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过春天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在家当了近十年全职太太,白雪都快忘了自己念過导演系。以前看张暖忻导演拍的《南中国1994》,她也动过念。自己生在北方,长在深圳,眼看着泥瓦路被填平,再盖成高楼。这头的灯火渐渐赶上了对岸的璀璨。要是拍戏,一定得拍这座城。
  自由行开通后白雪做好攻略和父母去香港,中环的高楼、铜锣湾的商厦、维港的夜景……“先进”成为最直观的冲击。香港路窄且繁复,路人看到了帮忙指路,指不清还会热情带路。“受宠若惊”成为她第二个感受。
  深圳和香港早早埋在了白雪印象中,“跨境学童”命题出现,两座城市得以勾连。白雪经过两年的调研,创作出了佩佩——一个16岁的“单非家庭”少女:她在香港上学,回深圳过夜;既不属于香港,也不属于深圳,似乎两座城市都没有接纳她,她也无法融入两边的人群。在一次意外中,佩佩遇到了水客组织,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一场纠缠着青春、亲情、犯罪的成长拉开序幕。
  “她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属于当下这个时代,她身上是一个(时代的)切片,能够看到两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在这个切片中,“单非家庭”“二奶”“水客”“跨境学童”等极具时代特征的专属名词一一登场。
  2017年,白雪拿着那时还叫“分隔线”的剧本参加了第二届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进入五强。2018年,作品《过春天》出炉。粤语里,“过春天”是“去春天”。水客的行话中,过海关是“走水塘”,成功了就叫“过春天”。片名双关,佩佩的成长也是一次“过春天”。她身世的因种在白雪的成长期,结成的果成了白雪的处女作。十多岁的年龄差,划出港深剧变的沧海桑田。片里片外,佩佩和白雪一起过了春天。

终于没有泥泞的路了


  白雪1990年到深圳,深圳经济腾飞近在眼前。她和父亲先到了广州,广州火车站宽阔开敞。转车到罗湖,出站了外面还有水牛在吃草。她问父亲,“你为什么带我到农村来呢?”
  她读一年级,距学校车程一小时左右,唯一的路正在修,地上都是土坑;车上站不稳,膝盖摔得乱七八糟;下车了走一截,遇上大雨,裤子上拖泥带水。“那种画面一直停留在我脑海里,所以我看到张导演拍的《南中国1994》特别激动,没人讲过那个时光的故事。”
  小学还没毕业,路就修好了。修的路是滨河大道的一部分,而滨河大道是特区内的三条主干道之一,贯穿罗湖区和福田区南端。之后这个城市像按了快进键,高楼平地起,缓过神来人已经长大了,再看看,小时候的家已是福田CBD的一部分。“每回去一次,深圳对我来说就陌生一次。但那时候你不关注这些,你不自知,你只会知道路修好了,终于没有泥泞的路了。”
  那时的深圳广东人占多数,小学和初中粤语是主流语言,白雪来了半年已经可以和楼下的小朋友说粤语。深圳的商业氛围和语言一同进入白雪的生活。周围的谈话通常与钱有关,股票、房子、车子……很多话题离她很远,但总在耳边。五年级,父亲问她要不要学书法,她反问一句“学书法以后能赚钱吗?”“这是这个南方城市的思维方式,一切事情以利益最大、效率最高为出发点。做事就针对事情本身,直接明了。”当她创作剧本时,需要给佩佩安排一条动作线,她很快想到了“做水客赚钱”。
  进入青春期,白雪常看香港杂志《YES》,电视播着翡翠台TVB剧集,收音机放着香港电台粤语歌,香港明明很远,但“这些加起来,觉得和那个城市很近了”。
  香港回归前夜,深圳的中小学生站在深南大道上欢送驻港部队离深入港,参与历史性的一刻。白雪拿着红旗,看着绿色的敞篷军车从面前驶过,车上军人行礼,他们大喊着“欢送欢送,热烈欢送”。12岁的她遏制不住地兴奋,和朋友们闹了一夜。
  两地的沟通并不像修路一样,填好坑就是坦途。在这一时期,港深交流开始增多。福田区一些村落靠近皇岗口岸,因出入境便利,引来了往返深港两地的货柜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装修工人、小摊贩等群体租房暂住。他们在香港的收入属于底层,但在当时的深圳是中上层。“香港上班、深圳花钱”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他们与深圳本地的女性结合,生下的孩子成为“单非家庭”的成员,到了读书年龄,这些孩子境学童”。
  “我们看到一些报道,文字冰冷,但我觉得背后个体情感交流一定是有温度的。就像佩佩的父母。他父亲,因为年少时候犯下的一些错误,这一生都在承受非议。他跟女儿吃顿饭不知道说些什么,他跟原配吃饭看到女儿了也不能说什么。母亲也是,独自带孩子,无助但坚强。双方家庭都知道彼此存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常人难以理解,但确实存在着,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每个都饱含深情。但把这件事情撕扯得这么直白,感觉像揭伤疤,我没有那么敢面对现实,也觉得要顾及活着的人。”
