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风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成名作。这部小说因为作者用繁复的叙事方式,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认知,以及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将意识流、并置、神话模式都穿插其间,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叙述方式
  《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叙述了南方种植园主康普生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由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四个人物作为叙事视角,将全篇故事叙述出来。在叙事时,福克纳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用全新的手法来叙述。这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
  一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角度
  在传统的小说叙事中,作者采用的一般有两种叙事方式,一种是全景式,作者以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叙事;还有一种就是第一人称的手法,利用书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视角来叙事。在《喧哗与骚动》中,作者写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三兄弟的视角加以叙述,最后一个章节则通过迪尔西用全景的方式来加以补充。在小说出版15年之后,福克纳又写了一篇附录对整个康普生家族做了补充。目前流行的版本就是这种四章加附录的形式。
  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结构,福克纳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能更加动人。可是写完之后,我觉得没有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于是我又写了一遍,从另一个兄弟的角度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还是不能满意,于是我就写了第三次,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还是不理想,我就把这三个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这也许是作者对这篇小说叙事结构最原始的解释。
  按照福克纳的逻辑,小说第一部分由班吉的视角展开叙述。班吉是个白痴,对外界的感知是无意识的,他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里,姐姐凯蒂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慰藉,她一直像母亲一样关心他。少女时代的凯蒂留给班吉最深的印象就是身上那股“树的香味”,这股香味一直留在班吉的记忆中,但从凯蒂堕落开始,这股香味消失了。班吉从感官上感觉到这种变化,因而变得狂躁不安,在凯蒂结婚的时候,班吉感到会永远失去姐姐,因此大哭大闹。在班吉眼里,凯蒂是个善良、耐心,充满母性光辉的形象,这种形象通过班吉的意识反映出来的。
  在昆丁的视角下反映出来的凯蒂的形象和班吉视角有所不同,班吉反映的是少女时期的凯蒂,而昆丁视角反映的是从少女走向成熟时期的凯蒂。昆丁和凯蒂虽然是兄妹,但由于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生活在缺少父母之爱的家庭里。这对兄妹由于在这样的家庭里相互依赖,结果产生了乱伦之恋。随着岁月的增长,凯蒂明白了这种爱是乱伦的,不道德的,于是采取了到外面寻找爱情的方式。但昆丁却一直陷在这种带有罪恶感的兄妹之恋中不能自拔,在凯蒂失贞时,就意味着昆丁的失恋;在凯蒂结婚时,就意味着昆丁永远失去了凯蒂,于是他自杀了。这也是康普生家族走向衰败的开始。
  同时,在昆丁眼里的凯蒂是个充满母性光辉,同时又具有女性魅力的形象,这样一方面印证了班吉对凯蒂的印象,同时又对凯蒂的形象做了补充。
  在杰生的视角下,凯蒂是令人讨厌的。小说中的杰生是一个自私的人,处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恨凯蒂,还把这种恨转到凯蒂的女儿小昆丁身上,视小昆丁为眼中钉。这里虽然没有写到凯蒂的个性,但从杰生的恨可以反衬出凯蒂除了具有爱心、耐心、充满母性光辉,为他人着想这些特点之外,还有就是对自私者的“恶”,这样一来,凯蒂的形象就更丰满了。
  杰生的叙事比较清晰,将班吉和昆丁叙述的部分做了补充,同时他的叙述也将康普生家族在昆丁死后的景象、小昆丁的堕落,家庭经济困窘等状况都表现出来了。
  最后一部分迪尔西的叙述是通过迪尔西所见到的康普生家族状况,其破败、后继无人的惨状都被呈现出来。
  二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时间
