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价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职业教学的评价模式应适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需要,满足“工学融合”培养模式的需要,体现“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需要,这是与其他类别教育的根本区别。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构成内涵上的特殊性,要求评价模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立体性和评价目标的全面性。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评价 多元 立体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实施质量检测的组织机构、运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总称。评价模式涵盖评价指标、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目标和评价结果等诸多要素,改革和实践质量评价模式必须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必须满足科学发展需要,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否有效,唯一依据是评价结果能否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三方认可。
一、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的成因
(一)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困境
学生学业成绩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传统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考试制度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对教学质量实施评价的误区,众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职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所谓成绩平平者,凭借其综合素质、学有所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往往独树一帜,有着不凡的业绩。这种现象对以学习成绩论教学质量的传统评价方式提出了拷问,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怎样的质量评价机制才能正确评估教学质量,并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质量内涵的异构
什么是教学质量?不同的教育类别有不同的定义,广义的解释是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但如果要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行评价时,就必须明确教学质量的内涵,细化质量评定项目,针对教学质量的组成要素和具体的目标要求进行判定。所以,狭义的教学质量应根据教育类别的不同,具备更加具体的内涵描述,并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实施。应该指出的是,狭义的教学质量应满足时代的要求,并体现出各种教育门类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区别。因此,衡量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评价模式上应与普通教学有所不同,其特征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评价主体上的多元性;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评价内容上的立体性;“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评价目标上的全面性。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了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课堂与企业岗位产生了联系;“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使课程从课本延伸到了项目任务,更使教学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团队合作,考量的不仅仅是单一个体的学习成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营造的是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如此多的不同,反映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构成要素上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这是促使我们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质量“立体多元”评价模式的提出
(一)评价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1年7月,学校正式开展国示范校建设工作,按照国示范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在多年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尤其是根据教育部“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经验,从社会、用人单位和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师资培训的需要出发,结合学校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评价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职业教学、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认真组织专家研讨,结论是:
1.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现代职教);
2.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导,应满足参与各方的自身需求(多元主体);
3.教学质量评价目标的确定,应反映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多元目标);
4.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划定,应贴合人才培养的等级层次(立体全面);
5.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选取,应突出质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立体全面);
6.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探索,应适应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构(适应系统);
7.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定义,要适应教学模式的时空延伸(多元对象)。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评价模式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但如何依靠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考核、反映和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情况,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评价模式与培养模式不配套,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可能是由于评价的主体、目标或对象比较单一,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方式不够全面合理,导致培养实效与评价结果的脱离。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不管评价机制如何先进,其教学质量将永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变革,必须跟随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于培养模式的改革。因为评价模式根植于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必须从分析体现和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出发”的工作思路。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
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原则是体现“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找出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评价模式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进而为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支撑。具体体现在:
1.从社会、企业对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分析职业与专业、能力与课程、职守与训练等评价指标的吻合度。
2.从构成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上,分析学生、教师、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案等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3.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要的目标上,分析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职业规范等评价内容的职业度。
4.从教学质量的评价环节上,分析组织保证、制度建设、工作方法等评价程序的可靠性。 (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重构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包含诸多要素,如何构建一个既反映学校实际需要,又充分满足社会要求的质量保证机制,是评价模式改革的关键。要从对评价体系的实际分析出发,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能全面反映“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又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组成要素,这是构建质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我们根据现代职教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立体、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内容立体、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立体”的构建理论(简称“立体多元”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1.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由对职业教育提出需求的参与要素组成(多元),评价指标由反映职业教育质量内涵和水准的层次要素构成(立体);
2.评价目标由反映职业教育终极目标的能力要素确定(多元),评价内容由构成教学质量的管理要素确定(立体);
3.评价对象包含教学实施的时空要素(多元),评价方式体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的保障要素(立体)。
三、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