  这些媒体多番报道的故事成为佩佩的原生家庭,从出生那一刻起,她的每段成长都注定磕碰。“她的父母的关系就是上个世纪的遗产,她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她的香港,最南只到旺角


  影片中的佩佩已经16岁了,她已经当了多年“跨境学童”,每天出入罗湖口岸,住在当年香港父亲在罗湖买的房子里。她读了一所并不算好的学校,迟到只用登记名字,想逃课假装家长请假就可以糊弄过去。她和闺蜜计划着一次去日本的旅行,为此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
  在一场内地游客与香港服务员的争执中,佩佩不堪其扰躲到门外,同事边抽烟边问她“你住哪儿?”她几乎没犹豫就回答了“很远”。而事实上,在日常对话中,“深圳”之类的词语,很少在佩佩嘴里出现。
  白雪在持续两年的调查中发现,身份认同是跨境学童面临的重要命题。她本想将佩佩定位成一个小太妹,但调查对象对她说,“怎么可能,在别人的地盘诶。”“别人的地盘”触动了白雪,她再问对方觉得自己是哪里人,得到的回答是一句暧昧的回应。“他们心底的部分会暴露出来,这是潜藏在人物意识深层的、不认同自己身份的那部分。这也是我最想抓住写故事的理由。”目前,每天往返深港读书的跨境学童有3万左右。   白雪安排的动作线在佩佩身上产生了作用。她被水货组织的头领花姐看上,成为了其中一员。佩佩安静乖巧,存在感弱,同时反应敏捷、思维迅速,加上自由过关的身份,是偷运货物的最佳人选。时值苹果手机风靡,内地需求量大,花姐货物供不应求,佩佩经过三四个月锻炼,成了熟练工。
  佩佩上学在粉岭,工作在上水,下一站罗湖。至此,白雪构筑的“上水社区”有了雏形。“香港北区和中环的人是两个世界,”花姐饰演者、香港人江美仪被剧本吸引而参演,长期生活在港岛、九龙南部的她直言这个香港不曾想象。但这个香港几乎是佩佩的全部,“对佩佩来说,她的世界最多到旺角。她的阶层决定她接触不到再往南的香港,她过不去了,又有什么必要去呢?”白雪说。
《过春天》剧照

  这个略显尴尬的区域构建了佩佩的生活。每天维多利亚港灯光亮起,红磡站就会挤满往北港的人,乘客在大围开始大量下车,至此宣告正式进入了“北区”。沙田、火炭、大埔墟、太和、粉领……这些部分香港人都陌生的地区居住着大部分的香港平民。
  上水离罗湖口岸只有一站路,为了省下运输成本,水客们的仓库多建于此。佩佩常在这里出没。拍上水的戏份之前,佩佩饰演者黄尧在这儿走了整整一天。出地铁站后,香烟味扑鼻而来。站旁的停车场停满单车,站口的人或站或坐,卖着“一卡两通”的电话卡,地上摆着黑色塑料袋装好的各式奶粉。
  地铁站旁边是一条长长的天桥,勾连太平村、彩园村等周边几个屋村,下方的新丰路是香港难见到的四车道,不停歇的大巴在红绿灯前走走停停,它们一路往北,驶向深圳,也有的风尘仆仆,过江而回。这里空旷又嘈杂,作为香港的“北大门”,是大量内地过客购物的第一站。作为香港人忽略的北部地区,这里又因租金相对便宜吸引了大量香港居民。观塘线、广九直通车、西九龙高铁……数十班车次一辆接一辆,左右大道的引擎声持续轰鸣,路边贩子的叫卖不绝于耳,普通话夹杂粤语混合各地方言从四面八方冲入耳朵。沿街店铺不到8点半已悉数关闭,只剩药房、商场、超市和麦当劳亮着光。活色生香的港岛九龙夜晚却还未开始。
  彩园村中央的小广场坐满了人,他们讨论着日常。广场没有路灯,人们面目模糊,笑声清晰——这是他们一天最悠闲的时刻。广场旁边的麦当劳漏出了招牌,却只有m、c、d和l几个字母亮着。有些暗淡的白光与香烟的火星辉映,钩织出再平常不过的夜。“大家都很不想回去面对那个狭隘的居住空间吧。这也是因为香港面积比较小,人越来越多。人们真的會去找方法排解。”白雪说。
  广场外的世界是另一番景象:满大街的人都在低头装箱,忙着打包,走动的人行色匆匆,忙着购物,有时他们抬头看一眼,眼神里写满了不耐烦。“大家都很警惕,特别匆忙,比都市里还要忙,没有一点闲暇。”黄尧回忆。
  在这样的氛围中,佩佩开始了工作。她希望受到花姐赏识重用,代价是不断在犯罪边缘试探。她与闺蜜男友、同伴阿豪的感情日益升温,青春期的躁动迎面而来。父母各自不清不楚,家庭依旧一团乱麻。在香港人不知的香港、深圳人不屑的深圳,她找到了难得的存在感。为了保持这份存在感,她一次次“过春天”,在三重压力下寻求喘息。
  “她其实表层的原因就是赚钱去日本,然后觉得(运水货)这事似乎可以自己干,做了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毛线球越滚越大,后来就不在她的控制范围内了。她也控制不住内心的膨胀,她喜欢了别人,这些东西都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当然这一切都是泡影,到最后都会幻灭。”白雪说。

这就是香港啊


