, Knowledge transfer clusters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f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J]. Tech-novation, 2002,(22): 551-560.
  
  Spillover Analysis of Innovation of Patent PoolSun Zhaoga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alyzing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patent pool from breaking threshold value, decreasing risks, synergetic advantages, technology standard and parallel engineering. Then, it analyzes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atent pool in terms of dynamism, path, mode and function. Thirdly,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atent pool. Finally, some advice is given.
  Key words: patent pool; innovation effect; spillover effect
  
  (责任编辑:张丹郁)
其他文献
本课题采用理论、实证、问卷和实地调查,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制度背景下的“超强控制”、“超弱控制”、大股东异化、中小股东边缘化现象;独立董事任职的动机、最担心的风险、
针对OFDMA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数据的叠加序列慢时变信道估计算法,并在接收端给出了数据恢复的方法。时变信道采用复指数基扩展模型来描述,对OFDMA系统的导频序列进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推进以及金融工具的加速创新,加之当前全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薄弱,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力度都有甚于过往。在这个严峻的背景下研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传染渠道、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和中国如何构筑金融安全网,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全面归纳并分析得到了对中国有启示意义的结论。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安全;传染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2
设计了一种具有质量轻、体积小、低成本、低能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由MSP430单片机、CC2420射频收发器、FT232BM转换芯片、SHT11温度湿度传感器、外围芯片、电源电
介绍了在.NET平台下基于OpenCV图像处理库封装的Emgu CV,同时阐述了它的特点及结构,并对EmguCV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下的配置作了说明。利用MV-3000UC作为图像采集设备,在完成照相机的分辨率、曝光和增益等参数设置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Emgu CV的视频或单帧图像的采集和保存,且其性能和易用性较好。
通过对木马程序的特征、种类及通信方式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在Windows平台下,提出了一种利用NDIS中间层驱动技术,在内核层面上进行防护的机制。对捕获的数据包的IP地址、端口号
采用回收废料聚酯(PET)瓶片的降解新工艺,以降解产物对苯二甲酸(TPA)为主要反应物,聚合成粉末涂料用饱和树脂。结果表明:降解产物TPA的回收率达到97%;聚合反应温度为220℃时,产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