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沈阳 110122)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双证书"制度以来, 我国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结合院校的特色构建了"课证融合"基本框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试图通过"课证融合"模式实现最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然而,在实施"课证融合"模式中如何避免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结合中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从实质上突出职业导向,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三对接"思想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课证融合 人才培养 双证书 管理机制
  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思想一直指导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课证融合”是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思想的具体实施策略。20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职业教育文件中就提出职业资格证制度融入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战略,二十年以后,这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依旧被高职教育主体不断地实践着,在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的双证融合的实践中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总结“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正实施的策略,尽量使“课证融合”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
  一、 “课证融合”是实现“双证书”到“三对接”的基本模式
  “课证融合”的内涵是结合职业岗位的标准要求改革专业对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恰当地将专业所对应岗位资格证嵌入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职业证书考核内容整合专业课程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既能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技能,又能从容地应对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考试。
  1. “课证融合”是“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有效保障。1991年,国家首次提出“双证书”制度,是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提出的具体化要求。它明确了职业教育要打破一试一证的模式,实质是要体现职业教育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双证书制统一起来,而“课证融合”的内涵正是兼顾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直接手段和可行方式,因为“课证融合”是职业教改的模式,需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将职业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融入到专业课程的结业考核体系,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结束后,既达到学历层次标准,又符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
  2. “课证融合”是“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真实体现。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2 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事宜,其中强调指出“三对接”,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并强调积极推进“三对接”制度,至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对接”是对“双证书”制度的更高要求,它要求专业设置、教学及教学过程有层次的实施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统一,深度推进“双证书”制度。“课证融合”与“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最终目标。高职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主体,担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岗位技能的标准化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化,职业资格考核既有專业的对应性、又有课程的衔接性,更有对职业操守内容的共同性,所以从专业设置上就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再从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引入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最后由教学实施过程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标准,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方向结合,考试与考证结合,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可见,“课证融合”是为职业教育制度与学生就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创建的平台。课证的深度融合对“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可以反思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符合产业需求是“课证融合”实施的大前提,试想,专业适应性差,社会需求小,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依存的基础不牢,即使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实现了国家职业标准,也会因忽视了社会需求而导致“课证融合”的推进脱离实际,逆产业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在推进“课证融合”中会面临重重阻碍,反过来,我们的职业教学改革实施“课证融合”模式将专业设置是否切实际得到验证。“课证融合”有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其次, “课证融合”可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培养专业化人才是以课程体系和课程为载体的,所以要依据每个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然后再根据各岗位的技能标准,结合职业要求设计程体系框架下的具体课程的内容,实施“課证融合”会剔出过时的和适用性不强的课程和课程内容,将专业对应的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证书和岗位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职业证书取得融入到相关课程的考试中,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为此,要整合已经存在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重新确定其基本架构。 通过实施“课证融合”调整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和岗位标准保持一致,有助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课证融合”的实施效果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课证融合”的具体操作要借助于课程体系的调整及课程内容设计;“课证融合”的结果取于教学过程的实施。特别指出的是考核方式要科学性、多元和全面。
  3. “课证融合”以省时省力的方式拓宽了学生就业路径。我国持续十年时间系统化建设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为各行各业规范经营与规范化操作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市场主体竞争取胜的保障。当前及未来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将是行业企业检验人才是否符合其用人标准的直接标尺。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职业考证内容的融入,人才选拔的风向标也会迫使拥有单证(学历证书)学生另外选择时间并支付一定费用进行职业考证内容的学习,“课证融合”是对在校期间的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在学历教育的时间内同时完成职业考证课程学习,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降低,也使学生的社会资本有一定积累,实现一举多得。   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证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进“课证融合”,也是教育和产业结合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校内学习期间加入到职业证书考核体系中,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准备。“课证融合”就我国各层次职业院校都认同并践行的教学改革模式,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习过程容易暴露出重职业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考试,轻综合性专业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现象。传统教学是课证分离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感,“课证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指明了方向,然而在“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考证作为学习的主攻目标,淡化专业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
