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内所行使的一套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造成对教师的一种固化现象。教师在刚进入课堂---这个教师表演的“舞台”时,教师需要运用权威来迫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自己身上。教师的权威建立之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这种权威,使这种权威的作用能够发挥的时间更长。教师在表演---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讲授技巧可以使学生如痴如醉。
【关键词】教师角色;权威;博弈;权利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70-01
一、教师角色内涵界定
教師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内所行使的一套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造成对教师的一种固化现象。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是从社会价值层面上来理解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规范的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实际上忽视了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个体的主观创造性,既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者”自主创造性的发挥。
(一)教书育人: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定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的分离、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步确立起来,教育内容不再是单一的道,教师也不再单纯是道的载体,而是强调文学渊博者为师、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职,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甚至被认为是救国、强国的主力军。
这里所论述的教师角色不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转向为整个社会服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通过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是社会与教育变革带来的重大进步。可以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看法中看出来,人们仍然强调其社会工具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的职业行为主要在其职业伦理规范内进行,教师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惟恐自己的言行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不相符。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教师作为人的尊严与欢乐没有得到满足,作为人的生命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实际上教师角色的外在社会价值与内在的自我发展价值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从而影响了教师潜能的发挥和作为人完整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赢得性角色:教师角色自我发展的超越
赢得性教师角色,是指教师通过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角色规范,赢得角色地位,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感觉,此时的教师角色价值是生命取向的。教师感觉自身行为未达到其所担任角色的要求,甚至是不称职的。教师要主动去赢得自己的角色地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成为教材的建构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基础上,也就是要求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没有教师生命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生命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找回主动,才能赢得教师角色的意识,才能唤回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养,教师的角色才能从根本上发生变革。
(三)初入课堂——“权威”角色
教师在刚进入课堂——这个教师表演的“舞台”时,此时的观众席——学生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然而,树欲动而风不止,教师需要运用权威来迫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自己身上。此时的权威不仅仅是教室作为教师所拥有的师道尊严,还包括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博弈,教师这个“演员”想尽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而学生却无时不刻的想挣脱,摆脱这种控制。他们对这种控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
当然,这种摆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这种代价不是每个“观众”所能够承受的。于是,一部分观众--学生选择了妥协,成为了博弈的失败者。而这种失败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教师这个唯一的“舞台演员”对这些博弈的“失败者”实行一种收买策略,对其提出精神鼓励,把他们树立为道德的榜样。同时,对于那些正处于博弈过程中的学生实行更加“严酷”的惩罚措施,让他们看到继续博弈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二、课堂进行时——多种角色的转换
教师的权威建立之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这种权威,使这种权威的作用能够发挥的时间更长。教师在表演---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讲授技巧可以使学生如痴如醉。教师维持权威所依靠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此时的过程不再是一种博弈的过程,而是一种欣赏的过程。教师--这个舞台的演员是站在知识的最高点上来“挥洒”自己的智慧花瓣。这个过程好比是爱神在天空中铺洒爱一样。作为观众--学生当他们沐浴在智慧花瓣中的时候,事实上,他们已经被俘虏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通常是要与观众来进行互动的,但是他们被限制在舞台,无法感受到观众的真实感受,然而,教师--这个演员却非常特殊,他可以完全不受舞台的限制,与学生--这群特殊的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交流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教师可以站在舞台上,也可以行走在观众之中,用充满爱意的眼神与观众来交流。互动对于学生--这群特殊的观众来说,有点为难,因为教师之前的权威角色,他们大都不敢甚至是怕和教师--这个“演员”来进行互动。但我们说教师--这个演员有些特殊,他可以迫使学生与他进行互动,也可以对学生的互动提出自己的期望,如果与学生的互动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他可以继续进行互动,同时,对上次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课堂结束——印象管理
接近表演的尾声,教师--这个“霸道演员”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保持他的这种权威,而是如何消除这种权威带来的消极影响。此时的师生之间不再是一种博弈,也不是一种欣赏。教师通过之前的种种活动,成功的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教师的话来说: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此时的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通常教师采取的做法是与学生来讨论课下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方式,教师对于此也是乐此不彼。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平等,而是一种重大的“责任”。
经过一节课上教师角色的轮流转换,其实,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印象是多元的,他们对于如何认识教师的“真面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时印象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摒除那种权威角色的印象,竭力保留与学生平等交流的知识传授者角色、组织者角色、交流着角色、互动者角色。学生只有通过保留这些角色,才能对教师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扮演教师这个角色。
参考文献
[1]托尔.戈夫曼著,黄爱华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耿国彦.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J].教育发展研究2007.5B,23—26.
