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理论视角,面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实务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掌握和使用谨慎性原则,能够从容应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避免风险损失扩大,或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而在实践应用中,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其竞争也日渐激烈,经营风险也随之提高,造成客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投资者,更为关注与不确定性信息有关的风险提示。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以谨慎性原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作用及利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其在会计实务中的现实问题,并藉此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会计 实务会计 谨慎性原则 利弊 实践 措施
谨慎性原则源自于财产托管人为解除其受托责任而采取的策略,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转向,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转化为将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相关利益人,因此,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一项修订性的原则,其作用在于对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和可靠质量特征予以揭示。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多,如破产倒闭、恶意竞争、金融危机、技术进步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等情况,正是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利用谨慎性原则对风险和损失等隐患做出充分的预估,以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但谨慎性原则也如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将危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其可比性,甚至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一)低估存货
企业的存货价格是根据历史成本计算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货价格却很难一成不变,特别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造成存货的市场价格一落再落,再加之损毁、产品落后陈旧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存货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若还按历史成本计价,对于企业资金周转显然不利,往往使企业不得不虚报资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这违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二)加速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规定:对于折旧方法,企业应依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润预期实现的方式加以选择,可采用年数总和、双倍余额递减以及年限平均、工作量等方法。前两种方法也被人称作“快速折旧法”,或者是“加速折旧法”。其中,快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固定资产在早期使用时提取更多地折旧,虽然当期利润有所减少,成本费用增加,但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大量资金,使资金的周转和循环速度加快,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因设备更新速度快而造成设备提前报废带来的巨大损失。
(三)提取坏帐准备
赊销行为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采取的主要的业务销售方式,其结果是很难将应收款项全部收回,从而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现实中,对于坏账损失,一般采用直接转销和备抵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应收款项中极有可能存在坏账损失的风险,但可以采取计损坏账准备措施,避免虚增利润和资产,这样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然而事实上,企业通常准备额较低,只按照千分之三到五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明显坏账准备的金额不足,从而无法实现谨慎性原则的目标。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利弊分析
(一)谨慎性原则实务中应用的优点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现象的发生,体现出公平、公允的精神,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资产计提的项目,如无形资产减值、存货跌价、短期投资跌价、固定资产减值以及长期投资减值等准备项目。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高估的行为无异于雪上加霜,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所以,企业在预计未来损失时,采用谨慎性原则,则可以防止虚增资产,避免浮夸林润,从而有效保护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这种资本保全制度的体现,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谨慎性原则实务中应用的缺点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缺点主要集中在下述几点:其一,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多数企业不愿意采纳;其二,其无法体现整个的会计期间,仅反映某一时间节点,以计提坏账准备为例,即只能稳定本期利润,而无法避免以后的会计期间产生利润反弹。其三,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其规定存在差异性,导致企业因为选取稳健而致使其利润虚减,以“当期产品保修费用”为例,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该费用可在本期产品销售中提取;但税法规定不同,其要求抵扣应得税。这样一来,增加了本期费用,但未抵减相应的所得税,从而产生虚减本期利润的现象。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现实问题
(一)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倾向性较强,当期利润谨慎,而下一期却缺乏谨慎。以“存货”为例,本期利润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其计算偏低,降低了期末存货价值,造成后期销售成本较低,从而利润强力反弹。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期末存货所占资产比例较大的企业来说,显然是操纵利润的首选措施。因此,企业某一会计年度大量的呆滞存货可能被注销,为冲销巨额的存货成本,从而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而第二年企业就能够获得巨额的净利润。该盈余管理的实现,只需要通过低估计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即可,无需下一年度巨额的冲回减值准备,且很难被人发现。同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际操作,使得会计信息难以验证。比如,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对于接受捐赠的有形、无形的资产,若无发票账单或活跃的市场,入账时应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何计算,怎么确定,按多少计算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多大合适,这些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判断力的高低。
(二)受制于现行税法制约
根据权责发生的原则,产品保修费用可从当期产品销售中扣除,但税法规定其只能从实际发生时应税所得之中计提,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当期的费用,也未能抵扣相应的所得税,最终只是虚减了当期的利润。 (三)受制于现行融资制度
上市公司配股必须符合现行制度的要求,其年净资产回报率底线为不能低于6%,三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配股是其主要的筹资手段,因此,已处于配股资格边缘的上市公司,往往将配股作为其主要的工作和目标。然而,由于公司董事会具有提取资产准备的决定权,致使未能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比如,销售价是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若企业或公司不提存货跌价准备,而是提高此类存货的价格,并进行少量的销售,这样一来,保证了利润在配股条件之上,反之亦是如此。其他准备金的提取,同样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而会计人员则无法对其完全搞清楚。谨慎性原则在此情况下,很难实现其本来的目的,反而使企业能够“调节”当期的利润。
