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中铁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轻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植酸中铁含量的检测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抗坏血酸溶液用量、邻菲啰啉溶液用量等因素对植酸中铁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实验进一步优化测定条件。结果显示,植酸中铁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44℃、10%抗坏血酸溶液用量1.05 mL、0.1%邻菲啰啉溶液用量1.52 mL。此方法的重复性、重现性良好,在铁离子浓度1.0μg/mL~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稳定,回收率达98.10%。
其他文献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新方案、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当下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新方案、新课标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回家的路”——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
期刊
<正>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没有度量就没有数学。在小学阶段,度量的对象主要是线段、角、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安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环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个人学习系统和习惯,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长度度量的本质是度量两点间距离,
期刊
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提出的核心概念,“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相适应的学术敏锐性和课堂执行力。本文着眼于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把握的进阶,撷取“量感”教学中的单位量建构、估测后修改、单位进率刻画、度量公式关系等四个维度,提出两条具体发展路径。
<正>提到“量感”,一线教师难免会有“熟悉的陌生”之感。熟悉的是,现行教材中的各种度量教学内容,包括生活中的人民币、质量、时间,图形中的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陌生的是,原有的度量教学算不算对量感的培养?是否达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及相关培养目标?特别是在除长度、面积、体积外,
期刊
为更好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红旗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将红旗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主要路径进行分析。
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常见于度量领域。教师基于一次由“苹果”引发的小学数学量感的主题式学习,探讨如何利用身边熟悉的情境资源,以其为支点设计主题式实践活动,通过放大视角感知“物”与“量”的链接、放慢脚步探索“估”与“测”的平衡、放飞思维体验“变”与“不变”的统一等策略来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职业院校必须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有的10个变成了11个,新增了“量感”,明确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观念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站在高位,统整地去看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测量的教学内容,将零散的、碎片式的课时内容和目标有意识地联结成网状的、系统的数学课程。
期刊
<正>幼儿教育是孩子逐步成长中第一个接受教育的阶段,如何在该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幼儿教育事业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语言活动游戏化可以提升儿童积极性、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儿童形成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素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