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1998年才创立的学校,在2004年底因为“出人意料”地推出“取消早读”的教学措施,一时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3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年跟风的一些学校早已经恢复“早、晚自习”,而这个学校依然践行着“早晨7点50分开校门,下午6点放学,6点半清校”的教学管理。这样的措施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学校又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呢?记者就此走访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提起3年前的“取消早读”,学校办公室主任孟新平老师说:“学校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方方面面的不理解,就不朝正确的方向去做。”李涵校长则一脸平静地说:“2004年12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早读、晚自习,把时间还给老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虽然受到了一些非议,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因为我们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地进行学习,而不是满脸倦色地力争第一。”
二实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用了3年多的时间,逐渐建构起学校“有效教学”的体系。为了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尊重教育规律,打破惯性思维,深化课程改革,在管理上狠下工夫,提出“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校本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有效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要比所教的学生多掌握一些专门知识。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这桶水,并使它变成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有效教学的最终落实者,建设怎样的一种教师文化,建立怎样的一种工作机制,从而引导、吸引教师追求有效教学,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职业倦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层关注的课题。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校教师都成长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学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学校出资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有60多位教师参加了学习并顺利结业;利用双休日组织老师到南京、洋思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参加说课、评课,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示范课等系列讲课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学校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了《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名师职业生涯策划》《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等课程和《服装的色彩与搭配》《国标舞》《形体训练》《保健知识》等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校本培训,让教师从师德修养到德育方法,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从优雅教态到身心健康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培训后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的达标活动,有效地巩固了校本培训的成果。
坚持不懈的岗位培训,为二实验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建校以来,学校有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李涵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李璇老师被评为“河南省师德标兵”。蒋倩、张瑞、王涛、马洁、关军5位老师分别获得了语文、物理、历史、地理学科的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王然等20余位老师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均获一等奖;多名教师在省、市级的课改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做示范课和公开课。2005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省总工会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在初中组仅设3名特等奖的情况下,倪鹤英、王丽英老师分别取得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特等奖,并因此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转变观念,构建有特色、高效率的课堂
学校认识到,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必须以尊重人的差异为前提,以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为目的,努力开发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特别是在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寒暑假补课之后,学校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制度,帮助教师及时地完成转变,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的眼球,实现在有限教学时间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一开始刚性地、强制性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行为,到后来教师积极、主动、大胆地尝试,学校教师呈现出来的变化令人欣喜。石振华老师把作文课堂搬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让学生借助网络,实现同伴大规模相互阅读和相互批改,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不仅从中得到了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在网络环境的交互中分享了他人的观点,学会了鉴别欣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关军老师的《南极》《叩开宇宙之门》地理学科网络课程,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到冰天雪地的南极、浩瀚无垠的宇宙去探索神秘的世界,在虚拟的时空中纵横驰骋,漫游宇宙。《线条画》是学校自主开发的美术校本课程,在学校多次接待的美国中小学校长、教育官员访华团及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学生现场完成的线条画赢得了外宾的交口称赞,被外宾争相收藏。新华网河南频道首页还专门为学校制作了两期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学生线条画画展专栏。
学校倡导“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积极构建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有效课堂,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各种竞赛和中招学业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师生英语对抗赛、《挑战800》等栏目的活动,均夺得最后阶段的冠军,为学校和河南省争得了荣誉。2007年,学生创作、表演的《温暖的月亮》《学跳华尔兹》《明天要开家长会》,以剧情贴近生活实际、表演真实细腻、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分别获得河南省首届“校园情景剧大赛”一、二、三等奖。
整合资源,让创新成为工作常态
