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也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会计目标理论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和融合理论三种观念。本文在对国内外会计目标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当前的的市场经济环境,结合我国实际,探讨真正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理论。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理论;融合理论
一,会计目标概念界定
会计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之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标准或者结果。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围绕“决策有用现”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念展开。受托责任观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所以应以客观信息为主。决策有用观学派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损益表,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决策有用观学派占了主导地位。
二、国内外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
1.国外关于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
(1)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界对会计目标进行了零星的、不深入的研究。
进入20世纪,西方会计界开始重视对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确认、计量各种经济业务对企业会计要素或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此阶段的研究对会计目标有所涉及,但尚未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进行深入研究。
(2)20世纪60年代,会计理论研究向会计目标转移,与此同时,会计目标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1960年《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一文阐述了会计目标的概念及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会计文献一基本会计理论公告,明确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并阐述了自己对会计目标的看法,促成了会计目标作为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在美国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20世纪70年代后,会计目标研究引起各国会计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相关理论层出不穷。之后西方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观学派和决策有用观学派。
2.国内关于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
与西方国家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相比,我国对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
葛家澍、劉峰在《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下,不应盲目模仿美国FASB提出的“决策有用观”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我国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
曹伟在《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会计目标不能定的过高也不能定的过低。他将“受托责任观”定位为财务报表的目标,而将“决策有用观”定位为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
阎达五等人在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理论。融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在有助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两个方面,在此意义上,会计反映有助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可以看成是会计的两个相互补充的具体目标。二,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
之后的梁爽、周守华、肖正再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会计目标进行了研究。如“契约有效观”(刘用铨,2003)、“产权保护观”(田昆儒,2000)、“权益均衡观”(周守华等,2005)等。
三、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因素
1.国家政治法律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新会计准则和一系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体现了我国与国际惯例的趋同。良好的法律环境,将会为会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经济因素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业务处理进一步多变化和复杂化,会计实务合作日益频繁,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经营活动。
3.文化教育因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会对会计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全球一体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对优秀会计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转变会计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型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4.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方法,手段革新,拓宽、深化会计工作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子计算机和生产技术设备的发展,在会计上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互联网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更是给会计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MRP、ERP的运用导致企业自身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使会计信息系统紧随业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会计领域的运用,打破了会计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我国会计目标的合理定位
如前所述,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三是融合理论观。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都是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决策有用观”目前在美国占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机制是分不开的。我国经济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机制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会计理论,要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目标理论。
我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融合的会计目标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状况的合理选择。我国会计目标采用融合理论的会计目标,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环境决定的。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使用者,国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要满足政府这个委托人的需求。同时,国有经济在资本市场中也占据了大半个江山。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国资本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效率优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外还有一些投资机构如银行,个人投资者都会关注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目的不同,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这种经济状况下,会计信息首先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后才是其他需求者的决策有用需求。
基于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融合理论下的会计目标定位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现状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将呈现多样化,各种所有制的经济比重变化以及国有股权改革将会使上市公司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待决策有用目标的经济条件成熟后,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会向决策有用方向转变,而在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今后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还会发生变化、发展。展望未来,不久的将来决策有用观的主导地位必将随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而确立。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理论;融合理论
一,会计目标概念界定
会计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之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标准或者结果。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围绕“决策有用现”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念展开。受托责任观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所以应以客观信息为主。决策有用观学派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损益表,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决策有用观学派占了主导地位。
二、国内外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
1.国外关于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
(1)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界对会计目标进行了零星的、不深入的研究。
进入20世纪,西方会计界开始重视对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确认、计量各种经济业务对企业会计要素或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此阶段的研究对会计目标有所涉及,但尚未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进行深入研究。
(2)20世纪60年代,会计理论研究向会计目标转移,与此同时,会计目标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1960年《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一文阐述了会计目标的概念及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会计文献一基本会计理论公告,明确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并阐述了自己对会计目标的看法,促成了会计目标作为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在美国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20世纪70年代后,会计目标研究引起各国会计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相关理论层出不穷。之后西方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观学派和决策有用观学派。
2.国内关于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
与西方国家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相比,我国对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
葛家澍、劉峰在《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下,不应盲目模仿美国FASB提出的“决策有用观”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我国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
曹伟在《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会计目标不能定的过高也不能定的过低。他将“受托责任观”定位为财务报表的目标,而将“决策有用观”定位为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
阎达五等人在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理论。融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在有助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两个方面,在此意义上,会计反映有助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可以看成是会计的两个相互补充的具体目标。二,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
之后的梁爽、周守华、肖正再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会计目标进行了研究。如“契约有效观”(刘用铨,2003)、“产权保护观”(田昆儒,2000)、“权益均衡观”(周守华等,2005)等。
三、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因素
1.国家政治法律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新会计准则和一系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体现了我国与国际惯例的趋同。良好的法律环境,将会为会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经济因素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业务处理进一步多变化和复杂化,会计实务合作日益频繁,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经营活动。
3.文化教育因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会对会计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全球一体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对优秀会计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转变会计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型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4.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方法,手段革新,拓宽、深化会计工作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子计算机和生产技术设备的发展,在会计上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互联网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更是给会计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MRP、ERP的运用导致企业自身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使会计信息系统紧随业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会计领域的运用,打破了会计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我国会计目标的合理定位
如前所述,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三是融合理论观。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都是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决策有用观”目前在美国占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机制是分不开的。我国经济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机制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会计理论,要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目标理论。
我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融合的会计目标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状况的合理选择。我国会计目标采用融合理论的会计目标,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环境决定的。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使用者,国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要满足政府这个委托人的需求。同时,国有经济在资本市场中也占据了大半个江山。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国资本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效率优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外还有一些投资机构如银行,个人投资者都会关注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目的不同,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这种经济状况下,会计信息首先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后才是其他需求者的决策有用需求。
基于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融合理论下的会计目标定位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现状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将呈现多样化,各种所有制的经济比重变化以及国有股权改革将会使上市公司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待决策有用目标的经济条件成熟后,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会向决策有用方向转变,而在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今后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还会发生变化、发展。展望未来,不久的将来决策有用观的主导地位必将随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