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企业的核心路线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入WTO后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等形势下,如何在此环境下求得生存、发展乃至壮大,就显得愈发重要。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企业的管理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只有顺应变化,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而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它所采用的管理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但纵观成功企业的企业管理,却可以发现一条相同的管理核心路线:优化企业管理→获得最优竞争力→选择、培训、留住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路线,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路线。
  优化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必然每天都面临着竞争。为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不被对手打败或是为打败竞争对手,唯一的方法或是出路只有优化企业的管理。通过不断地变革,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永远走在行业的前列。而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战略、人力资源、生产运作、财务金融、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等,每个方面又包含许多内容,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而这恰恰是许多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问题。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发展只要管理好某项或几项工作,企业红火指日可待。事实证明,抱有这种观念的企业管理者所管理的企业只有一个结局:在竞争中淘汰出局。
  获得最大化的竞争力是企业优化管理的最终目标
  如果某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连潜在的竞争对手也没有,那么可想而知这家企业没有丝毫优化管理的动力,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在行业中获得最大化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可以表现在单个方面或是几个方面的综合:如技术上的优势、控制生产成本或是成功的市场运作、良好的财务状况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企业在对整个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决定企业重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力求达到最大化的竞争力,通过这种核心竞争力来超越对手,获得发展的机会。而这种优势的获得无一例外只有通过优化企业的管理。优化管理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现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合适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
  无论何种策略的实施,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全体的管理者、员工操作进行,所以企业管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即人才的问题。一个企业即使有最好的策略、最好的实施条件,如果没有与此相匹配的合适的人才(并非是要最好的人才,这与企业的实力、成本的控制有关,不可能实现),同样只会导致优化方案流产。很多企业在寻找人才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错误:都想挖业界最杰出的人才。其实选人才与企业选方案一样,不可能达到最好,只能是次優。即使一个企业拥有业界最杰出的人才,但付出的成本可能超出企业的支付能力,而且企业在留在人才方面将会付出极大成本,可能导致人才的突然出走,甚至带走客户资源或技术机密等,这种事件在企业界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甚至是灭顶之灾,这种教训值得广大企业高层管理者思索。
  选择好了企业合适的人才(这种人才是指上至管理高层,下至一线员工),企业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好这些人才,为每个员工制订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让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企业一起成长,与企业荣辱与共,如果企业全体员工都能达到这种状态,获得行业最优竞争力指日可待!
  企业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状况下获得长期的发展,留住人才愈发显得重要。面对行业的竞争,人才的流动显得更加普通,留住企业优秀人才,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如果企业“后院起火”,离没落可能为日不远了!
  企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三言两语能阐述清楚的,并且任何一项策略或是改革措施,都不能脱离客观环境的分析,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实施方案。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能片面地处理,而要综合考虑,思考企业问题必须站在较高的高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应挖掘问题的最本质的东西,从事市场营销的人很推崇这样一句话:市场永远没有错,错的只会是企业,我套用这句话:员工永远没有错,错的是企业的机制,而企业的机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制定与实施的,所以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管理思维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如果企业管理者能把这条核心路线作为管理思想的指导,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地优化企业的管理,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选择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并真正地为员工着想,为员工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使企业跨入行业最优!
其他文献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指针,经营理念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为员工创造更多价值、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四大基本支点。  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经营理念  顾客是企业的市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就不会投给企业货币选票,企业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存在的最为基本的意义
期刊
概念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特定建构方式的文化体系。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成若干个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通过不断的文化整合成为复质,进而成为模式、体系。  企业文化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  从其结构上划分,依据企业文化特质的多寡和联系方式的繁简,可以分为简单企业文化模式和复杂企业文化模式。  从其共性和个性上划分,可分为普遍企业文化模式和特殊企业文化模式
期刊
一次,法国皇太子问道于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如果你来管理这个国家,你会做什么?魁奈回答,说了两个字:“规则”。国家治理需要规则,企业管理同样如此。何谓规则?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的章程。从企业管理看,有两种规则在起作用,一是有形规则,二是无形规则。有形规则即明令发布的正式制度,通常是写在纸面上、挂在墙面上的东西,就是防止员工做错事;而无形规则就是一
期刊
魏则西之死点燃了这两天的舆论场,百度、莆田系、武警二院三者站上风口浪尖,凤凰评论围绕此事刊发了八篇评论,现特将风波中的六大问题摘录出来,认清这六大问题,或能更好地理解魏则西死亡风波的全貌。  一、除了百度,还有谁在作恶?  首先,使人陷于绝境的,是“邪恶欺骗的世界”,而绝对不是路标本身。如果一个经由卫生权威部门认定的“正规、资格齐全的三甲医院”都充满欺骗和邪恶的话,百度不可能是一切恶的渊薮。这并不
期刊
从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西方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扩展。  1981年2月,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企业文化的定义,而是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策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巧和共同价值观。前三项为硬性因素,后四项为软性因素。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
期刊
007年岁末,一封发自英国某设计公司的信函,飞到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领导的案头。  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外白渡桥,由英国一家工程公司建造于1907年,当时桥梁设计的使用寿命为一百年,来函提请中国用户注意,桥梁寿命现已到期,为确保安全,必须对该桥进行加固、维修。  穿越时光隧道,横跨百年时空。这封来函,不禁令人沉思……  一百多年过去了,商家还跟踪和关注着一百多年前售出的产品,仍没有忘记自己的用户,将质
期刊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期刊
多少年来,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传为佳话,他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于是求贤若渴令人敬仰。但我却忽视了可与“三顾茅庐”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刘备挥泪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时,爱才、惜才溢于言表。  现今社会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老总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老总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
期刊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之于人。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今的中国企业都在追求自己的名牌,而不少企业却感名字难扬、牌子难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早日创造出自己的名牌。  完美的质量——  名牌产品,人见人爱。它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其非凡的质量魅力。  在纽约曼哈顿的ADAM超豪华商场里,一双LUCEHESE牌女靴的标价是1500美元,一套
期刊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180.2亿美元,从而实现了2003-2015年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伴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也日益受到关注。实际上,企业形象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国家形象的建设与传播。为此,国家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研讨会”。同时,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