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要重视户外活动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呂帆教授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国家卫健委发出通知,指出“大力宣传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个群体,全方位科普近视、白内障、眼底病等眼病防治(控)知识,提高眼健康知晓度。”六个宣传口号中,有两个和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分别是“保护视力,从小做起”和“积极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光明行动》),要求联合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确保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2030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近日,就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控)现状和相关举措,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主任、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吕帆教授。

疫情导致近视率增加


  《瞭望东方周刊》:《光明行动》出台的背景或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该方案的出台的意义?
  吕帆: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光明行动》。
  此次《方案》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都是聚焦近视防控的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希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从而实施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
  此外还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合力协作,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瞭望东方周刊》: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上升了大约2%,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吕帆: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的改变。疫情期间,全国儿童青少年经历了超过三个月的连续居家生活状态,日均户外活动量大幅下降,缺乏太阳光照时间,造成眼轴过度增长,发育压力增大。同时,线上学习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作息习惯、学习姿态、睡眠时间、饮食规律等,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强度大幅增加。此外,疫情导致多地原计划的寒假教室照明、桌椅、运动场等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因推迟;加上各学校受疫情影响复课后也减少了学生整体户外活动时间,所以疫情前后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大,近视率增加。
  温州通过百万中小学生近视普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对小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小学生学生影响比较大,全市范围的低年级小学生远视储备明显下降,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升高达到了3.15%。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


  《瞭望东方周刊》:近视是不是与环境有关?是否可防可控?
  吕帆:是的。目前近视发病机理仍存在许多未知,缺乏有效治疗方式。学界已有共识,近视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普通近视患者,往往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有效的户外活动、正确的读写姿势、良好的采光照明、近距离用眼强度、充足的睡眠保障、均衡饮食等,这些都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
  尽管目前近视不能治愈,但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还是可防可控的。从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门核定的各省份近视率来看,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由2018年底的53.6%降到2019年底的50.2%,一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第一年的任务。26个省份实现了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29个省份2019年近视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瞭望东方周刊》:《光明行动》提出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请问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有什么关系?
  吕帆:根据大量的科学的研究报告,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率。早在2000年,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更有一些科学家花长达3年的时间去跟踪调查小学、中学的学生们,发现无论是放松休闲还是体育运动,10岁以前的儿童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户外,就不容易患近视。

  0至6周岁的孩子要远离“电子保姆”;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中学阶段孩子的用眼强度达到高峰期,要特别注意近视程度加深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运动,必须在户外,在室内就没有这种预防近视的作用。
  首先,因为户外照明强度比较大。实验证明只要将光照强度提高到10000Lux(光照度单位)以上,就能有效的抑制动物的近视发病率。强光照射使得瞳孔收缩,瞳孔缩小会使眼景深加深,加大眼镜的聚焦性,模糊减少,看东西更清晰。10000Lux的光照强度相当于晴朗夏日,在树阴下戴墨镜的感觉。而即使是光线充足的室内,光强度通常不超过500Lux。由此可见,室外和室内的照明强度不是一个级别的,即便是阴天,室外的光照强度也能达到15000Lux,远比室内要大得多。   其次,因为户外强光调节眼内物质的分泌。研究發现,一定程度内光照越强,我们身体的多巴胺释放量就越多。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和愉快、满足、积极的感觉有关,同时它也作用于我们的眼球,不仅可以调控眼睛里的视觉信息传递,也可以调控巩膜、视网膜的发育。受户外光照影响,多巴胺分泌多了,能有效阻碍眼睛的拉长,使得光线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所以,我们建议,每天要进行户外活动2小时。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们出去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也要抓紧“动”起来,走出教室,沐浴阳光。