基于上述可知,谨慎性原则存在自身的矛盾,其既能够限制企业虚增利润,从而使资产和利润的客观性更强,企业实力也进一步加强;也能够使得企业利润“水分”被挤压,但企业获得利润同时又因谨慎性原则的滥用被过度压低,从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会计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优化建议
(一)拓宽谨慎原则的适用范围
谨慎性原则“度”的把握,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关键,无论是过度运用,还是运用不足,都无法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优势,无法真正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得企业决策因会计虚假信息而发生偏离。一个可行方案,能够平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从而最大化谨慎性原则的优点,限制其缺陷的扩大。当然,这个度的把握,掌握在会计人员的手中,故而需要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能够真正领会谨慎性原则的精髓,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的制约因素。换言之,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了谨慎性原则度的把握。
(二)减少与税收政策之间差异
为减少企业实行谨慎性原则的麻烦,建议在国家财政承担范围之内,适当缩短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之间的距离,在会计制度许可范围,允许各企业选择合适的提取准备金的比例和方法,再经税务部门备案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可在税前列支。
(三)妥善解决与其他原则冲突
运用谨慎性原则时,要正确处理与其它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如可靠性、客观性、可比性、配比性、相关性以及权责发生制。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时间点,都决定了企业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不尽相同,何时应用谨慎性原则,使用范围和程序如何确定,也各有不同。因此,运用时首要充分分析实际的冲突情况,充分披露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等信息是至关必要的。
(四)最优化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目前,国内各企业行业逐步完善了市场体系,各种证券期货、房地产、生产资料和产权等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为此,各相关部委和省级政府应随之建立健全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完善其市场信息报价系统,参照人民银行的汇率公布体系,定期在指定范围内对外公布或一省的所有商品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各企业在计价存货、投资时能够全线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
除上述外,笔者认为所有优化建议的基础,都应以有条件性的使用谨慎性原则为前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操作的随意性,避免主观判断,而且还能进一步减低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譬如说,将降低预销价格;将增加制作和销售存货的成本费用,并且规定,只能在限制的范围之内应用存货市价。这样一来,由于约束条件的存在,客观前提成为谨慎性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从实际效果来看,有助于减少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一系列新准则解释的发布,扩大了选择会计政策的自主权,如何选取适当的谨慎性会计政策、如何计提折旧、如何计价存货、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确认本期费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大环境下的谨慎性原则应用,首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会计实务中把握好“度”,适度运用谨慎性方式和程序,促其真正反映谨慎性会计的实质。
参考文献:
[1]何丽.分析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9(22)
[2]李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1(12)
[3]刘亚新.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4]陆悦.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6)
[5]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09(07)
[6]冯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
关键词:会计 实务会计 谨慎性原则 利弊 实践 措施
谨慎性原则源自于财产托管人为解除其受托责任而采取的策略,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转向,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转化为将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相关利益人,因此,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一项修订性的原则,其作用在于对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和可靠质量特征予以揭示。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多,如破产倒闭、恶意竞争、金融危机、技术进步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等情况,正是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利用谨慎性原则对风险和损失等隐患做出充分的预估,以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但谨慎性原则也如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将危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其可比性,甚至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一)低估存货
企业的存货价格是根据历史成本计算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货价格却很难一成不变,特别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造成存货的市场价格一落再落,再加之损毁、产品落后陈旧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存货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若还按历史成本计价,对于企业资金周转显然不利,往往使企业不得不虚报资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这违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二)加速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规定:对于折旧方法,企业应依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润预期实现的方式加以选择,可采用年数总和、双倍余额递减以及年限平均、工作量等方法。前两种方法也被人称作“快速折旧法”,或者是“加速折旧法”。其中,快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固定资产在早期使用时提取更多地折旧,虽然当期利润有所减少,成本费用增加,但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大量资金,使资金的周转和循环速度加快,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因设备更新速度快而造成设备提前报废带来的巨大损失。
(三)提取坏帐准备
赊销行为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采取的主要的业务销售方式,其结果是很难将应收款项全部收回,从而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现实中,对于坏账损失,一般采用直接转销和备抵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应收款项中极有可能存在坏账损失的风险,但可以采取计损坏账准备措施,避免虚增利润和资产,这样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然而事实上,企业通常准备额较低,只按照千分之三到五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明显坏账准备的金额不足,从而无法实现谨慎性原则的目标。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利弊分析
