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狩猎》是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麦德斯·米科尔森、托玛斯·博·拉森主演的丹麦电影。该影片荣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講述了男主人公卢卡斯离婚后在一家幼儿园工作,个性温和、心地善良的他深受孩子的喜爱。亲子关系并不和谐的小女孩克拉拉对温暖的卢卡斯显得尤为亲近,面对小女孩较为亲密的示好,卢卡斯委婉地表示了拒绝。谁曾想,小女孩之后略带报复性的“谎言”最终将卢卡斯推向了道德的禁区——“性侵幼儿”。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对卢卡斯展开群体性的孤立,将其社会性全然抹杀,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心性纯良且毫无防备的卢卡斯来说,无疑是一场最为冰冷刺骨的狩猎。真相与谎言,信任与猜疑,善良与恶意交织在整部电影中,有人不禁去问:儿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是天使?还是恶魔?这部电影将带给我们关于“儿童究竟是怎样的人”的深刻思考,推荐各位教师观看,并反观自己认知中的儿童观,以使我们的教育目的和行为接受最深层次的叩问。
  一、儿童是独特的人
  儿童是有别于成人的个体,有其自身独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电影中,克拉拉落寞地等待着总是忘记接她回家的妈妈,在与园长的交谈中,称自己讨厌卢卡斯,并且看到过卢卡斯的生殖器,甚至还对细节做出了三言两语的描述。园长感到震惊的同时,出于对“儿童是弱小的,是天真美好而且不会撒谎”的认识,迅速请心理咨询师与克拉拉进行了“确认”后,随之向家长宣布此事,并请警方展开了对卢卡斯“性侵幼儿”事件的调查。影片结束后,我们反观园长的行为,可以看出在她的意识中,隐含着对儿童有其区别于成人的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忽视,至少她没有敏锐地意识到,“幼儿认知水平不高,常常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这一特点。在影片中,我们也可通过一个细节看出克拉拉想象力发展的不成熟,她因卢卡斯在游戏中的装死而出现了伤心的表情,所以可以说,克拉拉有时是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那么,园长面对克拉拉说出那些话时,应该在自觉保护儿童的同时,进行理智地分析和判断,那件事确实发生了吗?还是有什么原因致使克拉拉说出了那样的话呢?而不是以成人的感受轻易下定论,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指责卢卡斯。
  诚然,儿童是稚嫩的不成熟个体,需要我们尊重、保护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但是,我们更需要通过掌握一定的儿童发展知识,在了解其独特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给予他们理性的、科学的尊重与保护。
  二、儿童是完整的人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同样有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需求。电影中,通过很多细节,我们其实便可发现克拉拉是一个孤独、缺乏安全感,并渴望被关注与爱的小女孩。例如影片中,卢卡斯从超市出来,碰到了迷路的克拉拉,她说出了一系列的话:“我没注意看往哪儿走,走着走着就到这儿了。反正我不记得路了。芳妮(卢卡斯的小狗)能保护我们。如果你是在赌气,就该踹你一脚。”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克拉拉似乎刻意地逃离父母并渴望小狗的保护,而这种对家庭的疏离感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其实源自她与父母间亲子关系的潜在问题。这些在之后的剧情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例如,父亲在克拉拉回家后说道:“我告诉你不要到处乱跑,回你房间去。你回你房间好好去反省一下,我和托森去买新球鞋。”再如,父母因为谁送克拉拉去上幼儿园以及她丢失后的争吵:“如果你有孩子你就必须带她去幼儿园。”最后“性侵”风波过后,克拉拉又变回缺少关注的孤身一人。可见,身为幼儿“重要他人”的父母没有给予克拉拉应有的重视与关爱,似乎更偏爱哥哥,留给自己的更多是一些忽视、推脱责任以及略带恐吓、命令的语言。
  依据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的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即,‘恋父情结’。”可见,在克拉拉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父亲的重视与关爱的。同时,由于3岁以后,幼儿情绪的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渐渐变为满足其社会性需要,他们开始尤其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重视与关爱。所以,“恋父情结”的若隐若现和社会性需要逐渐作为情绪动因的克拉拉,在享受不到亲子关系所带来的美好后,可能已经将父亲的角色转移到了给予她温暖与爱的卢卡斯身上,在她心中,卢卡斯=完美父亲。之后,面对卢卡斯对其社会性需要的婉拒,克拉拉情绪上出现了失望、沮丧,又因其想象力水平处于想象与现实易混淆的不成熟阶段,从而引发之后一系列风波的发生。
  坦言之,儿童虽有其有别于成人的一面,但是,我们似乎不应忽视一个基本前提,即儿童也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例如,他们从最初爱、怒、惧的本能反应到逐渐分化的各种复杂情绪。回归电影,其中无数细节向我们传达了克拉拉复杂而多样的真情实感:渴望被关注、被爱;被婉拒的愤怒、怨怼;面对心理咨询师询问的紧张、不安;以及有些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后悔、歉意……所以,我们在重视幼儿身体、认知发展的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其情感、社会性上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关注、理解、研究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需要,并致力于与家长的合作,使其认识到父母对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与发展、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合力。
  三、儿童是真实的人
  儿童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正是幼儿在生活中与外界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千差万别的真实儿童。例如,儿童的气质类型会影响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与做法。又如,原生家庭的氛围会在儿童的性格上留有痕迹等等。影片中,克拉拉父母对克拉拉的忽视,采取的命令式口吻以及育儿责任的相互推脱,凡此种种造成了克拉拉自身安全感的缺乏和孤独感的漫溢,加之哥哥与同学本不该出现在她面前的关于成人片的嬉闹,均构成了她之后一系列行为的根源。再如影片开头,幼儿园内,一个小男孩用带有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卢卡斯给他擦屁股,卢卡斯虽然指出他语气上的不适宜,但却没有拒绝。其实我想,作为教育者内心的确需要充满爱,但是理性意识同样重要。卢卡斯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切实做到通过让幼儿自己穿衣服、擦屁股从而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由此循环往复下去,也许会导致幼儿自理能力不足、过分依赖成人等行为的出现。