  在常规的小说叙述中,叙事时间包括顺序和倒叙两种。顺序是按照时间的推进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叙述,倒叙则是先写未来、后写过去。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叙事时间上却别出心裁。在章节安排上,福克纳不是用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内容作为章节标题,而是用时间作为章节标题。
  在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用的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用的是“1910年6月2日”,没有继续发展,而是退到18年前了。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又是“1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是迪尔西的部分,时间又成了“1928年4月8日”。如果从时间上看,这个故事很紧凑,似乎是发生1928年4月6-8日三天的事,但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其实是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过程。
  在这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角下,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班吉部分,虽然是1928年4月7日发生的事,不过那天正好是班吉33岁的生日,迪尔西用自己的钱为他买蛋糕。在这个家庭里,迪尔西是唯一一个记着班吉生日并会给他买蛋糕的人。由此引出了班吉的生活中另一个还关心他的人——凯蒂,在这一章里,主要叙述的还是班吉的童年往事。
  第二章昆丁的部分发生在多年前,那时的班吉还是个少年,昆丁作为家中长子已经成年,这个读过哈佛大学的正常人,虽然不像班吉那样对于康普生家族的兴衰无动于衷,相反,对于家族的荣辱有着切肤之痛,但他却因为和凯蒂的不伦之恋而备受折磨,眼看着家族走向衰败却又无能为力。这也预示着康普生家族走向衰败的必然趋势。
  第三章发生在1928年4月6日,着重写的是杰生作为康普生家族当家人的情况,同时又引出了康普生家族的第三代小昆丁。
  第四章发生在1928年的4月8日,通过迪尔西的叙述,写的是小昆丁私奔、杰生的狂怒,这也预示着康普生家族的彻底衰败。
  如果仅从章节所标的日期来看,小说的时间似乎很杂乱,但细细阅读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每一个章节的故事是按照自然发生的顺序来描叙的。   在《喧哗与骚动》中,作者采用了时距的叙事方式。时距指的是作品中故事的时间长度和作者叙述故事的长度。时距还可以细分为四小类:概述、场景、省略和停顿。概述指的是叙事时间比故事时间短,场景指的是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相等,省略是叙述时间很少,但故事时间很长,停顿是叙事时间很长,但故事时间很短,有时短到为零。
  《喧哗与骚动》第一章的时距采用的是场景和省略两种方式,这和班吉的白痴身份吻合,他能记住的就被完整地叙述出来了;他不明白的,没记住的就省略了,所以他的部分给人的印象既清晰又模糊,反而给读者留下悬念。
  第二章采取的时距方式是停顿和概述,这也和昆丁的个性有关,他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常常触景生情,由此及彼,所以在描写中采用的是意识流。他的这种跳跃式思维也很好地表现了他在家族行将没落时的焦虑和痛苦,以及对于自己和妹妹那种不伦之恋的不能自拔。
  杰生部分的时距采用的大多数是概述、场景和停顿。在对话方面都是采用了场景这种方式,表现了杰生为了自己利益精打细算的刻薄。
  最后部分采用的是场景和概述式,这样便于全方位地体现故事场景,使前面那些模糊的故事在这里一下变清晰了。
  在叙事时间上,作者还通过频率来叙事,这些频率有单一性和重复性两种。在重复叙事中,有些字句多次出现,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像班吉发现凯蒂身上那种“树的香味”消失之后,多次重复“我哭了”,就很好体现了他害怕失去姐姐这种心理。还有昆丁在凯蒂失贞后,多次提到“她一下子站在门口”这句话,也揭示了昆丁对此事的耿耿于怀以及深深的失落之感。
  三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空间
  和传统的小说不同,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没有采用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康普生家族的变化的方式,而是通过立体化和蒙太奇式的空间来叙述。
  立体化叙述就是通过不同人物的角度,从多个视角来叙事。在《喧哗与骚动》中,通过四个人物的不同角度描写了家族走向衰败的过程,也描写了造成这种过程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家族中有了白痴,有了兄妹之恋才导致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康普生先生和太太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对孩子们缺少爱才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对班吉而言,从出生就因为白痴不受妈妈待见,连生日还全亏迪尔西记着;对于昆丁而言,就因为缺少家庭温暖,才使得他和凯蒂产生不伦之恋,而杰生的自私何尝不是家庭造成的?