(一)谨慎性原则实务中应用的优点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现象的发生,体现出公平、公允的精神,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资产计提的项目,如无形资产减值、存货跌价、短期投资跌价、固定资产减值以及长期投资减值等准备项目。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高估的行为无异于雪上加霜,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所以,企业在预计未来损失时,采用谨慎性原则,则可以防止虚增资产,避免浮夸林润,从而有效保护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这种资本保全制度的体现,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谨慎性原则实务中应用的缺点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缺点主要集中在下述几点:其一,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多数企业不愿意采纳;其二,其无法体现整个的会计期间,仅反映某一时间节点,以计提坏账准备为例,即只能稳定本期利润,而无法避免以后的会计期间产生利润反弹。其三,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其规定存在差异性,导致企业因为选取稳健而致使其利润虚减,以“当期产品保修费用”为例,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该费用可在本期产品销售中提取;但税法规定不同,其要求抵扣应得税。这样一来,增加了本期费用,但未抵减相应的所得税,从而产生虚减本期利润的现象。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现实问题
(一)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倾向性较强,当期利润谨慎,而下一期却缺乏谨慎。以“存货”为例,本期利润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其计算偏低,降低了期末存货价值,造成后期销售成本较低,从而利润强力反弹。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期末存货所占资产比例较大的企业来说,显然是操纵利润的首选措施。因此,企业某一会计年度大量的呆滞存货可能被注销,为冲销巨额的存货成本,从而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而第二年企业就能够获得巨额的净利润。该盈余管理的实现,只需要通过低估计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即可,无需下一年度巨额的冲回减值准备,且很难被人发现。同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际操作,使得会计信息难以验证。比如,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对于接受捐赠的有形、无形的资产,若无发票账单或活跃的市场,入账时应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何计算,怎么确定,按多少计算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多大合适,这些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判断力的高低。
(二)受制于现行税法制约
根据权责发生的原则,产品保修费用可从当期产品销售中扣除,但税法规定其只能从实际发生时应税所得之中计提,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当期的费用,也未能抵扣相应的所得税,最终只是虚减了当期的利润。 (三)受制于现行融资制度
上市公司配股必须符合现行制度的要求,其年净资产回报率底线为不能低于6%,三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配股是其主要的筹资手段,因此,已处于配股资格边缘的上市公司,往往将配股作为其主要的工作和目标。然而,由于公司董事会具有提取资产准备的决定权,致使未能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比如,销售价是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若企业或公司不提存货跌价准备,而是提高此类存货的价格,并进行少量的销售,这样一来,保证了利润在配股条件之上,反之亦是如此。其他准备金的提取,同样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而会计人员则无法对其完全搞清楚。谨慎性原则在此情况下,很难实现其本来的目的,反而使企业能够“调节”当期的利润。
基于上述可知,谨慎性原则存在自身的矛盾,其既能够限制企业虚增利润,从而使资产和利润的客观性更强,企业实力也进一步加强;也能够使得企业利润“水分”被挤压,但企业获得利润同时又因谨慎性原则的滥用被过度压低,从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会计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优化建议
(一)拓宽谨慎原则的适用范围
谨慎性原则“度”的把握,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关键,无论是过度运用,还是运用不足,都无法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优势,无法真正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得企业决策因会计虚假信息而发生偏离。一个可行方案,能够平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从而最大化谨慎性原则的优点,限制其缺陷的扩大。当然,这个度的把握,掌握在会计人员的手中,故而需要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能够真正领会谨慎性原则的精髓,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的制约因素。换言之,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了谨慎性原则度的把握。
(二)减少与税收政策之间差异
为减少企业实行谨慎性原则的麻烦,建议在国家财政承担范围之内,适当缩短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之间的距离,在会计制度许可范围,允许各企业选择合适的提取准备金的比例和方法,再经税务部门备案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可在税前列支。
(三)妥善解决与其他原则冲突
运用谨慎性原则时,要正确处理与其它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如可靠性、客观性、可比性、配比性、相关性以及权责发生制。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时间点,都决定了企业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不尽相同,何时应用谨慎性原则,使用范围和程序如何确定,也各有不同。因此,运用时首要充分分析实际的冲突情况,充分披露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等信息是至关必要的。
(四)最优化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目前,国内各企业行业逐步完善了市场体系,各种证券期货、房地产、生产资料和产权等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为此,各相关部委和省级政府应随之建立健全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完善其市场信息报价系统,参照人民银行的汇率公布体系,定期在指定范围内对外公布或一省的所有商品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各企业在计价存货、投资时能够全线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
除上述外,笔者认为所有优化建议的基础,都应以有条件性的使用谨慎性原则为前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操作的随意性,避免主观判断,而且还能进一步减低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譬如说,将降低预销价格;将增加制作和销售存货的成本费用,并且规定,只能在限制的范围之内应用存货市价。这样一来,由于约束条件的存在,客观前提成为谨慎性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从实际效果来看,有助于减少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一系列新准则解释的发布,扩大了选择会计政策的自主权,如何选取适当的谨慎性会计政策、如何计提折旧、如何计价存货、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确认本期费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大环境下的谨慎性原则应用,首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会计实务中把握好“度”,适度运用谨慎性方式和程序,促其真正反映谨慎性会计的实质。
参考文献:
[1]何丽.分析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9(22)
[2]李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1(12)
[3]刘亚新.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4]陆悦.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6)
[5]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09(07)
[6]冯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