【关键词】教师角色;权威;博弈;权利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70-01
一、教师角色内涵界定
教師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内所行使的一套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造成对教师的一种固化现象。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是从社会价值层面上来理解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规范的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实际上忽视了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个体的主观创造性,既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者”自主创造性的发挥。
(一)教书育人: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定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的分离、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步确立起来,教育内容不再是单一的道,教师也不再单纯是道的载体,而是强调文学渊博者为师、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职,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甚至被认为是救国、强国的主力军。
这里所论述的教师角色不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转向为整个社会服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通过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是社会与教育变革带来的重大进步。可以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看法中看出来,人们仍然强调其社会工具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的职业行为主要在其职业伦理规范内进行,教师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惟恐自己的言行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不相符。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教师作为人的尊严与欢乐没有得到满足,作为人的生命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实际上教师角色的外在社会价值与内在的自我发展价值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从而影响了教师潜能的发挥和作为人完整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赢得性角色:教师角色自我发展的超越
赢得性教师角色,是指教师通过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角色规范,赢得角色地位,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感觉,此时的教师角色价值是生命取向的。教师感觉自身行为未达到其所担任角色的要求,甚至是不称职的。教师要主动去赢得自己的角色地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成为教材的建构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基础上,也就是要求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没有教师生命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生命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找回主动,才能赢得教师角色的意识,才能唤回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养,教师的角色才能从根本上发生变革。
(三)初入课堂——“权威”角色
教师在刚进入课堂——这个教师表演的“舞台”时,此时的观众席——学生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然而,树欲动而风不止,教师需要运用权威来迫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自己身上。此时的权威不仅仅是教室作为教师所拥有的师道尊严,还包括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博弈,教师这个“演员”想尽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而学生却无时不刻的想挣脱,摆脱这种控制。他们对这种控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
当然,这种摆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这种代价不是每个“观众”所能够承受的。于是,一部分观众--学生选择了妥协,成为了博弈的失败者。而这种失败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教师这个唯一的“舞台演员”对这些博弈的“失败者”实行一种收买策略,对其提出精神鼓励,把他们树立为道德的榜样。同时,对于那些正处于博弈过程中的学生实行更加“严酷”的惩罚措施,让他们看到继续博弈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二、课堂进行时——多种角色的转换
教师的权威建立之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这种权威,使这种权威的作用能够发挥的时间更长。教师在表演---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讲授技巧可以使学生如痴如醉。教师维持权威所依靠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此时的过程不再是一种博弈的过程,而是一种欣赏的过程。教师--这个舞台的演员是站在知识的最高点上来“挥洒”自己的智慧花瓣。这个过程好比是爱神在天空中铺洒爱一样。作为观众--学生当他们沐浴在智慧花瓣中的时候,事实上,他们已经被俘虏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通常是要与观众来进行互动的,但是他们被限制在舞台,无法感受到观众的真实感受,然而,教师--这个演员却非常特殊,他可以完全不受舞台的限制,与学生--这群特殊的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交流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教师可以站在舞台上,也可以行走在观众之中,用充满爱意的眼神与观众来交流。互动对于学生--这群特殊的观众来说,有点为难,因为教师之前的权威角色,他们大都不敢甚至是怕和教师--这个“演员”来进行互动。但我们说教师--这个演员有些特殊,他可以迫使学生与他进行互动,也可以对学生的互动提出自己的期望,如果与学生的互动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他可以继续进行互动,同时,对上次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课堂结束——印象管理
接近表演的尾声,教师--这个“霸道演员”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保持他的这种权威,而是如何消除这种权威带来的消极影响。此时的师生之间不再是一种博弈,也不是一种欣赏。教师通过之前的种种活动,成功的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教师的话来说: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此时的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通常教师采取的做法是与学生来讨论课下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方式,教师对于此也是乐此不彼。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平等,而是一种重大的“责任”。
经过一节课上教师角色的轮流转换,其实,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印象是多元的,他们对于如何认识教师的“真面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时印象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摒除那种权威角色的印象,竭力保留与学生平等交流的知识传授者角色、组织者角色、交流着角色、互动者角色。学生只有通过保留这些角色,才能对教师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扮演教师这个角色。
参考文献
[1]托尔.戈夫曼著,黄爱华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耿国彦.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J].教育发展研究2007.5B,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