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小学语文古诗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改变传统古诗词诵读教学这种生硬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古诗词诵读教学从入耳入目的读、入情入境的读、入心入神的读方面进行探讨,为小学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策略
  在今天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古诗词的诵读上。以读为重点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正是顺应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潮流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可是,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教师引导孩子诵读古诗词的效果并不理想。看来只知道重点读还不够,还要知道怎样读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一线,听到老师们这类课的机会很多,每年少说也有几十节,教学这类课老师们大多采取是泛泛而读,机械重复地读,没有读出层次,没有读出深度和广度,没有把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情境里,这样的诵读怎么能让孩子们较好地理解古诗词呢?苦思冥想,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诵读尝试。
  一、入耳入目的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从生理角度看,运用好视角听角在内的所有感觉器官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朱熹说:“凡读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由此可见,最初的读必须读准确,读通顺。有了读准读通这个基础,后面的诵读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在一遍又一遍入耳入目的朗读中,眼睛看清,耳朵听准,不断校正误读,突破难读的地方,让学生读得字正腔圆,借助古诗词语言的跳跃性,富于节奏的音乐性,去叩响孩子的心门打动孩子的心灵。使古诗词的诵读产生奇妙的音乐效果,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入情入境的读,感受古诗词意象美
  古诗词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只有想方设法把学生带进五彩斑斓情境世界,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意象美,入情入境地读就是最好的办法。如何入境?情境之门在哪儿呢?这可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打开情境之门的金钥匙没有找到,学生只能徘徊在门外。于是乎只能安排学生全班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和个别读,这样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看似花样翻新的课堂表演,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耗费教师的精力,结果得不偿失。
  诗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挖掘诗眼寻找意象再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进入到诗的优美境界里。何为“意象”?简言之就是借物抒情。举个例来说一下,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露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是象,而桃花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的景象就是“意”,“桃花”這个这象一旦读出,学生的脑海里立刻会呈现出桃花历乱李花香,柳色青青春意浓的景象。又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黄昏”是象,对时间飞逝年华易老的慨叹是“意”。抓住这些客观物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开启古诗情景境之门,感受古诗词意象之美。诵读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必须边读诗边想,让客观物象不断在大脑中放电影似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脑海里出现一幕又一幕生动真切,细腻而鲜活的意象画面,学生自然会进入到诗词的情境里,享受诗词意境带来愉悦感觉,快乐地学习祖国的经典文化,慢慢地诗词就读懂了。
  三、入心入神的读,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美
  在读正确,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分出层次读,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诵读。入心入神的读意义在于读透、读化,所谓读透读化就是彻底理解,层次已经上升到理解字面以下的意思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此时的诵读已经注入自己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入心入神的读也是用生命投入去读,开启大脑想象的闸门,站在艺术的高度去读,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亦音、亦画、亦情、亦理,古诗词的色彩美、音乐美、意境美已经相互融为一体,此时的读已经转化为对艺术的鉴赏。
  用一种积极的生命投入去读诗词,读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学生全部的审美体验,充盈的审美激情将会被全部调动起来,学生仿佛游离于星光璀璨、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里,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充分享受着诵读诗歌的艺术美感,从诗词诵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以读为本,吟诵不能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环节,应该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从头至尾全线贯穿,吟诵为一条主线,带着形象读出形象,带着感情读出感情。只有这样诵读,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导课外阅读,扩大语言积累的数量
  首先,以文为线,扩充相同内容的诗文或诗歌的写作背景。例如,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一文时,可补充同类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其次,以人为线,扩充诗人的其他作品,了解诗人的诗风。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可组织学生把学过的大量“李诗”归类、整理,体会其豪迈的诗风和浪漫主义情怀。此外,在教学现代文时,也可以扩充古诗,对比照应,促进语言的积累。例如,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引入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不仅便于理解文章,更实实在在扩大了对诗歌的积累量。以教材的点带动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扩充相关资料,从而拓展学生语言积累的数量,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使教材增值,让教材丰富和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开发课程资源,用活教材的一种体现。
  总之,诵读古诗词,我们不单对孩子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予以重视,我们更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铸就每一个孩子健康完美的人生,体现了我们教师工作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新璋.诗词鉴赏概念[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涂培源.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3]王崧舟.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J].视频讲座.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的研究》(课题号:2017B195)的相关论文成果。
其他文献
计算思维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思维显得更为的重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计算思维成为
动作示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通过观看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迅速掌握体育动作的要领,同时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对体育学习
  目的:探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对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结果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76例;2次治
文章介绍了中本贯通的概念和实施中本贯通的背景。基于课程有效衔接是实施中本贯通的关键因素,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中本贯通;英语;课程衔接  1 引言  所谓“中本贯通”,是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简称,即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院校“3+4”分段衔接、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专门人才的简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摘 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前提,只要我们教师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发挥语言的魅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奖惩;距离;语言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是的,只有不断摸索如何在课堂上能够
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下一个阶段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长时间以来小学英语教学都是教育部门重点关注
社会在不断的改革变化之中,相关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接受创新和整改,更好地符合新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
  目的:回顾分析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治疗的重度拇外翻患者,其中43例69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患足
会议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度上仍收效甚微.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