二实验的课程资源整合是从2003年春天开始的。在实际教学中,现行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目前学生在发育过程中性成熟提前的实际情况。学校认为,对于孩子在青春期产生的对异性好奇的心理,只能科学疏导而不能视而不见,于是李涵校长提出,打破男女界限,给男女生们一起开青春期讲座。当时不少教师不理解,怕出问题。在一次次讨论中,大家逐步统一思想: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那么多,我们不引导他们从正常的途径接触科学的知识,他们就会通过不良的途径接触有害的信息,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第一次青春期教育整合课由生物和政治教师分别在演播室进行专题讲座,学生在教室集体收看。生物老师主要负责讲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知识部分,特别是侧重于一些课本中涉及较少的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简单的处理方法等;政治老师则主要从心理方面做好引导,解决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个讲座在学生和家长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得到了心理学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也没有任何意外风波发生,成为学校青春期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尝到了整合资源的甜头后,各学科老师的积极性渐渐提高,纷纷开始了新的尝试。几年下来,从最初学科内的教材整合课到现在跨学科整合的《理化生实验器材的使用》《语文、英语语法课》、《黄河》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形成了“学科内整合教学资源”和“多学科专题整合教学资源”的学校教学特色。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又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从原来校本课程《线条画》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衔接教学》《名著阅读与赏析》《数学思维课》《数学阅读课》《宇宙》《南极》《作文》等众多校本课程的百花齐放。面对这些成绩,主管教学的刘新平副校长说:“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创新就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常态。”
别出心裁的德育活动,放飞孩子理想人生
“学生是最有潜力的个体,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如何使我们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是我校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我校在开展才艺展示、篮球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德育途径。”李涵校长满面笑容地谈起学校的德育活动。
每一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学校都会举行“在校旗上签字”的仪式,每个学生都郑重地在校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从此学校的荣誉就由大家共同承担;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都会把毕业证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向他们逐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开展“赏识教育快乐营”活动,在“信任背摔”“同起同坐”“穿越电网”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了承担责任、信任伙伴,增强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和梦想;组织才艺展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明白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组织“图书漂流”,使知识低成本地在校园内流动,传递诚信,传递和谐;协同湖南卫视拍摄《变形记》,并设立“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爱心基金”,让学生懂得付出比索取更快乐……这些活动的开展,就像一道道“精神”美食,成为学生紧张学习之余的期盼,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乐园。“思考深,教学活”,省教育厅李敏副厅长曾这样评价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
2006年,教育部第八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到二实验进行了参观交流。在听了李涵校长向研修班的50多位校长所做的学校工作介绍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戚业国副主任感慨地说:“他们是在用心办学、用爱办学,我走过1000多所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用心打造的高品位的精致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探索与创新的实验学校!”2008年年初,湖南卫视《变形记》剧组在学校完成拍摄工作之后,剧组的韩编导发自内心地说:“这是一次令我们大家难忘的拍摄经历。走过了全国各地这么多学校,二实验是我们在制作《变形记》节目过程中看到的最优秀、最具有人文关怀的学校。我真想把我的孩子也送来上学。”
李涵校长说:“一位作家说过‘让孩子们的心灵飘扬’,而我想说,让孩子们的心灵阳光灿烂。我们希望能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办成一所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理念的独特的学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追求高尚的人生,让孩子自由地体验和感悟,成为具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提起3年前的“取消早读”,学校办公室主任孟新平老师说:“学校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方方面面的不理解,就不朝正确的方向去做。”李涵校长则一脸平静地说:“2004年12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早读、晚自习,把时间还给老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虽然受到了一些非议,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因为我们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地进行学习,而不是满脸倦色地力争第一。”
二实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用了3年多的时间,逐渐建构起学校“有效教学”的体系。为了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尊重教育规律,打破惯性思维,深化课程改革,在管理上狠下工夫,提出“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校本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有效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要比所教的学生多掌握一些专门知识。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这桶水,并使它变成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有效教学的最终落实者,建设怎样的一种教师文化,建立怎样的一种工作机制,从而引导、吸引教师追求有效教学,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职业倦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层关注的课题。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校教师都成长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学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学校出资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有60多位教师参加了学习并顺利结业;利用双休日组织老师到南京、洋思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参加说课、评课,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示范课等系列讲课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学校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了《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名师职业生涯策划》《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等课程和《服装的色彩与搭配》《国标舞》《形体训练》《保健知识》等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校本培训,让教师从师德修养到德育方法,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从优雅教态到身心健康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培训后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的达标活动,有效地巩固了校本培训的成果。
坚持不懈的岗位培训,为二实验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建校以来,学校有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李涵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李璇老师被评为“河南省师德标兵”。蒋倩、张瑞、王涛、马洁、关军5位老师分别获得了语文、物理、历史、地理学科的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王然等20余位老师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均获一等奖;多名教师在省、市级的课改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做示范课和公开课。2005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省总工会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在初中组仅设3名特等奖的情况下,倪鹤英、王丽英老师分别取得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特等奖,并因此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转变观念,构建有特色、高效率的课堂