基于“工学融合”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由“多元结构”和“立体结构”两部分组成,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为多元结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为立体结构,列表如下:
(一)评价模式的立体结构
(二)评价模式的多元结构
四、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的实验
按照“立体多元”评价模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立体多元”评价机构的重构
教学质量评价机构是评价活动的组织保证,要充分考虑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结构。
1.执行学校和企业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设计规划由企业专家审定。参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2.成立工学交替教学机构,评价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课程对接岗位的职业要求。
3.衔接学校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改革课程考试制度,突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强化校内教学管理,发挥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作用,实行工作质量考核制度。
5.健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立校系两级督导制度,通过多种督导形式,发挥教学督导人员作用,形成督教、督管和督学的立体监管机制。
6.健全学生评教机制,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以动态管理的形式反映教学需求,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
7.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制度,提升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立体多元”评价标准的细化
评价标准是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带有指标刻度的检测“工具”,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确定评价内容后分门别类制作,其关键在于指标刻度。评价标准由制度、规定、办法、细则、流程和规程等构成,细化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办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共同参与设置合理的职业专业和教学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严格论证后作为“规划管理”的评价标准。
2.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创设工学融合的教学环境,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场地、设备、条件、人员和教学管理诸多方面制定配置标准,作为“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
3.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围绕“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法,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建立教学实施流程规则,形成对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全面监控,将TQC质量管理模式作为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
(三)“立体多元”评价程式的规范
评价工作程式主要指实施评价活动的制度与程序,它是实施评价工作的制度保证。要通过制定各级评价组织的工作程序,明确评价主体、目标和对象,细化评价指标和内容;评价方式则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不同合理构建,并按发展要求不断升级、更新。
五、反思
(一)“人”是实施改革建设工作的决定因素
任何体系或者模式的建立、运行和完善,人是第一要素,人的质量决定一切质量。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追求被培养者的质量是教育者的目标,同时实施教育的也是人,追求教育者的质量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
我们的工作需要有组织和制度的保证,更需要有人的保证,因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是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由人的态度决定,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模式或者现代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都将流于形式、毫无效果。
(二)实践是检验改革建设成果的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的体系和机制,运用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应该反映人才培养规格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情况。
“多元立体”评价模式虽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融合、做学教合一”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上讲是反映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体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情况,但改革质量评价模式的效果如何,则必须由实践来回答。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评价结果是否能够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三方的认可。■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评价 多元 立体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实施质量检测的组织机构、运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总称。评价模式涵盖评价指标、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目标和评价结果等诸多要素,改革和实践质量评价模式必须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必须满足科学发展需要,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否有效,唯一依据是评价结果能否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三方认可。
一、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的成因
(一)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困境
学生学业成绩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传统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考试制度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对教学质量实施评价的误区,众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职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所谓成绩平平者,凭借其综合素质、学有所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往往独树一帜,有着不凡的业绩。这种现象对以学习成绩论教学质量的传统评价方式提出了拷问,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怎样的质量评价机制才能正确评估教学质量,并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质量内涵的异构
什么是教学质量?不同的教育类别有不同的定义,广义的解释是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但如果要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行评价时,就必须明确教学质量的内涵,细化质量评定项目,针对教学质量的组成要素和具体的目标要求进行判定。所以,狭义的教学质量应根据教育类别的不同,具备更加具体的内涵描述,并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实施。应该指出的是,狭义的教学质量应满足时代的要求,并体现出各种教育门类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区别。因此,衡量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评价模式上应与普通教学有所不同,其特征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评价主体上的多元性;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评价内容上的立体性;“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评价目标上的全面性。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了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课堂与企业岗位产生了联系;“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使课程从课本延伸到了项目任务,更使教学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团队合作,考量的不仅仅是单一个体的学习成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营造的是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如此多的不同,反映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构成要素上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这是促使我们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质量“立体多元”评价模式的提出
(一)评价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1年7月,学校正式开展国示范校建设工作,按照国示范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在多年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尤其是根据教育部“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经验,从社会、用人单位和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师资培训的需要出发,结合学校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评价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职业教学、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认真组织专家研讨,结论是:
1.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现代职教);
2.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导,应满足参与各方的自身需求(多元主体);
