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闲暇生活,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善,个性品质逐渐发展,创造潜能得以挖掘。然而,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并不能够合理安排闲暇生活,直接刺激视听感官的影视和网络等娱乐活动充斥了他们的闲暇生活。他们往往对课外文本阅读不感兴趣,拒绝高雅,拒绝经典,思维平面化,缺乏深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缺乏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充实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获取精神财富,发挥创造性才能,不至于浪费青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课外阅读取代影视和网络娱乐活动,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闲暇生活得以充实。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是一种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习惯具有惯性,这种惯性使习惯拥有力量。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只要具备产生这种习惯的条件,习惯行为就会自动产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主观的意志努力。初中生如果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自动地去享受专注阅读的愉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之初,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阅读自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都有所扩展,他们的兴趣广度不断增加,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阅读需要。初中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能够满足自身的阅读需要,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才具有积极性和持续性。其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之前,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过多限制,容易给学生带来阅读困难和阅读压力,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运用自己喜欢和熟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轻松、高效地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再次,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心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初,尽量少给学生阅读任务,要减少他们课外阅读的压力,不至于使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造成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心理压迫感。课外阅读时保持心境轻松愉快,能够调动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认知更为深刻,情感更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个人的创造力更容易被激发。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开药单一般列出了一大堆学生并不喜欢的书目;有的教师一味要求精读文本,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写作手法的学习,恨不得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有的教师不仅给学生过量的阅读内容,还给学生过量的阅读任务,要么是读后感,要么是读书笔记,要么是仿写,这些指令式的任务性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学生的读书心境丧失殆尽,读得乏味,读得疲惫,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难以养成。课外阅读本质上应是自由的、愉悦的,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之门,而不是让他们望而却步。
2.重视课外阅读的量化。将课外阅读量化,目的就是锁定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给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形成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其建立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重复,重复不是指阅读内容的相同,而是指课外时间内阅读行为的反复。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自由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每天阅读行为得以反复。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进行量化,如让学生直接呈现文本,口头表达阅读内容等,或者直接向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同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坚持好课外阅读,以促使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文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时也要持之以恒,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如果这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很难养成。
二、让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品位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后,只要课外阅读的环境存在,他们就会有阅读的欲望。但是,这一阶段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爱好性和消遣性,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促使他们向学习性、审美性、创造性的阅读迈进,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品位。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阶段的初期,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目的是将他们带进课外阅读的门槛,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难免要迁就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往往是追新逐异,认知和情感体验上流于肤浅,具有随意性和消遣性。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课内通过经典阅读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怡情消遣,还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以此来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在品味。这种课内示范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提高经典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经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毕竟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他们非常顺利地阅读经典。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课外阅读需要的层次越高,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需要,并且教会他们阅读方法,才能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经典的意志力。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阅读鉴赏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培养阅读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别能力。学生广泛涉猎作品,慢慢对作品的优劣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一过程或许会漫长而曲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催化学生快速提高鉴别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远离低劣作品,阅读思想正确、情感真实、语言和表现手法富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教师很难掌控,所以赏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还靠课内。教师应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适量的文学理论,熟知不同文体的鉴赏角度和重点,掌握赏析的方法。当然,阅读鉴赏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努力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
3.鼓励学生阅读创造。阅读创造指阅读主体在对作品认读、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完善原作或进行创作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作品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塑造,使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对作品主题重新定位,使主题更富有教育意义。学生的阅读创造是相对而言的,不一定要首创,只要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就可以了。
阅读创造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高境界,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有深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增强学生阅读创造的自信,让阅读创造得以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辅导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提炼主旨、改编故事、续写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阅读创造的良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位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精心地教育和引导。只有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才能让他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才能让他们的闲暇生活快乐而充实。
参考资料: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云中天《美国人的教子智慧》,中国三峡出版社。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质》,教育科学出版社。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充实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获取精神财富,发挥创造性才能,不至于浪费青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课外阅读取代影视和网络娱乐活动,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闲暇生活得以充实。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是一种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习惯具有惯性,这种惯性使习惯拥有力量。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只要具备产生这种习惯的条件,习惯行为就会自动产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主观的意志努力。初中生如果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自动地去享受专注阅读的愉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之初,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阅读自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都有所扩展,他们的兴趣广度不断增加,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阅读需要。初中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能够满足自身的阅读需要,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才具有积极性和持续性。其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之前,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过多限制,容易给学生带来阅读困难和阅读压力,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运用自己喜欢和熟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轻松、高效地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再次,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心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初,尽量少给学生阅读任务,要减少他们课外阅读的压力,不至于使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造成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心理压迫感。课外阅读时保持心境轻松愉快,能够调动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认知更为深刻,情感更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个人的创造力更容易被激发。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开药单一般列出了一大堆学生并不喜欢的书目;有的教师一味要求精读文本,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写作手法的学习,恨不得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有的教师不仅给学生过量的阅读内容,还给学生过量的阅读任务,要么是读后感,要么是读书笔记,要么是仿写,这些指令式的任务性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学生的读书心境丧失殆尽,读得乏味,读得疲惫,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难以养成。课外阅读本质上应是自由的、愉悦的,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之门,而不是让他们望而却步。
2.重视课外阅读的量化。将课外阅读量化,目的就是锁定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给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形成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其建立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重复,重复不是指阅读内容的相同,而是指课外时间内阅读行为的反复。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自由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每天阅读行为得以反复。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进行量化,如让学生直接呈现文本,口头表达阅读内容等,或者直接向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同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坚持好课外阅读,以促使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文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时也要持之以恒,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如果这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很难养成。
二、让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品位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后,只要课外阅读的环境存在,他们就会有阅读的欲望。但是,这一阶段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爱好性和消遣性,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促使他们向学习性、审美性、创造性的阅读迈进,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品位。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阶段的初期,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目的是将他们带进课外阅读的门槛,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难免要迁就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往往是追新逐异,认知和情感体验上流于肤浅,具有随意性和消遣性。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课内通过经典阅读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怡情消遣,还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以此来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在品味。这种课内示范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提高经典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经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毕竟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他们非常顺利地阅读经典。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课外阅读需要的层次越高,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需要,并且教会他们阅读方法,才能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经典的意志力。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阅读鉴赏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培养阅读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别能力。学生广泛涉猎作品,慢慢对作品的优劣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一过程或许会漫长而曲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催化学生快速提高鉴别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远离低劣作品,阅读思想正确、情感真实、语言和表现手法富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教师很难掌控,所以赏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还靠课内。教师应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适量的文学理论,熟知不同文体的鉴赏角度和重点,掌握赏析的方法。当然,阅读鉴赏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努力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
3.鼓励学生阅读创造。阅读创造指阅读主体在对作品认读、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完善原作或进行创作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作品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塑造,使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对作品主题重新定位,使主题更富有教育意义。学生的阅读创造是相对而言的,不一定要首创,只要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就可以了。
阅读创造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高境界,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有深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增强学生阅读创造的自信,让阅读创造得以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辅导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提炼主旨、改编故事、续写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阅读创造的良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位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精心地教育和引导。只有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才能让他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才能让他们的闲暇生活快乐而充实。
参考资料: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云中天《美国人的教子智慧》,中国三峡出版社。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质》,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