防控侧重点因年龄而异


  《瞭望东方周刊》:《光明行动》同时也提出要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并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电子产品对于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吕帆:科学研究表明:小于30cm的近距离阅读,其对近视的发生风险将提高1.45倍;视频阅读时间大于2小时/天,风险将提高1.65倍。长时间、近距离、高专注度地使用电子产品,会给我们的眼睛带来很大的“负荷”。
  所以,中小学生一定要规范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尽量选择大的电子视屏,严格控制使用时长,同时还要熟记“20-20-20”原则,即看20分钟,眺望20英尺(6米)20秒,以放松眼睛的晶体,改善调节功能。
  《瞭望东方周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其防控重点有什么不同?
  吕帆:儿童青少年从0岁到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近视防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0至6周岁是孩子眼部发育关键期,这个阶段主体对象是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眼健康,在新生儿阶段关注孩子的行为和眼健康发育。近距离阅读,包括看电视、玩手机等尽量迟一些年龄开始。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了一份关于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权威指南。指南认为,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应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至5周岁儿童的视屏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越少越好。在这个阶段,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
  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是重点监测的阶段。上了小学,孩子开始看书、写作业,这时候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发生近视。教师、家长要时时加强引导,督促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健康的用眼习惯包括培养广泛的体育运动爱好,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躺姿阅读、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习惯。孩子要谨慎开展线上学习,家长也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中学阶段学业任务繁重,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孩子的用眼强度达到高峰期,需要特别注意近视程度加深问题。在这个阶段,儿童青少年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学会科学用眼健康知识,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控制电子视屏时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科学矫正和干预,尽量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其他文献
84岁的周秉仁是济南市长清区军休所的一名军休老人。就是这位常年一件旧军装的周爷爷,每到新学期开始,他都会从自己的积蓄里先拿出1.4万元,分成两份寄给远方的两个孩子——在中南大学的房兵兵和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王力(化名)。而这样的资助,已持续了6年。  “爷爷,最近过得怎么样?身体可好?”  “很好、很好。在学校好好上学,不用记挂着家里……”  听到这亲切的对话,你不会想到,这其实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
各位理事:  现就中华慈善总会2013年和2014年1-5月份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向理事会报告。请予审议。    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在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顺利发展、成效显著。  一、坚定信心,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2013年,总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总会于2013年3月29日
读了《慈善读本》,我为书里的每个主人公的善良和伟大所感动、敬佩。正是因为那些慈善家的爱心和智慧,才使慈善像太阳光一样,洒遍世界各地的无助角落,温暖每一个无助的人。慈善是真情,慈善是真心——这是《慈善读本》一书给我的答案,一个发人深思的答案。  “为了避免陷入过分在意自己的烦恼,我唯一的秘诀就是去爱别人。”这句话是埃尔托尔·阿瓦德告诉我们的。的确,在我们自以为不幸的时候,有的国家、有的地区甚至我们的
爱,是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树,殷勤探看的,是那只名叫“慈善”的青鸟。  ——题记  有这样一种力量,能冲破冷漠与苍凉的防线,唤醒冰凉的记忆;有这样一种产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就能使它成为永恒。当你听我说起它时,脑海里可曾回想起那首永不过期的无词歌,跟着节拍哼唱着它的主旋律,它的存在,使平淡的生命之旅变得温暖旖旎。轻轻翻开薄薄的《慈善读本》,我看到一篇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人类的所有情感都住在
2012年11月1日,第三届“慈善青岛”论坛在青岛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慈善总会、《半岛都市报》主办,论坛主题为“2012与爱同行——诚信·责任”。中华慈善总会、山东省慈善总会、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慈善总会领导以及国内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岛市各区市慈善机构负责人80余人参加。  中民慈善信息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
九月初,全国各学校陆续开学,成都市全市“宏志班”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也相继踏入高校的大门,开启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全新的旅程。回顾在那炎热的七月,成都市各个区(市)县慈善会传来了一个比一个令人欣喜和振奋的“宏志班”高考喜报。全市共有594名“宏志生”参加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平均高达90.09%,其中,双流县、锦江区、金牛区、彭州市、郫县、新津县、蒲江县2013届高中“宏志班”高考本科上线率100%!
那个男孩儿的母亲,一个公交线路上年轻的女司机,一个漂亮、温柔、善良的女性,一个同事喜欢,乘客称赞的大好人,在乌鲁木齐7月5日那个血腥的日子,被一群暴徒平白无故地活活打死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在極度的疼痛、痛苦中呼出最后一口气,她或许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男孩儿并不知道,最亲近最疼爱他的妈妈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他已经有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以往,妈妈每天无论多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他、亲
伴随着宁波北仑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北仑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设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  “十一五”开局,区委、区政府就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写入了《北仑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意见》,将“广泛传播慈善文化”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目标的首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北仑区慈善大会”,举行了第一次“北仑区慈善(文艺)大会”
2008年11月2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慈善总会主办,重庆市慈善总会等六个单位承办的“爱心系天下·慈善促和谐”2008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论坛在重庆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出席,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等特邀嘉宾应邀出席了论坛。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市
2011年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遭遇了空前挑战与考验,但是众多社会公益组织坚守宗旨一如既往,向善行善痴心不改,慈悯博爱的旗帜依然高高飘扬,究其原因,慈善文化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条。所以,一个有远见有作为的慈善组织除了要做好募捐、救助等基本业务,还必须注意抓内因,抓根本,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让慈善事业插上文化翅膀实现新腾飞。  ——慈善事业需要慈善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