  因为叙事的空间来源于多个侧面,使故事显得立体饱满,而不同人物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们语言各不相同,前三章的语言和人物形象特征吻合,而最后一章又用作者的口吻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作品。
  蒙太奇手法原本指的是电影中通过镜头不断变换来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方式,在《喧哗与骚动》中,这种方式被用来叙述故事。通过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断切换以及叙事角度的变化,初看起来仿佛杂乱无章,但明白了几个叙述者的身份和性格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之后,才发现这样的空间转换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事件以及叙事者的性格,使整部作品显得紧凑而错落有致。
  四 《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写作技巧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不仅在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上做了创新,在写作技巧上,意识流的应用也是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小说的前三部分主要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的视角加以叙述。而这三个人都不同于常人,班吉是个白痴,昆丁过度敏感,并且他的叙述是在自杀前的特定时期,而杰生又是个虐待狂和复仇者。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意识流手法,但每一部分的方式和表达的主题又不一样。
  第一部分由班吉叙述,因为他智力低下,连说话都不怎么流畅,所以他的意识流是无序的,没有过去和现在的概念,常常是通过现在的景象联想到过。时空顺序在他这里是前后大幅度跳跃的。但这种特殊的意识流又符合他的身份。
  在昆丁部分,由于昆丁是个充满理性,时刻为自己家族着想,又是个敏感过度的人。所以他的意识流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理性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记叙了他在自杀当天的所见所闻;另一部分则是无意识的,自然流动的意识,主要是回忆过去,而回忆过去都和凯蒂有关。这两股意识流交替出现,给读者呈现出两个昆丁形象:一个是孤独、忧患而又小心的昆丁,另一个是被凯蒂的事情困扰,痛苦而又疯狂的昆丁。
  杰生部分通过他的自我表白,给观众呈现出一个自私冷漠、浅薄而利欲熏心、虐待狂加偏执狂的形象。由于杰生和昆丁、班吉不同,是个正常人,所以他的意识流就比较有条理和逻辑性,和一般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内心独白一致。
  从作者运用的意识流表现形式就可以看出人物的主要性格,这也是写作技巧的体现。
  五 小结
  《喧哗与骚动》不仅是福克纳本人最喜爱的小说,也是读者评论最多、最有争议性的小说,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方式比较有特色,他的这种叙事方式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如月:《〈喧哗与骚动〉的多视角叙述》,《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2] 曾燕冰:《评价理论视角下的〈阿拉比〉叙事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8期。
  [3] 周慧芳:《多视角下无形的意识流动——评〈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 刘鑫:《浅析〈喧哗与骚动〉中杰生的形象》,《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8期。
  (张华嵩,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笔者最近在一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咨询活动中,发现一起财务实务错误,尽管按照笔者的建议,错误得到了纠正,但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引人深思。现做介绍,与读者共同探讨。一、错误的
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是我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专家指出,在食用油的消费上应做到科学选择、合理应用、不偏不废,走出食用误区。评价食用油的优劣,不但要评价食用
一、目标公司的选择是企业兼并的起点企业兼并是一项系统的和复杂的智慧型工作,其操作需要一系列的专业人员的参与。通常企业兼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行业角度划分,包括横向兼并
采用病史前瞻性调查观察,对800例有无吸烟史男性胃病患者行内镜检查,按有无吸烟史分组,并以年龄、职业、上腹痛及嗳气、饮食习惯等条件配成400对,探讨吸烟对胃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吸
全区新农民“互联网+”创业创新大会于5月25日在银川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马顺清,出席会议并致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宁夏农牧厅厅长王文宇作了
战场上的冒险家姓名:罗伯特·卡帕国籍:匈牙利职业:战地摄影记者最牛语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的阶
近十余年来,在岩石力学领域中,对岩石流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第三、四届国际岩石力学会议以及前年召开的东京国际软岩会议上,都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国内也是如
“九一八”纪念日刚刚过去,日本国内自民党的选举也已经尘埃落定。在这个较为特殊的时刻,我想以一名中国高中学生的身份对小泉首相您提出一些建议。虽然您即将离任,但是鉴于
建设行业管理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及诸多因素,迫切需要靠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福建省建设从业人员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统一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满足人员培训考试管理、
2007年1月我进行了第一次职业转型,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者转向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顾问。咨询顾问的视角与思维和HR(人力资源)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简单地说,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