  2.教学过程容易产生误导学生重视职业证考试,忽略自身综合专业能力培养的现象。高职院校推行的“课证融合”制度普遍追求的是“双证书”制度,即在校学习结束,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学历证书基础上附加了一个证明自己职业专长的职业证书,教师在教学中对构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若干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延续传统的讲授,学生仍以应付的学习心态给予回应,结果只能对能看得到的超成果的职业证书方面多付出更多的精力,往往更易忽视综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 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容易产生以职业证书课程为核心,破坏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职业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左右人们选择考试的取向。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将相关的职业证书融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无疑会提高专业的特色和吸引力。
  三、“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理的调整措施
  “课证融合” 是基于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将职业考证内容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促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达成一致,促成教学内容、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考证内容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学业完成同时获得“双证”或“多证”,体现毕业和就业同步,就业和专业对口,就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统一,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以高质量、高效率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课证融合”实施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调整的科学性和适应性。首先,弄清课程体系的特征,从职业性特点出发,围绕特定职业研究职业标准、职业能力和工作内容,据此设置课程体系,顺理成章在构建资格证书教育与高职学历教育合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其次,课程体系设置要考虑培养的人才职业调整空间,因很多专业由于复杂因素导致的毕业学生就业的对口性差,再者多元社会下职业稳定性難以保障,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考虑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证书的融入也要为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持续职业能力考虑。第三,课程体系要动态调整,课证融合的内容也要随时调整,保证“课”和“证”适应社会、行业、岗位需要的统一。
  2. “课证融合”实施盲点是实践教学。对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是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所以高职教育提倡向能力本位转变,职业证书按理是职业能力的体现,但我国目前的很多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却并不能代表一定能力,导致“课证融合”实施中的 “证”与能力的不对等, “证能”不符问题突出,暴露出能力训练的不足,考证课程的“考”考证课程的技能训练要结合,重点解决实践环节的“课证融合” ,实现“证能”一致。
  3. “课证融合”实施的误区是形式上的“双证”。 “双证融合”是“课证融合”的表现形式,实施起来简单易行,但有的职业证书层次过低,含金量少,即使对培养对象有一定约束,实际效用也不大,学生拥有了“雙证”也很茫然。解决的方法是 推进“课证融合”中要对 “证”融入“课”时的层级科学设计,为学生职业证书层级提高进行积极引导。
  4. “课证融合”实施的缺陷是考核评价非合理化。为了突出“课证融合”的改革模式,有的高职院校考核环节往往采取以证代考、以证换考,这种方式不合理,也不可取。“证”是一种职业能力的形式体现,不同的行业、企业对证的识别程度有别,但对于人才的真实能力的认识是相同的,所以“课证融合”实施中就应该采取“证能”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职业结合教师主观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傅永强 金祝年.高职教育“课证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11)
  [2] 安平.对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一试双证”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教育与职业[J]. 教育与职业 2014(9)
  [3] 王艳梅 李霜.高职院校“双轨并行、岗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项目:GZYLX2016049 高职院校“赛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其他文献
(1.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2.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 要: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小区是人们直接接触的空间环境。小区绿地则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因此小区绿化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小区绿化应"以人为本",从人的方位综合考虑,体现当今人的文明程度,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达到人
期刊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层出不穷。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的各种变革,使得各个企业只有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才能积极的掌握主动性,在竞争的浪潮当中占据主动地位。在企业的改革当中,人事管理部门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企业内部人事管理部门稳定运行,企业内部才能构建良好的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稳步前进。但
期刊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铁岭 112000)  摘 要:我校每年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秋季开学财务工作集中在收缴学费上,怎样改进现有收费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强化收费管理工作。结合本人从事收费管理工作,从原有的现金收费到POS机刷卡、银行批量扣款,再到网上缴费,这些进步提高收费工作效率,也加强了收费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共享信息传递。  关键词:收费方式: 电子票据 :学费 :管理  
期刊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循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發展思路,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切入项目研究,跟进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实施现状,着眼于资产弃置义务信息披露研究,并建立模型对资产弃置义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丰富了环境会计理论与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同时为完善我国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规范提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弃置义务、信息披露  一、引言  改革开
期刊
(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 黑龙江 海林 157100)  摘 要: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特点。  关键词: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特点  城市林业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
期刊
(华信建投(深圳)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子项目众多,其中暖通工程就是主要的构成部分,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舒适性。尤其是现代建筑系统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暖通工程施工中与其他工程产生交叉作业,一旦施工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施工难度增大,严重时引发质量问题。本文中以暖通工程施工管理为切入点,分析全过程施工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暖通工程;全过程管理;
期刊
(山东省鄄城县卫计局卫生监督所 山东 鄄城 274600)  摘 要: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尤其是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让信息化的水平更高,同时也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真正的实现数字化的发展。本文拟就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 计划生育 档案管理  科技创
期刊
(山东省鄄城县规划局 山东 鄄城 274600)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乡规划 规划管理  1城乡规划在推进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城城乡未来发展的蓝
期刊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摘 要:在"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下,我国逐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生力军,产业结构的调整归根到底要通过企业来实现。因此,本文通过数据分析,阐述了蚌埠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蚌埠市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将产业结构
期刊
(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 新疆 阜康 831500)  摘 要:伴随湿法冶金工艺的快速进步,铜价的上涨,对于矿床的开采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经济合理开采这些较低品位矿床的湿法冶金技术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本文就我国铜湿法冶金技术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铜;湿法冶金;运用  1前言  在最近几年时间内,伴随经济的逐渐进步,对于铜产品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伴随铜矿石开发品位的渐渐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