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功能障碍,遗传性因素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遗传性聋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耳聋基因的重要手段。由于小鼠基因信息相对明确,遗传学及解剖学与人类相近,繁殖能力快等优点逐渐成为遗传性聋模型的首选,但小鼠各品系间听力学特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小鼠可以有效降低品系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基因编辑后小鼠听力表型多样,并非全部可出现遗传性听力损失,实验设计时需考虑周全。本文主要对构建遗传性聋小鼠模型时,常用的不同品系小鼠听力学特点进行归纳,C57小鼠是常用的实验模型,但其听力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功能障碍,遗传性因素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遗传性聋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耳聋基因的重要手段。由于小鼠基因信息相对明确,遗传学及解剖学与人类相近,繁殖能力快等优点逐渐成为遗传性聋模型的首选,但小鼠各品系间听力学特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小鼠可以有效降低品系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基因编辑后小鼠听力表型多样,并非全部可出现遗传性听力损失,实验设计时需考虑周全。本文主要对构建遗传性聋小鼠模型时,常用的不同品系小鼠听力学特点进行归纳,C57小鼠是常用的实验模型,但其听力稳定性较差;CBA小鼠听力稳定性较好,是研究遗传性聋较为合适的候选。
其他文献
人眼波前像差是客观视觉质量的一种评价指标。近年来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补偿作用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受到关注。各像差之间、角膜像差与眼内像差之间、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视觉神经系统会对人眼像差做出补偿。像差补偿特性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不同分析区域下像差补偿特性也不相同。屈光手术及角膜接触镜等视觉矫正方式会改变人眼的像差补偿关系,其导致的像差补偿关系改变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了解人眼的像差补偿特性与人眼视觉质量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不仅要基于现有像差,还要了解人眼像差的补偿特性对像差进行个性化
目的通过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术后开机调试及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的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T值和C值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开机调试提供便捷。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行诺尔康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且单侧植入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按时开机并调试,定期随访至1年。按术前有无佩戴助听器分为助听器组和无助听器组,按照植入人工耳蜗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分组,≤3岁为第1组,3~7岁为第2组,>7岁为第3组,对以上各组分别在术后1个月开机、开机后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1.5TMRI经静脉3D-Flair内耳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17例(17耳)梅尼埃病和16例(16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其中梅尼埃病组(实验组)男11例(11耳),女6例(6耳),年龄28~69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1~17年;前庭性偏头痛组(对照组)16例(16耳),男3例(3耳),女13例(13耳),年龄31~67岁,中位年龄48.5岁,病程6个月~3年。两组病例均先行1.5TMRI内
目的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EABR)的特性和其在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传导通路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脉冲宽度的EABR阈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行为测试数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不会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科学设定刺激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CS-10A植入体)、能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20例,采用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在标准屏蔽室内做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耳蜗和前庭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内耳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以及病因都尚无定论。由于病因和机制较为复杂,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关梅尼埃病的易感基因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关于梅尼埃病基因学的研究还没有重大突破,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基因遗传因素与梅尼埃病有一定关系。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散发性梅尼埃病和家族性梅尼埃病,散发性梅尼埃病易感基因又着重于人类组织兼容性白细胞抗原、水通道蛋白等。
全球听力保健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听力损失筛查和诊断的需求。在听力师人员不足和缺少隔声室的情况下,自动测听可提供一种进行听力测试的方式,有效地利用听力保健资源。目前很多研究证明自动纯音测听与手动纯音测听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自动纯音测听能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省时的听力评估方法,在听力师缺乏的地区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本文回顾自动纯音测听的心理物理学基础、发展历史、实现方法和评估指标,并讨论自动纯音测听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存在的限制。
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的面神经刺激征是人工耳蜗植入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1%~15%之间,其严重程度不一,轻症仅限于面部的不适感,重症会达到植入者完全无法使用装置的程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减轻面神经刺激征症状,但也有极少数植入者的面神经刺激征会导致植入效果下降,因此需要在减轻面神经刺激征的症状和维持植入效果之间做出一定的妥协。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急性听力下降,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率逐渐上升,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但病因不明。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病因机制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SLC26A4基因是引起非综合征性聋的第二位常见致病基因,也是引起前庭水管扩大的责任基因。围绕SLC26A4基因致聋机制,国内外研究多从Pendrin蛋白入手,通过细胞实验对基因变异型编码Pendrin蛋白的表达、定位及离子转运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证实变异蛋白的结构改变可导致亚细胞定位、离子转运功能改变。本文归纳和总结SLC26A4基因相关细胞实验研究进展,旨在为探索该基因的致聋机制提供参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中老年人群高发。国内外研究发现BPPV患者经治疗后的再发率为7%~50%之间,且再发患者多合并相关共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偏头痛、前庭功能障碍等,可能导致BPPV反复发作。BPPV的反复发作会令患者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将国内外与BPPV再发相关的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BPPV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