  佩佩最后一次“过春天”以被警察逮捕告终,母亲将她保释出来。她得以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以及与家庭的关系。工作的春天过完了,轮到生活和心灵“过春天”。全片倒数第二个镜头,佩佩去海边放了一条鲨鱼。在黄尧看来,这是佩佩与自己的和解。“有时候,这种和解不是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是哪一边的人。而是对生活的释怀和理解,对妈妈生活的理解和认可。我就是我,最特别的我。”
  白雪去香港采风时,在一个离岛码头看到一头搁浅的鲨鱼。“挺震撼,庞然大物很可怜的搁浅在这儿,印象很深,成为我记忆中的一个符号,在写剧本的时候我就想把它写进去。”她为此查了鲨鱼的特点,发现鲨鱼生性胆小,独居深海。片中鲨鱼成了重要的意象,佩佩闺蜜家养了鲨鱼,阿豪身上有鲨鱼文身,最后放的也是鲨鱼。“鲨鱼跟佩佩产生了联系,她也向往自由。在闺蜜家看到缸里的鲨鱼,感觉被困住了。她和鲨鱼都向往更大的天地。”
  那是一个在白雪看来十分值得解读的镜头,佩佩放生鲨鱼的小码头,旁边是连通深圳和香港的跨海大桥,这次换了这边有些荒凉,对面的深圳万家灯火。十多年的沧海桑田,好像都在里面。
  影片最后,佩佩和母亲一起去爬香港的飞蛾山,到山顶,母亲对着眼前的林立高楼,叹了句“这就是香港啊”,佩佩看了她一眼,影片闭幕。“她理解到她妈妈了。她妈妈呢,不是没来过香港。那是对她人生的一个感慨,原来没有在这样一个高度看这样的香港,上来之后觉得这就是香港,就是我曾经那么渴望进入的城市。”
  这句话白雪调研时,跟自己说过很多遍。她让朋友带着去了趟薄扶林村。港岛西区一路向南,在“老牌”豪宅鳞次栉比的薄扶林道上,一片低矮平房高低起伏,在路边凹下。一眼望去,紧凑得透不过气。清朝康熙年间,有两千余人为避“三蕃之乱”移居到这里,形成村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是香港的“来处”。她也去了天水围,那里市井、烟火气重,像上水的几个屋村,白天大家都聚集在小广场上,下棋吹水,眨眼就是一天。众多离岛,她也一一走过。本意是看看没看过的香港,探到最后,“越了解觉得越不了解。”
  从柏林回来,白雪发现香港的夜格外亮。“我去柏林,晚上特昏,昏暗,这种昏暗是静谧的。但是香港,晚上一两点,整个城市照明还是特别足,是另一种风情。”据她调研的结果,香港人的生活并不如街灯一般明亮。“我跟香港不同阶层的朋友聊天,大家都会说香港节奏快、压力很大。你看《一念无明》这些电影,也会有跳楼之类的剧情。香港中产阶层似乎最焦虑,房子买不起,公屋也轮不到他们去住。跨境学童呢,他们在夹缝中生存,人有能力在夹缝中找寻快乐,他们也能找到。至于身份认同,需要日后在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中将心里的缺口抹平。这些在我写剧本的时候都有去了解,这样让我更贴近这个城市。”
  她很爱“这就是香港啊”那句台词的英文翻译:This is Hong Kong for you,“神来之笔,深得我心。”拍完电影后,白雪再去香港,走在街头,感觉生命已经和这座城市发生了关系。朋友发来片中出现的场景,她会感动,“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在香港的电影中出现过,这是我挺开心的一件事情。”
  编辑
其他文献
去影院看《爱乐之城》千万别迟到,因为第一幕载歌载舞的长镜头不但不容错过,更是全片风格的题眼。达米安·沙泽勒明确表示钦佩经典歌舞片中连贯的镜头,而不是靠剪辑拼凑节奏。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歌舞片应该在调度、镜头的细节上不断进步,在编舞上呈现之前不能做到的情境,而非依赖障眼法和特技。片头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就是他对这一美学理念的实践。这段精准而欢快的歌舞在结构上是全片的引子。放映结束,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美军核潜艇进行“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测试  近日,美国海军在南加州附近进行了“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SLBM)的测试,由“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内布拉斯加”号(SSBN-739)分别在9月4日和9月6日进行两次试射,共发射了4枚无战斗部的导弹弹体。本次试射是指挥官评估测试(CET)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验证改装后的三叉戟II-D5导弹性能是否达到实战标准。  三叉戟II-D5导弹
