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铁站台与车厢空气颗粒物浓度探析

来源 :暖通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的研究表明,地铁站台和车厢内部的空气颗粒物(PM10、PM2.5和PM1)浓度普遍远高于城市颗粒物的背景浓度,而且地铁系统空气中往往含有较多重金属颗粒物,其生物毒性较高。本文依据国内外城市地铁站台和车厢内颗粒物浓度检测资料,比较了中国与欧洲地铁系统中颗粒物的浓度和构成。受城市颗粒物的背景浓度、人流密度、车流密度及空气净化措施的影响,中国地铁站台的颗粒物浓度普遍略高于欧洲近代地铁站台,而地铁车厢内的颗粒物浓度处在同一水平;中外各城市地铁站台的颗粒物成分相似,都以重金属元素为主;根据检测经验及相关文献,在地铁系统中使用未经实地质量校正的光散射采样器,存在测量值的准确性问题。建议制定地铁环境检测标准,规范检测方法和仪器,以利于地铁系统空气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其他文献
工业互联网浪潮正席卷全国,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工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带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等环节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工业数字化指数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缺乏清晰的数字化顶层设计蓝图与实施路径,亟需明确未来改造建设方向,把数字化真正落到实处。
清代诗文研究至少已有百廿年之历史,近二十年进入繁荣期;新的学术生长点不断出现,成为当下古代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学术领域。文献研究的多元性、文本阐释的多向度,已取得了斐然成绩;在思想性追求、方法论科学建构方面也有不俗的创获。作为一个尚属“年轻”的学术领域,清代诗文研究还存在不同层次、向度的问题。在回顾和反思过程中正视现状,优化相关学术方法,关注理论性建构,当带给清代诗文研究更多学术进境。
以南方某城市的10个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中10种重金属砷(As)、铬(Cr)、镉(Cd)、镍(Ni)、汞(Hg)、铅(Pb)、锰(Mn)、锑(Sb)、锡(Se)、铜(Cu)的质量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引起的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空气PM10中的重金属Cr和As对人群可能存在潜在致癌
以长春市城乡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分析长春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参数和光学特性;在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光学特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体纯度与透明度相结合的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方法,利用2020年7~10月的“吉林一号”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长春市的黑臭水体;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对长春市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的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黑臭水体的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为更好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一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8.5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
<正>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掌握答题与解题技巧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从前笔者一直是让学生做题,复习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及学生成绩,尝试换个角度让学生自主命题,从设问—答案—分值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命题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从审题、提取信息、考点、答案规范的角度去回答综合题。现举例从实施的过程与评价、反思等环节来具体说明。
期刊
<正>2021年5月,北京市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智慧交通发展规划中,智慧地铁是其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资产具有资产密集、系统性强、专业性强、种类繁杂、生命周期长、价值昂贵、地点分散、变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期刊
以黄河干流沿线为研究区,基于1980年、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8年黄河干流沿线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大;2000—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主要是耕地转移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移为草地、草
以杭州市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土地结构和变化,利用当量因子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并结合杭州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展开讨论,为加快推进城市土地空间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市主要土地类型是林地和耕地,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快,土地流转主要是耕地流向建设用地;(2)20年间,杭州市ESV构成主体为林地、水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即所谓的审题。审题是高三学生地理学科成绩提升的重要瓶颈,尤其学困生更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地理成绩,解决审题问题至关重要,进而才能更好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笔者在教学上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命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逐级递进地提高学困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