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以及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乏原则;教育误区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家庭教育实践而言,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做父母的,不论自己的条件怎样,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无一例外地都会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上最好的学校、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美食、穿名牌服装。家长们都认为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能让孩子再受。
一、家长教育孩子误区的最突出表现
1.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都优秀,家长们不惜花费金钱,放弃节假日,让三四岁的孩子奔走在各个不同的辅导班之间、学习各种技能。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家的孩子也要学什么,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学得少,似乎学少了就落后了。家长们非常骄傲地告诉朋友,自己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忙碌。家长们有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吗?
2.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缺乏原则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娇惯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做得对不对,都舍不得说一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没有原则,一味溺爱、一味娇惯、一味妥协,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我班有一个男孩,父母属于老来得子,报名之后没来过几天,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他们,我问他:“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呀?”妈妈说:“孩子一说不想去,他爸爸就同意了。”孩子随后的一句话,让我着实吃惊不小:“我就不想去,我一生气,我爸爸就害怕!”才四岁的孩子,他就抓住了家长的弱点,我当时就感叹: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呢?
试问家长们:这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吗?他们能成才吗?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父母首当其冲的大事。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呢?怎样培养他们才能成才呢?
二、让家长走出培养孩子误区的方法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文化程度、家庭教育、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宠爱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2.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
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基础上,注重全面发展。这样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身。
3.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育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马东红,女,汉族,出生于1968年1月12日,学历:大专(学前教育),工作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万和街703号乌市第八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乏原则;教育误区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家庭教育实践而言,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做父母的,不论自己的条件怎样,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无一例外地都会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上最好的学校、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美食、穿名牌服装。家长们都认为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能让孩子再受。
一、家长教育孩子误区的最突出表现
1.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都优秀,家长们不惜花费金钱,放弃节假日,让三四岁的孩子奔走在各个不同的辅导班之间、学习各种技能。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家的孩子也要学什么,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学得少,似乎学少了就落后了。家长们非常骄傲地告诉朋友,自己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忙碌。家长们有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吗?
2.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缺乏原则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娇惯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做得对不对,都舍不得说一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没有原则,一味溺爱、一味娇惯、一味妥协,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我班有一个男孩,父母属于老来得子,报名之后没来过几天,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他们,我问他:“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呀?”妈妈说:“孩子一说不想去,他爸爸就同意了。”孩子随后的一句话,让我着实吃惊不小:“我就不想去,我一生气,我爸爸就害怕!”才四岁的孩子,他就抓住了家长的弱点,我当时就感叹: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呢?
试问家长们:这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吗?他们能成才吗?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父母首当其冲的大事。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呢?怎样培养他们才能成才呢?
二、让家长走出培养孩子误区的方法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文化程度、家庭教育、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宠爱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2.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
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基础上,注重全面发展。这样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身。
3.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育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马东红,女,汉族,出生于1968年1月12日,学历:大专(学前教育),工作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万和街703号乌市第八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