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问而读,让学生张开探究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阅读教学而言,提问是启发思维、引领阅读、引发对话的主要手段。在阅读课堂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深读感悟、总结拓展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阅读实践的质疑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课程价值及深远意义。
  一、揭示课题,在情境中及时运用发散性提问
  在学生初步阅读思考的预习基础上,课堂导入揭题这一环节的提问,就是发散性提问。《李广射虎》一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及自信沉勇。教学伊始,教师可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水浒”人物——“小李广”花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读题。学生提出了“李广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射虎”“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射虎的”“他是怎样射虎的”“李广射虎的结果怎么样”等与叙事性课题相关联的发散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关心并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二、初读感知,就整体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梳理性提问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提问习惯,就能随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产生追求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驱使他们开展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为此,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梳理性提问教学。
  例如,教学《李广射虎》一文,在初读感知课文时,可要求学生就李广身份、射虎时间、射虎地点、射虎原因、射虎结果作出一般性理答。在此基础上,教者可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1)卢纶是什么人?(2)卢纶写的诗是什么内容?什么意思?(3)诗中、文中写李广是怎样射虎的?(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还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定向阅读,可以又快又好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走入文章重点,走向李广的人格世界。
  三、深读感悟,针对重难点精心组织探究性提问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发现的过程。当阅读教学进行到“深读感悟”这一环节的时候,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进行品析、感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李广射虎》一文,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要素,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相机展开多维度的阅读对话。
  (1)抓住关键词句,引发探究性提问,感悟“神勇无比”。当学生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抓住关键词“飞将军”和“神勇无比”,启发学生在直觉理解的基础上提问:李广为什么被人们称为“飞将军”?他是个怎样“神勇无比”的“飞将军”?进而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惊呆了”“深深地扎进”“怎么拔也拔不出来”等关键词句进行读、说、演,感受李广“神勇无比”的飞将军形象。
  (2)抓住故事悬念,引发探究性提问,感悟“自信沉勇”。让学生在多媒体所营造的月光幽暗、风吹草响的深林情境中和在体验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心理体验和李广此时的表现,引发出“李广为什么不怕,为什么射虎”的探究性提问;通过故事中“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悬念,引发“李广为什么等到‘平明’才去‘寻白羽’”的探究性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交流查阅到的有关李广的资料,充分感悟这位“飞将军”自信沉勇”的形象。
  (3)抓住文中标点,引发探究性提问,感悟引号妙用。在学生进行诗文对照,领略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引号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引号,有什么作用”的探究性提问。通过讨论,学生对“文包诗”的表达方式,对以描写声音来渲染故事情境的语法功能,对以特殊称谓突出李广神勇无比的特定意义等有了一定的感悟。
  四、总结延伸,让拓展性提问引领学生走向更广泛的阅读实践
  在“总结拓展”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联想,联系文本背景和生活实际拓展思维,就本节课学习畅叙体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与实践。
  例如,在《李广射虎》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李广这位“飞将军”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在其他古诗中,还会有哪些名人的故事?卢纶为什么要写《塞下曲》?他还写了哪些诗?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搜索、关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价值所在,而且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引导和激发,培养其对历史、古诗里的英雄人物的探究兴趣,引发更广泛持久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受到更多的语言滋养和人文陶冶,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因问而读,可以让每个学生张开探究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识字就是在准确掌握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准确联系。我们对参与实验学生的识字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学生识字最少的不到100个,最多的超过1000个,有20%的学生识字量超过400个。针对这种差异,找到一种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识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在这时,“歌诀顶针识字法”出现了,它采用韵语和顶针的方式,巧妙地将2000多个汉字规律有序地排成一个科学的认读体系,七字为一组,十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时而焦急,时而紧张,时而开心,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得到心灵的贯通,融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境界,因而对故事的领会也就水到渠成。于课文外的延伸是那么自然而然,既提升了内心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因而,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很注意进行一些巧妙的设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完全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一、创设情境,扮演角色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验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读、说、做,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  一、在读中领悟  读,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读教材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读课外收集的资料。数学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吸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
期刊
结束语,就是课堂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的语言。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这些语言或是总结式的,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是探讨式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是朗诵式的,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
期刊
如果将王菘舟老师的语言比作课堂上的一朵奇葩,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奇葩?这奇葩的价值何在?这奇葩怎样产生的?我们如何在课堂上种下更多、更美的奇葩?  教学实录:  师:为什么我向母亲要钱时,会鼻子一酸?打开课文朗读,在有感触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划下来。  师:你们听到噪声会说烦、吵,而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这不只是在今天,昨天母亲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读:七八十台……)  明天,母亲还在
期刊
【案例背景】  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文学本身密不可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课文《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和享受语言美、人性美,我尝试把音乐纳入教学中,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借助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发挥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语文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思想;语文语言的声调、语气
期刊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形、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
期刊
一、寻找那扇窗  (一)与网络的亲密接触  一年前,我开始了网络书信的教育教学研究。我带领学生畅游于网络,从QQ真情聊天到QQ邮箱的书信往来,接着是QQ群的建立,使我们班有了“知心小屋”,后来学生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学生耐心细致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合作,一天天提高的认识,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我给QQ起名字  在一堂作文课上,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给QQ取名字的故事,我们听得很专心。我其
期刊
英语课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就是运用语言去做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