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议,议中想,想后用,用后改。课时目标的有效制定,对控制课堂气氛,提高质量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良好个性 全面发展
一、制定有效课时目标,带来课堂气氛的和谐
课时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异。教学目标是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的每篇课文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目的,具有指导性与概括性。而课时目标是明确了师生在这节课应完成的任务,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围绕目标反馈矫正。
1 课时目标的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目标》中对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有明确但是比较概括性的介绍。而要将这些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上,需要将课时目标具体化。
2 课时目标的灵活化,有助于达成多维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
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应完成或达到三个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目标的制定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控制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首先,课时目标的表述要清晰。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让老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这节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既不会因为目标过高而产生为难情绪,造成课堂教学的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目标的过低,使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而情绪低沉。
二、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导向性和全面性
1 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目标》规定的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每册书的教学有学期目标,每课的教学有教学目标。要达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融洽自然,需要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有层次性。
如:刚开学时学习的“识字教学”,课时目标的设计中应有“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因为此时的学生对学习习惯已经开始生疏。到了期中阶段的“识字教学”,课时目标中应有“根据词串,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
2 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导向性。
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可以使训练有的放矢,教师可以明确自己在训练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教学活动在充满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构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和谐。
3 课时目标的制定不一定要有全面性。
语文课堂上,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讨论等。这些是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应该学习和具备的能力,而非一堂课能达到的效果。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节课都必须完成语文教学的所有目标,应该追求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且是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在制定课时目标时能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师生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三、课堂气氛的和谐促进课时目标的实现
课堂气氛是弥漫在整个课堂内的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息,是一种特有的心理情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帮助老师清晰地认识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才敢于说心里话,敢于说真话,敢于大胆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气氛表明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它反映出来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动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在思考:每一节课仅仅40分钟,如何从一“上课”就能将课堂定位干一种有效的氛围?教育家干漪老师讲课的艺术之一就是注重“开讲”这一环节。她认为: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提琴家定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或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于老师的开讲,总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课文或设置悬念、或激发感情,或展现意境……这样,一堂课从一开始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还有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时,如何调节好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受干扰,回归到课时目标设计的轨道上。这个问题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和实践。
课时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限于纸面上的文字,只有在认知主体内部形成目标意识,变成主体的自觉需要,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心中有底。才能造就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环境,以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良好个性 全面发展
一、制定有效课时目标,带来课堂气氛的和谐
课时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异。教学目标是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的每篇课文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目的,具有指导性与概括性。而课时目标是明确了师生在这节课应完成的任务,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围绕目标反馈矫正。
1 课时目标的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目标》中对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有明确但是比较概括性的介绍。而要将这些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上,需要将课时目标具体化。
2 课时目标的灵活化,有助于达成多维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
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应完成或达到三个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目标的制定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控制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首先,课时目标的表述要清晰。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让老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这节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既不会因为目标过高而产生为难情绪,造成课堂教学的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目标的过低,使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而情绪低沉。
二、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导向性和全面性
1 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目标》规定的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每册书的教学有学期目标,每课的教学有教学目标。要达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融洽自然,需要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有层次性。
如:刚开学时学习的“识字教学”,课时目标的设计中应有“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因为此时的学生对学习习惯已经开始生疏。到了期中阶段的“识字教学”,课时目标中应有“根据词串,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
2 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导向性。
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可以使训练有的放矢,教师可以明确自己在训练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教学活动在充满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构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和谐。
3 课时目标的制定不一定要有全面性。
语文课堂上,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讨论等。这些是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应该学习和具备的能力,而非一堂课能达到的效果。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节课都必须完成语文教学的所有目标,应该追求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且是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在制定课时目标时能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师生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三、课堂气氛的和谐促进课时目标的实现
课堂气氛是弥漫在整个课堂内的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息,是一种特有的心理情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帮助老师清晰地认识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才敢于说心里话,敢于说真话,敢于大胆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气氛表明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它反映出来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动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在思考:每一节课仅仅40分钟,如何从一“上课”就能将课堂定位干一种有效的氛围?教育家干漪老师讲课的艺术之一就是注重“开讲”这一环节。她认为: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提琴家定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或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于老师的开讲,总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课文或设置悬念、或激发感情,或展现意境……这样,一堂课从一开始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还有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时,如何调节好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受干扰,回归到课时目标设计的轨道上。这个问题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和实践。
课时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限于纸面上的文字,只有在认知主体内部形成目标意识,变成主体的自觉需要,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心中有底。才能造就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环境,以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