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兔角膜瘢痕组织增生的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反义寡核苷酸 (TGF-β2ASON) 在兔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对瘢痕组织形成的作用。

方法

实验研究。新西兰大白兔192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 (A组、B组、C组、D组),每组实验动物48只。4组动物右眼均制备角膜穿孔伤模型。A组术后右眼滴TGF-β2ASON溶液 (TGF-β2ASON组) ;B组术后右眼滴地塞米松滴眼液 (地塞米松组) ;C组术后右眼滴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组),D组术后右眼不做任何处理 (单纯手术组) 。4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7、14、28 d取角膜组织,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等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

结果

HE染色:术后同一时间点A组与B组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均比C组和D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510.79,178.12,79.14,P<0.05),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A组的α-SMA染色阳性的成纤维细胞于术后4 d开始增生 (9.44±0.47个/高倍镜视野),7 d达高峰 (12.50±0.81个/高倍镜视野),14 d回到基线水平 (0.85±0.43个/高倍镜视野),同一时间点与B组 (9.49±0.95,12.42±0.70,0.86±0.79个/高倍镜视野)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 (20.14±0.78,18.19±1.28,4.87±0.58个/高倍镜视野) 和D组 (20.21±0.92,18.25±1.39,5.00±2.217个/高倍镜视野) 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纤维连接蛋白:同一时间点,A、B组纤维连接蛋白染色强度较C、D组明显减弱。逆转录实时荧光PCR:A、B组各时间点TGF-β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54.25,610.68,636.80,89.51,P<0.05),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TGF-β2ASON可有效抑制TGF-β2的活性,减轻角膜损伤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发挥抗瘢痕化的作用。在角膜损伤修复的早期,即术后7 d内用TGF-β2ASON进行干预调控是抑制术后瘢痕增生的关键。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63-169)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后早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发生及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自愿选择,40例 (80只眼) 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 (INTRALASE FS 60型,美国AMO公司) 制瓣的LASIK作为飞秒激光组,另外40例 (80只眼) 近视患者作为角膜板层刀组行角膜板层刀 (AMADEUSⅡ型,瑞士Ziemer公司
临床眼科医师在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中,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好由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优秀统计学家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团队,才能有效解决临床研究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并非复杂的就是最好的,相反合适的才是最佳的。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0-101)
葡萄膜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等难治性眼后节疾病是目前眼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由于全身给药不良反应大,滴眼液给药疗效差,眼后节植入给药应运而生。近些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陆续批准更昔洛韦、醋酸氟轻松和地塞米松3种眼内缓释装置上市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这些眼内缓释装置的使用仍伴随着手术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巩膜具有表面积大、安全性好、容易给
白内障作为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其术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新近发展的飞秒激光技术以其瞬时功率大,聚焦尺寸小,穿透性强,精密度高的特点成功整合于白内障手术。其主要用于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核裂解、制作透明角膜切口和角膜缘松解切口,相关研究均已表明手术整体的准确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眼内操作和减小对眼组织的损伤。但相对于成熟的超声乳化术式,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的大样本临
目的调查普通眼科门诊患者的干眼认知度。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普通门诊就诊的80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医疗行业相关工作背景,与干眼相关的其他疾病史、用药史和眼部不适症状及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和眼部手术史等。所有数据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普通眼科门诊患者的干眼认知度为26.9% (
目的颈部动脉夹层分离(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CD)是中青年人卒中的最常见病因。本指南旨在对CD诊治的现有证据水平以及其与颈椎推拿疗法(cervical manipulative therapy, CMT)的统计学联系进行回顾。某些类型的CMT是由医疗专业人员对颈椎施加猛烈或轻柔的推力。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以及美国心脏协会的手稿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进展,连续环形撕囊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而囊袋皱缩综合征是自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应用后才被认识的一种现象。它可影响视觉质量,阻碍对眼底的观察,导致晶状体脱位等。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尤其是人工晶状体对囊袋皱缩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也缺乏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就其原因、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79-83)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眼用药物,同时医师对正确应用药物的方式和途径理解不深,致真菌角膜炎需行角膜移植来控制感染的比例很高。另外,医师缺乏把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经验,加上角膜供体的短缺,使真菌性角膜炎仍是感染性
视野检查是监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视野进展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迄今尚缺乏理想的公认标准,如何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判断视野是否进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有必要就目前视野进展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84-87)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盒内培养7 d,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并对送检角膜刮片和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季节分布以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