  所以,儿童不仅仅是书本上拥有一些共性的儿童,而且是环境与他人一点一滴塑造的真实而丰满的儿童,教师、家长、社会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囿于书本上对于儿童的定义,不能僵化于书本上对于儿童特点与规律的描述,而是要以生态学的视角,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置于家庭、社会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可以试着从其生活经历入手,全面分析、研究、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成因,给予个性化的支持与引导。
  总之,幼儿教师、家庭、社会对于“儿童究竟是怎样的人”的正确认识,与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方向、途径、结果密切相关,它会影响我们对儿童的根本认识,以及我们如何与儿童相处,如何支持、引导、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等等。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儿童的稚嫩,尊重他们,保护他们;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理解他们,研究他们;再者,儿童更是完整的个体,有着身为人的基本前提,所以不仅有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有情感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关爱他们,温暖他们;最为重要的是,儿童是一个个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他们在与成人、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中,积极地建构着独一无二的有血有肉的自己。
  深入真实的儿童,理解、研究其生活系统,将会使我们的教育目的和行为更加行之有效。毕竟,学前教育是从儿童出发,并回归于儿童的。探究“儿童究竟是怎样的人”是我们幼教人永恒不断的追求。
其他文献
活動背景:  玩泥巴,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孩子对泥巴有天然的亲和力。泥巴使他们更能回归自然、亲近生活,所以深受孩子喜爱。玩泥巴时,泥巴柔软、清凉、滑溜,可以在手中任意变化的特性,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蝴蝶”是昆虫主题中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蝴蝶鲜艳的色彩,轻盈的舞姿,从丑陋的毛毛虫到绚丽多彩的蝴蝶,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幼儿感到惊奇,成了他们有趣的对话点,也成了他们关注、模仿和创作的对象,这是一个既
期刊
一、主题来源  在丰富自然角“秋天的果实”中,班里很多小朋友带来了番薯,番薯形态各异,这吸引了班中所有幼儿的关注。孩子们纷纷讨论,“咦!怎么跟小老鼠长得一样呀。”“咦!这个番薯长得像小鱼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对番薯很感兴趣。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语言创编能力对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幼儿阅读和创编的兴趣,我们在班上开设了语言阅读区“会说话的地毯”,即在阅读区投放若干废旧垫板,以此为载体,在理解儿歌及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语
期刊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
期刊
《窗边的小豆豆》(以下简称《窗》)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小时候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由常人眼中“怪怪”的小豆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留给读者无数的感动与笑声,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大家公认的教育名著之一。《窗》虽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低年级的故事,但其中蕴涵着诸多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的基本内容,对
期刊
设计意图:  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广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小朋友们每天也都在和广告“碰面”,喜欢模仿它们,对于一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更是张口即来。在此次活动前,孩子们通过“调查表”整理出自己喜欢的广告,发现广告语言的精彩之处。活动中尝试为我们区域游戏“甜品屋”里新投放的“水果杯”创编广告语,让孩子们发现原来广告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创作出精彩的广告语,从中获得快乐的学
期刊
引言:幼儿园的课程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以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经验。幼儿园课程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周围,从本学期初开始,自然角就是自然课程之一,孩子们从准备到种植,从照顾到观察,每天都在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惊喜地发现自然的变化。  一、案例描述  自然角中各种植物生机勃勃地生长着,每天都有孩子来浇浇水,带植物晒晒太阳,和植物说说悄悄话,有一天
期刊
《云朵面包》,听名字就觉得非常浪漫、诗意。封面上的两只小猫穿着毛线衣,双手捧着金黄色的面包,坐在屋顶上,旁边还放着两把雨伞,这段雨过天晴的时光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这是一本很温馨的图画书。同时,这本图画书的层次还很丰富,让我们像吃手撕面包一样地翻开这本图画书吧!  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  本书的作者是白嬉娜,生于1971年,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工学系。曾做过儿童CD的开发工作,后在美国
期刊
目前,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受到园所和家长的重视,其中,抓住孩子的“黄金阅读期”,做好前阅读准备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内容。本人根据多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发现:帮助孩子有序地、有理解地阅读,这是预防智力惰性和学习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把握好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儿童这一人生读书的敏感期,是幼儿园教师和学前儿童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少一点主观臆断,让孩子多一点选择的机会  新生刚入学时,我曾就孩子
期刊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传承日本古典艺术著作《风姿花传》中所描述的学习精神,结合日本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论述了教师作为专家得以成长的“道”与“术”。佐藤学认为教师的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作为“匠人(craftsman)”的学习和作为“专家(professional)”的学习”。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如从教师的身体动作来看,成熟型教师举手投足间的潇洒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