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必经风雨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苦才是人生,热爱必有追求,历练方能拥有。用这三句话概括我的座中弟子方明元再恰当不过了。笔者曾经在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讲台执教十二载有余,世谓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笔者当然决不敢亵渎读书人的鼻祖而与之相比,但就其数目而言,笔者的在港城弟子虽无三千,但贤人却远不止七十二之数。弟子明元当之无愧地应在贤人之列。
  时隔二十年,印象中的方明元当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如今当他手捧一本装帧精美、内容厚实的散文集《旅途中的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带着一片立雪至诚,和当年学生时代一样略显羞涩地送到我的面前时,我除了欣喜和慰藉之外,还是有点意外。因为我与明元的关系和我当年港城的许多弟子一样,一半是师生,一半是朋友,我非常了解他们。
  明元出生于一个极端贫寒的家庭,兄妹五人,父母以做点手工为营生之计,勉强养家糊口。尤为不幸的是,在他二十二到三十五岁这样一个人生读书和谋职的黄金时期,双亲相继离去,作为长子的他既要读书,又要工作,更要挑起维持家庭的生活重担。成年以后好不容易谋到一份工作,却是整天手执瓦刀、头顶烈日被世人蔑称为“好儿不当泥瓦匠”的建筑工人。在这样窘困到如此地步的家庭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我的这位弟子置身于改革开放以来犹如万钧雷霆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之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地守望着笔耕不辍的清教徒式的理想的?带着这份复杂的情感,我打开书卷,想找到我的答案。
  记得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说过:“少年得志,大不幸也。”这句家训,从另一方面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欲有作为,必须从青少年起就得经受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苦的磨炼。明元在青少年时期,因了多子女家庭的艰难和失怙的境遇,让他饱尝生活的黄连滋味,好不容易熬到中学毕业,他在他的散文集中《我的理想》一文里满怀希望地写道:“早在中学毕业前夕,我曾写了一篇作文,文中对自己的前途进行了美好的憧憬,描绘了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学,当一名作家。”但是,现实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回城后,既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当上作家,而是当了一名建筑工人”。这天地渊悬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充满稚气的明元“一时彷徨,手足无措”。但是,“中心藏之,何敢忘之”,理想与追求早就深深根植于明元的心灵深处。苦难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明元很快从苦闷中挣扎出来,年复一年脚手架上,他手持瓦刀,沐浴烈日风雨,但却一边刻苦攻读,以了“考上大学”的宿愿;一边日复一日陋室灯下,握笔伏案,夜以继日,耕耘不止。这一切在集中《三十五岁咏叹调》、《我的书房》、《读书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选择决定命运》、《梦想成真》、《迟来的梦想与光荣》等文章中留下了无比无比清晰的奋斗轨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四五个年头,竟有二百多篇文章在各种刊物和媒体先后发表。此后多年,更有多篇散文佳作陆续问世。再经过一番精心筛选,其中近百篇上乘者以《旅途中的风》命名编纂成集。
  如果说文章有“眼”的话,那么,贯穿在明元《旅途中的风》中的文眼无疑就是充满至诚的滚滚发烫的两个字——热爱。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朋友、爱同学、爱家庭、爱工作、爱生活,更有他那一生自强不息、朝乾夕惕、孜孜不倦的可贵精神——爱追求。
  明元生在底层,但却心系时政,关爱家国。散文集中《历史性的握手》、《悠悠中华情》、《也说清廉》、《鲜红的党费证》、《地震之后》、《登歌风台》等篇章用他那激动得颤抖的双手向读者真实地捧出一颗热烈滚烫的赤子之心。最为让人动情的是明元对亲人、家庭尤其是对父母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读之令人情难自禁,泫然不止。他在《母爱似海》一文中写道:“母亲节前夕,我情不自禁地回眸起母亲的音容笑貌。一件件往事,虽然那么渺小、琐碎,就像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瞬间即逝。但母爱似海,情真意切,令我终生难忘,对我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至今历历在目。”他把母亲一生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操持家务的动人细节诉诸笔端,真实地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东方母亲的形象。当他的母亲离去之后,他痛惜母亲生前没有分享到自己圆了上大学梦的喜悦,清明节时他捧着大学毕业证书独自伫立在母亲的坟前,告慰老人,他在《多想母亲再活五十年》这篇散文中写道:“我来自母亲的怀抱,最终也将回到母亲的怀抱。一个儿女无论多么富有,不论官有多大,也不论……成功与否,母亲永远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母爱如清水,似空气,像阳光那样平常,那样自然,儿女有求必应、唾手可得而又无比珍贵。母亲让我们明白,树高千尺又随时可以落叶归根。母亲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地久天长。”他对母亲的离去无比痛心:“安葬完了母亲,我泪流满面,步履艰难。原本坚强的我一下子虚弱了许多,头脑一片空白,感到天崩地裂,撕心裂肺……参加工作后,我艰苦创业的最大愿望就是将来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她活得体面、尊严。”失去了母亲,他痛感“母亲去世,母爱也随之消失。失去的是我的生命的源头,是人间千金难买的养育之恩。”他在《母爱似海》一文中用真挚而饱满的热情歌颂伟大的母爱:“母爱是一盅醇香的酒,需要慢慢斟酌;母爱是一壶云雾香茶,需要轻轻地品尝。”他每每耳听阎维文一曲《母亲》歌的时候,心中都会无比惘怅地默默祈愿:“多想母亲再活五十年!”文中字字泣血,声声滴泪,诉说了一位孝子“叹不尽人间母子情”的心声!
