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戴维斯:自成一派的文体大师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获世界文坛大奖
  2013年5月22日,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摘得桂冠,并捧得六万英镑的奖金。
  莉迪亚·戴维斯1947年出生于美国麻省的北安普顿,父亲是英文教授、批评家,母亲是短篇小说家和老师。10岁时,因父亲调往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往纽约。戴维斯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到,家庭的熏陶使得她在12岁就强烈地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会成为一名作家。
  果不其然,如今的戴维斯是美国文坛知名的短篇小说家和随笔作家,200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目前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at Albany)教授创意写作。
  迄今为止,戴维斯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第13个女人及其他故事》(TheThirteenth Woman and Other Stories.1976)、《拆分》(Break It Down,1986)、《几乎失忆》(Almost No Memory,1997)等。《故事的终结》(The End ofthe Story,1994)则是戴维斯多年来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戴维斯荣膺此奖全靠其独创的文学形式取胜。戴维斯的作品形式多样,融合了散文、诗歌、格言、轶事等各种风格。作品的长度大多三四页,最多不超过9页,短的只有半页或一段话,最短的甚至只有几个词或一句话。而戴维斯正是因为这些短篇小说,甚至是“极短的短篇小说”在美国文坛赢得了盛名。批评家和学者有时会觉得,戴维斯的作品难以归类。比如,她的某些短篇小说由于形式上接近于诗歌,而入选了2001与2008年度的《美国最佳诗歌选集》。本届布克奖评委会也对戴维斯的作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称其作品“极难归类”,但她最终凭借文体的原创性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在1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奖。
  自成一派的短篇小说家
  作为以“简短”闻名,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简短”的短篇小说家,戴维斯在创作手法上同样不拘一格,但许多当代著名作家都对戴维斯独创的文体风格赞誉有加,英国作家阿里·史密斯(Ali Smith)甚至将她奉为自己的偶像,批评界也对戴维斯十分青睐。美国诗人、批评家克莱格·泰切儿(Craig Morgan Teicher)将其誉为“自成一派的文体大师。”那么,戴维斯短篇小说创作的特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作品“简短”却极富张力。戴维斯的作品,往往几个词、几句话,却信息量极大,很有张力。譬如她的短篇小说《爱》。“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个逝去了多年的人。对她来说,每天刷洗他的外套、擦拭他的墨水瓶、抚摸他的象牙梳子还不够:她只好把房子建在他的坟墓之上,在潮湿的地窖里与他夜夜相伴。”笔者无法忘记初读这段文字时的震撼,戴维斯寥寥数笔,就将一个陷入疯狂爱恋的女子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创作功力可见一斑。
  第二,关注日常生活,着重展现人性。纵观戴维斯的作品,不难发现,她笔下的故事素材大都来自日常生活,邻居、房子、金钱、甚至一个鱼缸、一棵树都会成为她灵感的来源。她曾经在访谈中坦言,自己从来不会预先设定好情节再去创作,而是有些东西触动了她才会提笔写作。而生活中她最为关注的,还是人,确切的说是人性。在戴维斯的短篇小说中,读者们可以很轻易地捕捉到自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影子,产生共鸣。但又不仅如此,她的智慧、幽默和对人性的洞察又会引领者读者以一种不同的、甚至是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看待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婚姻、爱情、亲情、友情等各种关系。可以说,对人性的把握与展现才是戴维斯作品的魔力所在。
  第三、语言精准,语法严谨。读过戴维斯作品原文的读者不难发现,戴维斯的作品中语法十分严谨,标点符号的使用也非常规范。她的作品中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堪称英文教学的范本。有些评论家甚至调侃道,戴维斯作品中语言和语法太过规范、完美,最初还以为作家是个英文流畅的外国人呢!
