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摆和拾振弹簧的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研究

来源 :可再生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漂浮式波浪能发电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单摆和拾振弹簧结构的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基于汉密尔顿能量定律建立该装置的两自由度运动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单摆的运动规律,再根据单摆的角位移和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输出电动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弦振动激励下,通过拾振弹簧结构可有效增大单摆的转动角度,从而提高装置的输出电压;当波高为4.0 cm,频率为1 Hz时,该装置的输出电压为5 V,平均输出功率为0.46 W,可满足小型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该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为解决风电叶片双轴疲劳测试中加载不同步问题,文章在摆锤离心共振式加载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相位同步控制系统。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同步控制策略,利用扫频法确定叶片各轴共振频率,为提高激振源的同步效果,采用交叉耦合结构,开发相位同步补偿算法确定控制器向双轴电机发送的补偿脉冲信号。以56.4 m兆瓦级风电叶片的相关参数作为试验数据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相位同步控制系统与传统PID自动控制系统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当加载到120 s时,双轴电机的转速误差在5%以下,相位误差在±0.05范围内,达到
为了研究适用于致动盘模型的风力机来流风速选取方法,文章以取点、取面和反推3种典型选取方法为例进行计算。在不同入流风速和错列间距条件下,通过分析3种计算方式得到的来流风速发现:采用取点(或面)方法计算时,上游风力机的来流速度小于实际风速且不稳定,并随取点(或面)距离增加而增大;在功率爬升阶段,上、下游风力机的来流速度之差较大且稳定,当接近额定风速后,差值随风速增加而减小;与取点方法相比,取面方法所得风力机的来流速度变化范围更小;反推方法所得风力机的来流与实际来流较为一致,相对误差远小于取点(或面)方法,且不
为评估主动调频策略下机组载荷响应,获得较优的控制参数和机组载荷约束下的边界调频次数,文章采用单因素对比仿真研究的方法对电网支撑功率、支撑时间和恢复策略下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研究了调频策略对风电机组各部件载荷的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传动链扭矩Mx的敏感度最高;迭代获得了风电机组每日支撑电网的边界调频支撑次数为115~350次,为风电场电网调度提供了参考;基于部件敏感度和机组部件机械约束确定了主动调频控制策略较合理的参数范围,为风电场主动调频策略优化提供了仿真依据。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功频调节性能及VSG与合并有源滤波(Active Power Filter,APF)的光伏电源无功配比协调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Q学习的光伏储能微网VSG与APF协调优化方法。在虚拟环境下,通过对VSG中虚拟惯性、阻尼以及微网中VSG无功分配比例进行训练,得到更优的控制性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Q学习算法改善控制性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针对太阳辐照度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点,文章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二阶数据分解算法和蝗虫优化混合核LSSVM的太阳辐照度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算法对原始太阳辐照度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频率不同的分量;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进一步分解频率最高的分量,得到K个相对稳定的分量,其中,K由各分量与利用VMD算法分解得到的残差的相关系数确定;接着,建立基于高斯核和多项式核的混合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对所有分量进行预测,并利用蝗虫优化算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转矩和磁链脉动较大的问题,文章基于Super-twisting算法,提出了一种二阶滑模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使用二阶滑模控制结构取代传统PI控制和滞环控制结构,设计了磁链和转矩滑模控制器,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动态响应能力。文章使用SVPWM矢量控制取代传统DTC中的开关表,保持开关频率恒定。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转矩和磁链的脉动,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针对SPWM逆变器造成的超高次谐波污染问题,文章依据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推导出在平均对称规则采样法下,IGBT在实际工作中的开关延迟特性与光伏SPWM逆变电路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函数关系,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与语谱图算法的超高次谐波含量检测及显示方法。最后,通过IGBT开关特性离线测试系统,明确开关延迟时间与结温关系,并搭建单相闭环光伏发电实验平台,研究了在考虑IGBT暂态特性的情况下,光伏发电负载侧超高次谐波分布规律。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IGBT开关延迟时间的增大,负载电压中超高次谐波总含量升高,谐
在水平轴风力机的结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风轮侧偏功率调节功能的可变偏心距风力机。通过对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及风洞测试,验证了该风力机在不同来流风速下运行的稳定性。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可变偏心距风力机前6阶固有频率均处于共振带之外;摆振为可变偏心距风力机整机的主要振动形式;来流风速对风力机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小,在不同偏心距工况下,随着来流风速的增大,1阶动频均呈减小趋势,最大降幅为0.14%;风轮转速对风力机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大,随着转速的升高,风力机的动频会显著升高,当风轮转速为180 r/min时,1阶动频
文章针对微电网孤岛运行时频率调节和有功负荷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优化分层控制策略。该策略对基础一致性算法进行改进,考虑了通信延迟并引入收敛系数,使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将改进的一致性算法用于二次控制层,以分布式的方式更新各电源的频率变化和有功功率设定点,从而降低系统误差。与传统的控制相比,文章控制策略只需自身和相邻分布式电源的信息,便可实现控制目标,克服了通信延迟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5台多智能体单元组成的孤岛交流微电网系统,
针对弱电网系统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小干扰稳定性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小干扰线性化模型,推导出电网阻抗、锁相环及电流环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整个并网逆变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模态分析;并通过系统根轨迹图详细分析了电网强度、锁相环带宽及电流环带宽对系统小干扰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电网连接强度减弱将导致系统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小干扰稳定性减弱;锁相环带宽及电流环带宽的减小则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并网逆变器的时域仿真模型,通过时域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