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与平台,开展实验室效率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在实践基础上,以科学合理、易于执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推行以论著成果、基金项目、发明创造、科研获奖及资源共享为核心,构建科研实验室效率“4+1”评价机制,并打破“唯SCI至上”的评价模式,以科研论文质量为第一评价要素。将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验室使用分配、经费投入分配、人力资源分配、实验室收费调节等领域,推进科研实验室产出高水平成果。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TY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与平台,开展实验室效率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在实践基础上,以科学合理、易于执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推行以论著成果、基金项目、发明创造、科研获奖及资源共享为核心,构建科研实验室效率“4+1”评价机制,并打破“唯SCI至上”的评价模式,以科研论文质量为第一评价要素。将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验室使用分配、经费投入分配、人力资源分配、实验室收费调节等领域,推进科研实验室产出高水平成果。
其他文献
收集废弃混凝土,并将其分别以0%、10%、20%和30%比例与新混凝土进行混合配制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分别进行耐久性和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随着废弃混凝土的比例逐渐增加,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迅速下降,即渗水时间迅速减少并且呈非线性下降趋势,渗水高度迅速增加并且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当废弃混凝土的比例从0%增长到2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增加;超过20%,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迅速下降。因此,废弃混凝土的掺入比例小于20%能够充分发挥再生混凝土的最佳性能。
本文对清华大学校友的捐赠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对校友地域来源、单位性质、社会地位、大学文化和教育满意度五大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通过教育社会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友在企业的职位越高,捐赠意愿越强;校友对大学文化越认同,捐赠意愿越强;校友对学校教育满意度越高,捐赠意愿越强。研究建议,要加强对年轻校友的培养;要加强大学文化的认同培育;要提高学校教育满意度;要关注来自企业的校友捐赠。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投入现状,从市场机制、财政税收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三方面研究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制度因素,围绕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以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创新制度提出意见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基于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舱技术,开发仿真降水强度及风场变化的实验系统,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培训,使学员亲身体验降雨强度变化以及理解降水与风速、温度之间的定量变化关系。该实验系统建设20 m3的实验舱,由降雨控制与采集、风速控制、温度采集3个子系统构成。降雨强度模拟范围1~6 mm/min,风速0~19.6 m/s范围内5档控制。教学实践显示,该系统可以提高观测业务人员对降雨强度的直观判断能力,了解不同风速对降雨观测的影响、降雨对气温的影响。该系统在室内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实现不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代指股票市场,沪深300一级行业指数代指股票市场的组成部分,运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条件风险价值模型,通过度量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指出行业自身风险大小不能决定其对市场整体的风险贡献,信息技术、原材料和电信业务为本文研究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系统重要性行业,为股票市场风险监管提供建议。
针对传统滤网式空气净化器噪音大、滤网清洗麻烦和中央新风系统易造成病毒传播扩散等问题,基于高压静电吸附原理开发了一种外装式新风设备,主机安装在室外墙壁上吸取室外空气进行净化,通过静电吸附去除其中的雾霾颗粒,洁净的空气送入室内实现新风循环换气。
文章分析了制备条件对污泥生物炭性质和重金属钝化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污泥生物炭作为吸附材料对污染物质的吸附效果,介绍了污泥生物炭在催化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了污泥生物炭对土壤性质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污泥生物炭实际应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污泥生物炭未来的发展。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校实验室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对于试剂的需求品种多、数量大、管理要求高,传统的试剂管理方式很难实现实时、有效、安全的管理。为此,依托信息化方式构建“北京大学试剂管理平台”,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采取软件结合硬件和支撑保障的模式实现从试剂审批、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加强试剂管理,为教学科研提供物质保障,同时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软硬件结合、以大学生为纽带的家乡特产交易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兼职机会的同时,促进家乡特产的售卖以及文化的交流。
本文通过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46名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指挥业务骨干人员做个例调查分析,得到该岗位业务有待改进的具体方面,以期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可参考性依据与较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