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current days sculpture creating, especially the urban sculpture creating blooms largely. However, the domestic sculpture creating camp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amp abroad. The domestic sculpture creating camps usually are of Pharisaism. A successful camp might be a very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promo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ar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 different peoples. The artists could exchange their opinions and get some progress. There are many Chinese artists who have been in these international camps, and they might have specific experience. If these artists offer their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to the organizers of domestic camps in order that Pharisaism could be avoided as much as possible, it might be a great good deed. Of course, the key point of this work is whether the organizers would enlist these artists' opinions. A modest adoption of different people's good ideas is the basis for the success of sculpture creating camp.
当今,中国的雕塑事业,特别是城市雕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色,呈现出一派城市雕塑“大生产”的热潮,各种各样的展览、创作营活动接连不断,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新作、力作屡有问世,雕塑新人层出不穷。现在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齐头并进,而现代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城市建设开发的成果就是一尊尊城市雕塑的矗立。于是,谈论雕塑的人逐渐多了,关注城市雕塑的逐渐多了,从事城市雕塑设计创作的人逐渐多了,城市雕塑建设的形式也就日趋多样化了。
在这其中,有个基本的运作模式,那就是确认资格、征集方案、评选方案,集中雕塑家进行现场制作,评选方案或作品。不管是所谓的“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雕塑艺术节”、“国际雕塑艺术展”,还是什么所谓的“国际雕塑艺术大奖赛”其实质都是这种国际雕塑创作营,虽然叫法不一样,操作方式也大同小异。这种操作模式本无可厚非,利用这种方式征集城市雕塑作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全国各地都在搞这样的雕塑创作活动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
一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结果,都是社会变革的结果,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反之,文化艺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经济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国外,欧洲14至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兴起了反对宗教和封建统治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强调了“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得到重新评价,并且得到了发展,整个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在这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威尼斯产生了“威尼斯画派”。19世纪末,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法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德国人安许茨发明电动快速摄影机,美国人沃克发明了胶卷照相术,而1893年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一个伟大的艺术形式诞生了。电影艺术从无声片(伟大的哑巴)到开口讲话,在20世纪30年代末又由黑白变成了彩色,再后来又有了宽银幕电影和全息电影。
在中国历史上,从鲁宣公的“初税亩”到秦国“商鞅变法”,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法定地位,也才有了以后秦始皇的兵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王朝,也才有了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艺术军团和灿烂的青铜艺术乐章。西汉初期,刘氏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质更加丰富,所以才产生了茂陵前霍去病墓的石刻艺术珍品。唐代推广铁犁耕田,大兴水利,大力发展手工业,构筑了水陆交通网,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海外通商,与异域文化交流,才产生了灿烂的盛唐艺术宝库,书法、绘画、雕塑、三彩瓷器都是艺术珍品。可见,古今中外,皆同此理。
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虽说中国是一个缺乏城市雕塑传统的国度,但是却并不缺乏城市雕塑存在的土壤。自1928年最早一批城市雕塑在上海建立,中国的城市雕塑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向纵深处发展,WTO的加入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接同轨,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迅猛势头。邓小平理论设计了一个“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架,江泽民“三个代表”倡导多种经济形式并重并存,这种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给中国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创作平台,供艺术家们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城市雕塑到目前为止,建起的已数目惊人,而且还在快速大幅度增长。
但是,中国是个刚吃饱了饭的国家,经济发展东西部不均衡,南北方有差距,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雕塑都能用这种方式征集。城市雕塑应该是永恒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以要缓建、慎建,不能一哄而起。
二
城市雕塑作为所在城市和地区的亮点,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有所关联,要对这些东西有所表现,而不是空穴来风,随便拿上一件行活戳在哪里都行。所以,城市雕塑应以地域环境(包括诸多方面)为根、为源头,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为主办者,这类雕塑创作营的策划、运作实施,都无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物力、人力,也无不以营造当地的城市文化、艺术环境为宗旨,以表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为创作原则,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参与活动的雕塑家来说,仅能凭几页的征稿公告来了解主办者的意图,通过公告上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主办城市的基本情况,显然是够的。对主办城市的基本情况能了解、知之甚多者恐怕只是少数人,而外国的艺术家对中国、对主办城市的了解和认知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都把到中国某地参加活动作为对中国加深了解的有效途径。从创作上,就存在着对创作环境缺乏了解的先天不足,这样的创作从根本上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但是,如果这种雕塑创作营的活动是为了拉动某地雕塑产业的发展而做“广告”的话,那个就另当别论。