学校认识到,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必须以尊重人的差异为前提,以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为目的,努力开发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特别是在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寒暑假补课之后,学校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制度,帮助教师及时地完成转变,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的眼球,实现在有限教学时间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一开始刚性地、强制性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行为,到后来教师积极、主动、大胆地尝试,学校教师呈现出来的变化令人欣喜。石振华老师把作文课堂搬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让学生借助网络,实现同伴大规模相互阅读和相互批改,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不仅从中得到了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在网络环境的交互中分享了他人的观点,学会了鉴别欣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关军老师的《南极》《叩开宇宙之门》地理学科网络课程,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到冰天雪地的南极、浩瀚无垠的宇宙去探索神秘的世界,在虚拟的时空中纵横驰骋,漫游宇宙。《线条画》是学校自主开发的美术校本课程,在学校多次接待的美国中小学校长、教育官员访华团及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学生现场完成的线条画赢得了外宾的交口称赞,被外宾争相收藏。新华网河南频道首页还专门为学校制作了两期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学生线条画画展专栏。
学校倡导“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积极构建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有效课堂,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各种竞赛和中招学业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师生英语对抗赛、《挑战800》等栏目的活动,均夺得最后阶段的冠军,为学校和河南省争得了荣誉。2007年,学生创作、表演的《温暖的月亮》《学跳华尔兹》《明天要开家长会》,以剧情贴近生活实际、表演真实细腻、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分别获得河南省首届“校园情景剧大赛”一、二、三等奖。
整合资源,让创新成为工作常态
二实验的课程资源整合是从2003年春天开始的。在实际教学中,现行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目前学生在发育过程中性成熟提前的实际情况。学校认为,对于孩子在青春期产生的对异性好奇的心理,只能科学疏导而不能视而不见,于是李涵校长提出,打破男女界限,给男女生们一起开青春期讲座。当时不少教师不理解,怕出问题。在一次次讨论中,大家逐步统一思想: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那么多,我们不引导他们从正常的途径接触科学的知识,他们就会通过不良的途径接触有害的信息,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第一次青春期教育整合课由生物和政治教师分别在演播室进行专题讲座,学生在教室集体收看。生物老师主要负责讲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知识部分,特别是侧重于一些课本中涉及较少的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简单的处理方法等;政治老师则主要从心理方面做好引导,解决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个讲座在学生和家长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得到了心理学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也没有任何意外风波发生,成为学校青春期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尝到了整合资源的甜头后,各学科老师的积极性渐渐提高,纷纷开始了新的尝试。几年下来,从最初学科内的教材整合课到现在跨学科整合的《理化生实验器材的使用》《语文、英语语法课》、《黄河》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形成了“学科内整合教学资源”和“多学科专题整合教学资源”的学校教学特色。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又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从原来校本课程《线条画》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衔接教学》《名著阅读与赏析》《数学思维课》《数学阅读课》《宇宙》《南极》《作文》等众多校本课程的百花齐放。面对这些成绩,主管教学的刘新平副校长说:“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创新就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常态。”
别出心裁的德育活动,放飞孩子理想人生
“学生是最有潜力的个体,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如何使我们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是我校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我校在开展才艺展示、篮球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德育途径。”李涵校长满面笑容地谈起学校的德育活动。
每一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学校都会举行“在校旗上签字”的仪式,每个学生都郑重地在校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从此学校的荣誉就由大家共同承担;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都会把毕业证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向他们逐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开展“赏识教育快乐营”活动,在“信任背摔”“同起同坐”“穿越电网”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了承担责任、信任伙伴,增强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和梦想;组织才艺展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明白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组织“图书漂流”,使知识低成本地在校园内流动,传递诚信,传递和谐;协同湖南卫视拍摄《变形记》,并设立“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爱心基金”,让学生懂得付出比索取更快乐……这些活动的开展,就像一道道“精神”美食,成为学生紧张学习之余的期盼,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乐园。“思考深,教学活”,省教育厅李敏副厅长曾这样评价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
2006年,教育部第八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到二实验进行了参观交流。在听了李涵校长向研修班的50多位校长所做的学校工作介绍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戚业国副主任感慨地说:“他们是在用心办学、用爱办学,我走过1000多所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用心打造的高品位的精致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探索与创新的实验学校!”2008年年初,湖南卫视《变形记》剧组在学校完成拍摄工作之后,剧组的韩编导发自内心地说:“这是一次令我们大家难忘的拍摄经历。走过了全国各地这么多学校,二实验是我们在制作《变形记》节目过程中看到的最优秀、最具有人文关怀的学校。我真想把我的孩子也送来上学。”
李涵校长说:“一位作家说过‘让孩子们的心灵飘扬’,而我想说,让孩子们的心灵阳光灿烂。我们希望能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办成一所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理念的独特的学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追求高尚的人生,让孩子自由地体验和感悟,成为具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