3.教学质量评价目标的确定,应反映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多元目标);
4.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划定,应贴合人才培养的等级层次(立体全面);
5.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选取,应突出质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立体全面);
6.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探索,应适应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构(适应系统);
7.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定义,要适应教学模式的时空延伸(多元对象)。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评价模式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但如何依靠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考核、反映和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情况,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评价模式与培养模式不配套,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可能是由于评价的主体、目标或对象比较单一,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方式不够全面合理,导致培养实效与评价结果的脱离。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不管评价机制如何先进,其教学质量将永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变革,必须跟随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于培养模式的改革。因为评价模式根植于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必须从分析体现和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出发”的工作思路。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
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原则是体现“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找出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评价模式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进而为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支撑。具体体现在:
1.从社会、企业对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分析职业与专业、能力与课程、职守与训练等评价指标的吻合度。
2.从构成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上,分析学生、教师、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案等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3.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要的目标上,分析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职业规范等评价内容的职业度。
4.从教学质量的评价环节上,分析组织保证、制度建设、工作方法等评价程序的可靠性。 (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重构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包含诸多要素,如何构建一个既反映学校实际需要,又充分满足社会要求的质量保证机制,是评价模式改革的关键。要从对评价体系的实际分析出发,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能全面反映“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又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组成要素,这是构建质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我们根据现代职教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立体、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内容立体、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立体”的构建理论(简称“立体多元”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1.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由对职业教育提出需求的参与要素组成(多元),评价指标由反映职业教育质量内涵和水准的层次要素构成(立体);
2.评价目标由反映职业教育终极目标的能力要素确定(多元),评价内容由构成教学质量的管理要素确定(立体);
3.评价对象包含教学实施的时空要素(多元),评价方式体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的保障要素(立体)。
三、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
基于“工学融合”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由“多元结构”和“立体结构”两部分组成,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为多元结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为立体结构,列表如下:
(一)评价模式的立体结构
(二)评价模式的多元结构
四、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的实验
按照“立体多元”评价模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立体多元”评价机构的重构
教学质量评价机构是评价活动的组织保证,要充分考虑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结构。
1.执行学校和企业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设计规划由企业专家审定。参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2.成立工学交替教学机构,评价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课程对接岗位的职业要求。
3.衔接学校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改革课程考试制度,突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强化校内教学管理,发挥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作用,实行工作质量考核制度。
5.健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立校系两级督导制度,通过多种督导形式,发挥教学督导人员作用,形成督教、督管和督学的立体监管机制。
6.健全学生评教机制,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以动态管理的形式反映教学需求,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
7.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制度,提升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立体多元”评价标准的细化
评价标准是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带有指标刻度的检测“工具”,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确定评价内容后分门别类制作,其关键在于指标刻度。评价标准由制度、规定、办法、细则、流程和规程等构成,细化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办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共同参与设置合理的职业专业和教学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严格论证后作为“规划管理”的评价标准。
2.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创设工学融合的教学环境,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场地、设备、条件、人员和教学管理诸多方面制定配置标准,作为“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
3.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围绕“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法,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建立教学实施流程规则,形成对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全面监控,将TQC质量管理模式作为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
(三)“立体多元”评价程式的规范
评价工作程式主要指实施评价活动的制度与程序,它是实施评价工作的制度保证。要通过制定各级评价组织的工作程序,明确评价主体、目标和对象,细化评价指标和内容;评价方式则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不同合理构建,并按发展要求不断升级、更新。
五、反思
(一)“人”是实施改革建设工作的决定因素
任何体系或者模式的建立、运行和完善,人是第一要素,人的质量决定一切质量。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追求被培养者的质量是教育者的目标,同时实施教育的也是人,追求教育者的质量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
我们的工作需要有组织和制度的保证,更需要有人的保证,因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是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由人的态度决定,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模式或者现代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都将流于形式、毫无效果。
(二)实践是检验改革建设成果的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的体系和机制,运用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应该反映人才培养规格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情况。
“多元立体”评价模式虽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融合、做学教合一”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上讲是反映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体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情况,但改革质量评价模式的效果如何,则必须由实践来回答。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评价结果是否能够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三方的认可。■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