  事实上,戴维斯之所以注重文字的精准与语法的规范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陶。除了对文学的共同热爱,戴维斯的父母在家中经常探讨语言文字的运用。她的父亲会随时查阅词典,不仅查看单词的释义,更为关注词语的来源与历史。这个习惯深深影响了年幼的戴维斯,培养了她从小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与用词的准确性。父亲对她创作的影响不止如此。戴维斯的父亲虽然是一个人文学者,却有着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善于观察、分析事物,喜欢思考。毫无疑问,戴维斯继承了父亲这一优点,我们从其短篇小说表现出来的强大逻辑性与洞察力不难看出这一点。
  第四,融合了诗歌的简洁、韵律和意境。戴维斯的部分作品,只有短短几句,并借鉴诗歌的形式分行而写,确实很难界定其文体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譬如下面这篇:
  《苍蝇》
  在巴士的尾部,
  厕所里面,
  这个极小的非法乘客,
  在赶往波士顿的路上。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毫无诗意、甚至让人厌恶的小东西竟然在戴维斯的笔下变得可爱起来,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第五,模糊故事的背景与人物,丰富了作品的外延。戴维斯短篇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除非作者认为有必要,很少会出现确切的时间、地点与人名。很多情况下,她会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某一个城市,”但并不给出具体的地名。譬如“东部的一个大城市,”但究竟是纽约、波士顿还是其他地方,全凭读者的猜测与想象。人物设置方面,很多故事都是用第一人称叙述,若是运用第三人称的话也很少出现诸如玛丽、爱丽丝等具体人名,多用“一位妻子”或“妻子A”、“两个姐妹”等称呼来代替,甚至有些作品中的人物直接被称呼为X、Y、Z、W等。戴维斯解释说,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她不愿意用具体的人名、地名去禁锢读者的思维,而是希望读者能够放飞自己的想象,扩大和丰富作品的外延。
  出色的法语文学翻译家
  莉迪亚·戴维斯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大学毕业之后,戴维斯曾旅居法国,很长一段时间都靠翻译法文为生。后来,戴维斯开始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小有名气之后却依旧坚持法文的翻译工作。她最知名的译作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第一卷《斯万之家》。法国政府更是于1999授予她“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表彰她在法语文学与翻译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长期从事法语文学的翻译对戴维斯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普鲁斯特冗长的叙事风格使戴维斯萌生了反叛的想法,她想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大的叙事效果。她成功了,并且因此创作出了最具特色的“极短的短篇小说”。其次,多年的翻译工作练就了戴维斯语言的精确与规范性。这些极大地体现在她个人创作中炉火纯青的文字风格上:精准、简洁。
  莉迪亚·戴维斯,这位自成一派的文体大师,虽然曾于2003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并入围1986年度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和2007年度的全美国家图书奖,此番荣获的“布克国际文学奖”却是其多年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文坛大奖。
  我期待戴维斯能给热爱她的读者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短篇小说,同时也相信,她会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本文编辑 谢宁)
其他文献
华语写成的早期美华文学代表作已列入美国文学经典,但在当代美国,排华主义话语系统依旧存在,美华文学研究者、美华史学家仍在为消除对美国华人的种族文化成见而努力。对于当
春天到了,准备买一台数码相机吗?面对着林林总总的品牌和产品,您是否会很有些茫然,究竟哪款产品最适合自己? 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前,您首先要弄明白您使用数码相机拍什么
不同的季节,我们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更换自己的衣着,可是,你是否曾想过脸上的护肤品也需要跟季节一起换,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皮肤呢。    不同季节化妆品的选用    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皮肤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的皮肤虽然不会因季节的更替改变肤质,但却会因为气候的影响对水分和油分的需求有所变化。夏天,天气炎热,皮肤容易出油,这个时候应当用含油脂少的补水护肤品;秋冬季节,空气干燥,风大,皮肤需要一定油脂的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部分。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是性格软弱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如有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
理财投资已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然而,不了解自己的理财属性,或是误解理财专家意见,无法分辨投资市场信息真假,都可能让你得理财忧郁症,到头来一无所有。你是否看
本文通过对掺加不同掺合料,以及不同外加剂的混凝土强度,在不同龄期进行了大量试验,经过总结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混凝土强度应使用28天后或更长的龄期来评定混凝土
瘦身,是女人一生的事业,为了美丽,更是为了健康。女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状况、体型特征都不同,自然瘦身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这里,张柏芝向我们透露她的瘦身计划。    16岁~20岁清纯丁香    这个年龄的女孩特别爱美,对形体变化非常敏感,迫切希望获得美的体形,但只有幻想并不实际,要获得优美的形体,只有认真地进行形体锻炼。而且,20岁的人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所以一定要注意坚持锻炼,以保
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家中某个电器坏了,明知道还在保修期内,但就是找不到当时的购物发票,最后只好自己花钱维修了。即使知道发票还在,但摆放在桌面上、抽屉里的发
秋冬是干性皮肤最难捱的日子,因为夏天用的护肤品入秋后,你会觉得不够滋润,所以防干措施势在必行。空气湿度低,皮肤更显得干燥、紧绷,表皮层出现龟裂、脱皮等现象,皮肤弹性减
郁达夫小说理论的建构拥有多种资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他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柏格森生命哲学与郁达夫的关系出发,认为郁达夫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冲动理论而确立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