三
再就创作本身来说,这种在短时间里搞出来的东西,这种“急就章”式的东西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旦被作为城市雕塑立起来,有没有在若干年之后被视为伪劣城雕,而遭遇拆除的尴尬?这也是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不是所有的创作者都真正理解主办者的意图,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反映主办城市的时代面貌和地域文化,而只能以“张扬艺术家的个性”来搪塞,至于创作的什么东西就且不管纳税人和受众的感觉如何了。
其次,每一件精品的诞生,每一件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炉,都是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做出来的,都是艺术家的心血凝结而成的,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都是一首首永恒的乐章。靠瞬间的灵感挥洒,短时间的打造是不会出精品的,没有十月的怀胎,何来的一朝分娩。
再其次,现在的雕塑家都很忙,忙开会,忙讲学,忙出国,忙工程,忙赶场,就是忙创作的人不多,能否沉下心来搞创作,恐怕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而且,大多数作品的完成都是雕塑家设计出来,假手技术工人来完成,二次创作的过程没有了,作品也就少了许多感觉性的东西。现在,有的雕塑家动手能力不强,一旦现场制作,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四
近年来,北京、吉林、广东、广西、宁夏、河北、云南、浙江、福建等地赛事迭起,在当地和中国雕塑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乃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种热闹,繁荣的景象煞是喜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一哄而上,一窝峰地大家都来凑热闹。
搭班子,凑热闹,是中国人的习性。什么事情都喜欢大帮哄,且美其名曰:“学习”、“效法”,实质上是一种“摹仿”和“抄袭”。经济上,有这种现象。山东省金乡县,是全国著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大蒜是这个农业县的拳头经济产品,已形成了很大的专业市场。但是,邻县街道的墙壁上,却有这样的动员口号:“一人一亩蒜,赶上金乡县。”艺术上的抄袭、摹仿,可谓“蔚然成风”,法某人、效其人标明自己有所师承,自己属于某个门户、某个流派。孰不知,这就是造成艺术缺乏鲜明个性的根本所在。大家都来用这种创作营的方式来搞雕塑,在某种层面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抄袭。
每个城市所处的环境不同,地理方位不同,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城市雕塑及其运作方式也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一套国际雕塑创作营的运作模式,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都来套用,显然是不会合适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专业要求很高的造型艺术,应该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而不是像书法家、画家搞笔会一样,一蹴而就。前者受众广,也受材料诸因素的制约,而后者自我欣赏的成分就多了一些,水墨的重新洗牌无论怎样说都比城市雕塑要轻松、容易得多。
五
国际雕塑创作营的活动是这样发起的。
1959年,澳洲人Karl Prantel在一个叫做Sankt Margareten的地方,邀请了不少国家的雕塑家前往当地现场创作,并将所创作的作品留在了当地,成为当地环境和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自此,许多国家也都开始学习这种创作营(Symposium)的模式。
2002年5月18日至8月30日,中国雕塑家朱尚熹、赵磊参加了在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n Provinces,简称BC)的沃肯纳根地区举行的沃肯纳根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这次活动和目前国内流行的活动模式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雕塑家去海外参加的各种活动很多,也很频繁,只择其一例说明问题而已。
1、 此次雕塑创作营时间较长,历时三个多月。由于受经费和其它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的创作营活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只有几周或一周的时间。
2、 工作环境不同,沃肯纳根地区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谷,长约200公里。山谷中众多湖泊。其中最大的一个湖为沃肯纳根湖,形状狭长,约100公里长,有8个主要城镇、地区坐落于湖畔。25位雕塑家被分派到各个城镇,每个城镇拥有1个到5个雕塑家不等。创作营的范围达数百公里之大。这次活动的目的,仍是推动文化建设、美化城市和社区环境,拉动该地区的旅游产业。所有的艺术家的工作地点都被安排在人流很大的公共场所及公园内。艺术家在工作时有责任与游人、市民交流,回答各种问题。很显然,活动的组织者希望活动能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而国内的创作营活动则是一种人海战术,是一场由近百名或更多的艺术家和数百名助手共同参加的“劳动竞赛”,数百人同时聚集在一个场地,机器轰鸣,烟尘弥漫,人声鼎沸,斧凿之声不绝于耳。
参加这次沃肯纳根创作营活动的雕塑家大都能在被指定的公园和社区里,寻找到适合作品安放的地点,有的艺术家还根据环境制作了景观作品。而国内雕塑创作营创作的东西的安放,则是由主办者,组织者操作,好像不需要雕塑家来操心费力。
3、 这次沃肯纳根雕塑创作营,要求每个雕塑家在完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从始至终独立完成作品。而国内的创作营活动时,每个雕塑家都配有助手,有的一名,有的二名或更多。还有的雕塑家在现场指挥助手打凿,好像他和那件作品无关。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雕塑创作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国内的雕塑创作营有失于形式主义之感。成功的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是一次积极的、十分有意义的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与促进的活动,可以增进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艺术家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中国的艺术家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创作营的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体会和经验,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如果,雕塑家能将在国内外参加创作营的这些体会和经验,提供给国内的创作营的主办者、组织者,让他们参考,吸取长处,改进不足,把活动策划组织的更完美的话,尽量避免形式主义的影响,那真是善莫大焉。当然,这个沟通工作的关键在于活动的组织者,能否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是活动成功的保障。
因此,我认为,短暂不能铸造永恒,这种雕塑创作营的活动未必能产生精品,而且这种活动如果在全国各地都搞,势必会形成一种会展业新的“行活”,这种靠“行活”征集来的作品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我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好,只是说这种模式是可取的模式之一,其它的好的运作模式肯定存在,只是我们尚未使用、尚未发现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大家都挤一条独木舟呢?如果政府非要搞什么雕塑创作营的话,那么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很长的时间投入,有很大的精力投入,有很强的策划组织队伍。否则,很难,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