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对纸笔练习和测试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并有许多欣喜的发现。今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某题库的编题任务。在编题过程中,我在学习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小学数学命题的改革与策略”进行了不断地探究,并摸索出“表述关注身心,凸显‘人文性’”、“内容联系实际,体现‘生活性’”、“内涵注重教育,透射‘价值性’”、“题型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过程展现能力,突出‘导向性’”五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命题;改革与策略
21世纪初实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开始强调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调关心科技、社会、生活等内容;命题“依据考试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2010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再次明确了“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第一线的教师对纸笔测验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并且让我们有了欣喜地发现。今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某题库的编题任务。编题过程中,在学习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究。下面以本次编题任务为具体素材,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命题策略。
策略一、表述关注身心,凸显“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的一面。《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又有这样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显然,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数学教学要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同样道理,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关注学生身心,凸显“人文性”。例如:
以下是一份试题六大题的题目表述: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四、看清题目,细心计算
五、心灵手巧,动手操作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以上的表述摒弃了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等生硬的字眼,而是字里行间都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温馨提醒。学生在身心得到温暖的情况下自然能愉悦地完成题目,这就是凸显“人文性”的很好体现。
策略二、内容联系实际,体现“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联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的教学离开了学生和生活实际,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深刻,数学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知识的宝贵资源。”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既熟悉、又亲切,天天可以见到的,但又是容易忽视,视而不见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会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联系学生实际,体现“生活性”。例如:
题目:
一台ipad原价4000元,现在只卖3000元,比原价优惠了百分之几?
随着社会的发展,ipad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之喜见乐闻。以上题目以ipad为内容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激发了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充分体现命题的“生活性”。
策略三、内涵注重教育,透射“价值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因此,现在的数学命题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它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这个教育功能潜藏在无形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注重教育功能的研究,透射“价值性”。例如:
题目:
人在各种情况下每分钟眨眼次数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
( )时眼睛最容易疲劳。正常状态下眨眼的次数是打电脑游戏时眨眼次数的
( )%。
以上题目潜藏着“保护眼睛,合理用眼”以及“电脑游戏危害”的无形教育功能。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合理“用眼”的思考,无形中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题目注重教育,透射出命题的“价值性”。
策略四、题型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
命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情节、资料等丰富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题目的编排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例如: 以上题目改变了传统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运用了生动的图表为学生呈现信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在第(3)小题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体现,更是命题倡导“开放性”的结晶。
策略五、过程展现能力,突出“导向性”
在数学命题中采用新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情境,从而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要有过程性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样的道理,数学试题也不应只停留过去的“知识立意”上,还要向“能力立意”转变。为此,我们对一些常规的数学试题进行改造,在命题立意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给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突出命题的导向功能。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展现能力,突出“导向性”。例如:
以上题目是一道实践操作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的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展现了学生的能力,突出了命题的导向功能。
只有加强对数学命题的研究,将新课程、新理念更多地融入到题目中,才能使命题凸显人文性、体现生活性、突出导向性、发挥教育功能。经历本次编题工作后,笔者清晰地明白:数学的命题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出现更多能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的题目,既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又能合理评价学生数学知识的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测试都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参考文献
[1]李金波.让考试更科学——基于命题视角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
[2](美)W.James Popham.测验的反思——对高厉害测验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3]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数学(1-6年级)[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命题;改革与策略
21世纪初实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开始强调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调关心科技、社会、生活等内容;命题“依据考试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2010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再次明确了“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第一线的教师对纸笔测验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并且让我们有了欣喜地发现。今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某题库的编题任务。编题过程中,在学习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究。下面以本次编题任务为具体素材,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命题策略。
策略一、表述关注身心,凸显“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的一面。《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又有这样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显然,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数学教学要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同样道理,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关注学生身心,凸显“人文性”。例如:
以下是一份试题六大题的题目表述: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四、看清题目,细心计算
五、心灵手巧,动手操作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以上的表述摒弃了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等生硬的字眼,而是字里行间都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温馨提醒。学生在身心得到温暖的情况下自然能愉悦地完成题目,这就是凸显“人文性”的很好体现。
策略二、内容联系实际,体现“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联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的教学离开了学生和生活实际,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深刻,数学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知识的宝贵资源。”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既熟悉、又亲切,天天可以见到的,但又是容易忽视,视而不见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会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联系学生实际,体现“生活性”。例如:
题目:
一台ipad原价4000元,现在只卖3000元,比原价优惠了百分之几?
随着社会的发展,ipad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之喜见乐闻。以上题目以ipad为内容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激发了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充分体现命题的“生活性”。
策略三、内涵注重教育,透射“价值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因此,现在的数学命题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它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这个教育功能潜藏在无形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注重教育功能的研究,透射“价值性”。例如:
题目:
人在各种情况下每分钟眨眼次数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
( )时眼睛最容易疲劳。正常状态下眨眼的次数是打电脑游戏时眨眼次数的
( )%。
以上题目潜藏着“保护眼睛,合理用眼”以及“电脑游戏危害”的无形教育功能。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合理“用眼”的思考,无形中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题目注重教育,透射出命题的“价值性”。
策略四、题型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
命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情节、资料等丰富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题目的编排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例如: 以上题目改变了传统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运用了生动的图表为学生呈现信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在第(3)小题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体现,更是命题倡导“开放性”的结晶。
策略五、过程展现能力,突出“导向性”
在数学命题中采用新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情境,从而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要有过程性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样的道理,数学试题也不应只停留过去的“知识立意”上,还要向“能力立意”转变。为此,我们对一些常规的数学试题进行改造,在命题立意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给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突出命题的导向功能。为此,在数学命题实践中要展现能力,突出“导向性”。例如:
以上题目是一道实践操作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的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展现了学生的能力,突出了命题的导向功能。
只有加强对数学命题的研究,将新课程、新理念更多地融入到题目中,才能使命题凸显人文性、体现生活性、突出导向性、发挥教育功能。经历本次编题工作后,笔者清晰地明白:数学的命题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出现更多能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的题目,既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又能合理评价学生数学知识的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测试都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参考文献
[1]李金波.让考试更科学——基于命题视角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
[2](美)W.James Popham.测验的反思——对高厉害测验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3]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数学(1-6年级)[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