  就艺术而言,明元散文来自亲身亲历,运笔如漫步闲庭,轻松自如,不温不火;情感似清溪淙流,质地淳朴,不事雕饰;题材若天女散花,斑驳陆离,信手拈来;谋篇长短不拘,形散神聚,形神兼顾。当然,笔者无意护犊,明元文学功底距离炉火纯青的程度尚有一段必须锤炼的未尽历程。就散文创作而言,提炼主题如何达到意蕴圆转、深沉含蓄,这当是弟子明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雨不停地下,没有停的意思。我和小萍在山坳割草,只有找个可能挡雨的山崖躲着,这该死的雨,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我们要完成今天的打青草的任务,还早得很。有这事情扣住,没办法,雨再大也不能回去,我们必须出去割草。  用草做了个帽子,冒着雨,走出崖口,开始割草。这个草做的帽子唯一的作用就是雨打在头上不痛。打在头上的雨水,顺着草帽流到身上,又顺着身子流下地。衣服一下全湿了,紧贴在身上。那少女刚发育的胸,鼓鼓
“田”“由”“甲”“申”这四个字有意思吧?不出头是字,上面出头也是字,下面出头还是字,上下都出头仍是字,只有左右出头不是字!  “乒”“乓”“兵”你认识,但“了”“子”“孑”“孓”这四个字你不一定全认识!你知道“孑孓”的意思吗?不知道就查词典吧!  “囚”字你认识,也知道它的意思;而“囝”“囡”这两个字你可能明白它们的意思,但你不一定会读,不信你就试一试。  “不正”—“歪”,读wāi。那么,“甭
吊马山中好汉坡,罡风猎猎放高歌。  武功山顶青草甸,游客上来叹惊呼。  张手仰天一声啸,心旌荡漾意婆娑。  乘风欲上金銮殿,好把酒诗撒碧波。
有一天,豆豆在睡懒觉,太阳照到豆豆的脸上。  豆豆说:“关灯呀!”  媽妈说:“这哪是灯啊,这是太阳照的。”  豆豆说:“那就关太阳吧。”
1992年冬天,我第一次来德国。十七年前,在柏林,我与苏童,头一次见到双層公共汽车;夜晚,面对众人和蜡烛,头一次朗诵自己的作品。  那是一次文学会议。会上,见到了另外一些人,北岛,杨炼,芒克,多多,顾城和谢烨。从年龄和文学年龄讲,他们都是我的前辈。那时,顾城和谢烨的家在柏林。    头一次见到顾城,我颇为惊奇。惊奇不是惊奇他的长相,而是他的打扮。他个头不高,却戴着一顶高高的、圆圆的、类似厨师在厨房
那一年秋天,里下河平原稻麦一片金黄。在鸿雁南飞的“啾啾”声中,我背起行囊,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去北方一座城市求学。    深秋时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文学活动中,老师把略显稚气、腼腆的她推到了我的面前:“她写的东西还不错,以后你多带带她!”一袭黄衫、一头长发,端庄中散发着古典的魅力,一下子就撩动了我青春的情愫。活动结束后,我主动提出送她回宿舍。原本直线距离几分钟的路程,我们却不约而同地绕到了学校的操
父亲在世时,每个年三十的晚上,我们都在火塘边度过,“守岁”是名副其实的。  天刚擦黑,就给每个房间点上灯,猪栏屋、牛栏屋,也都点上。煤油灯照明的时代,一般人家里,也就有两三盏灯,供日常照明用。年三十灯不够,就用空墨水瓶,或是补鞋匠用过的铁皮空胶水罐,洗净,倒入一些煤油或柴油,罩上打了孔的润肤膏盒盖子,穿一根棉索,点上火。后来有了电,牛栏屋、猪栏屋等没舍得装电灯的地方,年三十晚上依然点煤油或柴油灯。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捉小虾、钓鱼、摘野果……但在我心里,那次野外烤地瓜的经历最令我难忘!  那天,我和伙伴们蹑手蹑脚地从家里偷了几个地瓜,没被发现,心中不免窃喜。我们一路狂奔,不一会儿便到了我们的“秘密基地”—小树林。别看它普普通通,里面可暗藏玄机:穿过树林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山洞,即使十个人躺在里面都不会显得拥挤。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蜘蛛网,几个人去拾柴,几个人忙着搬石头,几个人
从吉木乃县城坐车出去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托斯特乡。我们等了一会儿,原本正在外面干活儿,穿着一身干活儿衣服、显得灰扑扑的男主人努阿德勒赶回来了。  小伙子是难得和我们直接交流的哈萨克族乡民,他高中文化,没有正式工作,全靠自己的手艺和力气赚钱,盖房子、搞装修,水电暖排线、木工、电焊、驾驶,一年包了三十多套房子的水电暖布线工作,这是他主要的生活收入。再有呢,就是靠给人家吹色布兹鹤有一点儿收入,每年大概两
吃饭的时候,妈妈突然不停地咳嗽起来。  豆豆问:“怎么了?”  妈妈说:“噎……噎着了……快……快帮我拍拍。”  豆豆連忙掏出手机给妈妈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