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因应国内国际多重形势,结合历时性和多主体性因素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和命运共同体教育的统一。培育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社会和家庭都是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主体,高校应当将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整个过程,社会应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环境场域和物质资源,家庭应树立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庭主体责任意识并做好家校合作。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组织,大学遵循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而不断创新与超越,大学文化被看作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文章以大学文化为底蕴,探讨高校德育的本质内涵和文化属性,从表征性、过程性和价值性多维度审视德育在个体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在高校德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上,突出主体人文关怀、注重德育教育层次与结构,实现知识与生活德育融合,完成高校德育走向上的“文化自知”,特征上的“文化自觉”和功能上的“文化自适”。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工作构成,充分释放其育人效能,实现实践育人的整体合力,必须准确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基本内涵,厘清二者的功能定位,找准各自的育人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搭建和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使二者互动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最终释放最大育人效果,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实践育人的路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到学史力行上,要通过学习党史鉴往知来、感受伟力、认清使命、砥砺精神,以昂扬姿态、拼搏豪情、进取激情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2020年高校思政课研究成果总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理论增长点和热点不断涌现。学界以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入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研究,大思政课建设问题成为新的理论增长点;教学方法研究更趋综合立体融通,线上教学成为研究热点;教学内容研究方面,疫情防控和讲好抗疫故事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他思想理论热点回应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问题仍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则成为学界的新晋关注点。未来思政课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扩充研究
从2015年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制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晰、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文章基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文件、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权威研究成果,并到部分高校开展实地调研、论证,通过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多维视角,从组织领导、管理机制、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高校不同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责任指标,以期进一步明晰高校不同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责任划分,构建“主体有责任、责任有主体、责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体育工作经历了从“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变,构建了自身发展范式,明确了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取向,成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体育工作的历程、规律和不足,可以为解决当前群众体育面临的发展不协调、共生程度低、发展受局限等问题提供有效借鉴。新时代要大力推动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通过群众体育活动,促进人们养成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等思想道德品质,使群众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体质保障
为考察正念对睡眠质量与日间警觉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参与实验的被试分为正念组与控制组,在八周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精神运
长期以来,部分境外媒体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新疆棉花”等事件中,短时间内炮制尽可能多的网络谣言,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传播到国内社交媒体和平台,趁乱造成民众认知混乱、价值观扭曲,甚至引发非理性行为,造成持续的社会恶性影响。研究境外媒体炮制的网络谣言特征、方式及应对策略,对有效控制网络谣言危害、提升政府管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居于重要地位的部分,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等价值取向的建立。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课程教学、丰富活动载体、抓好文化建设等路径,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网络在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侵蚀着青少年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的基石。青少年信仰世俗化表现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功利主义色彩日趋浓厚、崇尚享乐的风气日益流行、佛系文化心态逐渐蔓延、投机钻营之风愈加盛行等方面。网络社会彰显的多元、多彩、多变性文化形式,诱发了世俗化思维;网络社会的现实性、流变性、碎片化等特点,推动了世俗化思维;网络社会加剧符号化,加剧了世俗化倾向。有效遏制青少年信仰世俗化的不良趋向,化解其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需要从国家层面健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