2月27日到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第二次会晤在没有签署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双方不欢而散。对于美国、朝鲜、东道主越南和背后卖力穿针引线的韩国来说,这都是一场重大外交失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美朝双方在弃核方面的立场相距甚远,指望通过一次准备并不充分的首脑会谈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  朝鲜半岛核危机始于1994年,25年来,美朝双方剑拔弩张。为遏制朝鲜的核计划
继网约车巨头Uber上市后,现在,共享办公空间公司WeWork以470亿美元成为美国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  8月14日,WeWor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招股书。这份招股书既给投资者诚实展示了历年亏损数据和潜在风险,也描绘了它将成为一个拥有多元业务的成熟公司的图景。  2010年,WeWork创立于纽约,在重资产模式下,它以长租的形式承揽商业办公用地,再将空间切割设计、改造升
2018年3月初,我们在位于北京海淀的一处公寓见到了赵发琦。他健壮,方脸,浓眉,蓄着络腮胡子,带着一股浓郁的陕北人气质。他一开腔,那口浓重的陕北腔,如同在他的身份上盖下的一枚印章。他的朋友张鑫称他像个悍匪,匪气十足。  三个月前,最高法对陕西千亿煤探矿权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榆林凯奇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凯奇莱公司)与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下称西勘院)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继续履行。民营企业家赵发
在我还是小女孩时,有一次聊起人生和未来,我娘是这么告诉我的:现在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等有了孩子,就要以家庭为重、孩子为先,为家庭和孩子牺牲奉献。  不知道其他女孩听到这种话是啥感想,反正听在我耳里就是:等有了家庭孩子,我的人生就完蛋了、结束了,彻底没治了。  虽然我娘还用闽南语叮嘱我“父老仔幼,仙祖没救”,意思是“年纪大了才生娃会累死”之类现在看来是金玉良言的东西,但我当时满心沉浸在“生娃=
新世界  上世纪80年代,北外毕业的英语系学生钱锁桥(本名钱俊)和身边的同龄人都在跳迪斯科、留长发,“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从萨特到福柯,个个谈哲学,个个都是诗人。”  等他到深圳大学外语系教书并兼担任外事秘书时,问起一位美国外教,现今西方最牛的大哲是不是叫福柯?他是怎么回事?外教借给他一本《福柯——超越结构主义与诠释学》。一头扎进去看的钱锁桥,由此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福柯探讨的是西方的现代性问题
“抓紧时间,我们该开始了。”  10月下旬采访王石的那天,我们的视频团队引导他走位、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花去了近半个小时。王石提醒我,要注意时间的控制。  看得出,他期待能尽快地进入采访。显然,在新书《个人的现代化40年:我的改变》出版之际,他有话想说。  他的表达欲更侧重在“个人的现代化”这点上。王石是谁?他的信仰,他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他曾经做过些什么,哪些不做?采访,也如同他的演讲、出书、授课
图/本刊记者 方迎忠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向89岁的傅高义伸手搀扶时,傅高义没有推开她。甘琦感叹:傅先生研究中国、日本这么多年,终于接受了中国的“敬老”文化。往常她做同样的举动,会被别的美国教授推开——“你觉得我很老吗?”  30岁那年,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傅高义到哈佛大学访友,东亚研究中心的裴泽教授告诉他,哈佛大学最近获得一笔基金,想培养研究中国的年轻学者,可以留在哈佛教书。正是这一机缘,让
图/本刊记者 大食他们的欲望早就超出了村界,瞄准远方的大城市人物周刊:以前你做公共建筑甚至商业建筑,面对的甲方只有一个。当你在做文村改造这种社会型公共项目时,要面对很多村民。面对这么多甲方,会不会有特别磨人的地方?  王澍:是有一些细枝末节的麻烦,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它需要有某种操作的方法。跟那么多人打交道确实要有点智慧。  我有几个体会:尽管理想的乡村建设,包括学术界都讨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