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详细介绍何为无政府主义,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接受以及无政府主义与巴金早期创作等三方面,说明无政府主义怎样影响了巴金早期的创作。
关键词:巴金、无政府主义、早期创作、个人意识、革命道路
巴金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最虔诚、最积极的无政府主义者之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巴金是翻译和撰写宣扬无政府主义著作最多的人,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精神领袖师复;同时他也是与国外无政府主义者联系最多的中国人之一。[1]巴金也曾在大量自述性文字中一再表白自己信仰无政府主义,称愿意做“克鲁泡特金的信徒”,并愿意为之奋斗、献身。
一、何为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股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反对国家,反对政权,反对一切束缚。提倡绝对自由的生存状态。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美好而不切实际的生活状态是人类社会处于“本我”的生存状态。[2]19世纪,法国人蒲鲁东真正使这种思潮成为有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蒲鲁东否认一切国家和权威,其目的是形成生产者之间“永恒的公平”,防止他们遭受破产的厄运,使小私有制永世长存。[3]
1907年6月22曰,在法国巴黎也出版了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刊物《新世纪》,该刊物被无政府主义者视为“吾党第一之言论机关报”,由李石曾主笔。《新世纪》从创刊到1910年5月,共出版120期,产生过巨大社会影响。[4]
二、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接受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五四运动前,巴金和其他的少年一样,儿童时期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少年时期阅览《说岳全传》、《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潮的冲击波强大而无所畏惧,涌进四川,给青年巴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巴金自己所言“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新人”[5]1920年,在巴金15岁的时候,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彻底的打开了他的胸怀,他觉得这本书上写的都是自己想要表达去无法诉说的想法。
而巴金真正地懂得什么是“无政府主义”是在接触到了北京大学无政府主义组织实社编辑的《实社自由录》后。在这里巴金读到了“精神母亲”爱玛·高德曼的思想,他回忆说“那里面高德曼的文章把我完全的征服了。不,应该说把我的模糊的眼睛洗刷干净了,在这个时候我才有了明确的信仰。”[6]
三、无政府主义与于巴金早期创作
巴金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不仅没有限制他的创作,相反,它是造就巴金成为我们所看到的作家形象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无政府主义给了巴金文学创作的动力,使他阅读、翻译大量的无政府主义者的传记以及作品。同时,无政府主义运动的衰落也刺激巴金将自己的信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创作去思考、探究中国革命发展问题。
在巴金前期的文学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尤其是无政府主义信仰者的群像。在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里塑造了一个个有个性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的形象。他们大都具有那勇于毁灭和自我牺牲的特征:充满热情、执着于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是一群典型的殉道者,无政府主义者的化身。[7]
《灭亡》是巴金第一篇小说创作。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巴金更倾向于借助小说创作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作品中的杜大心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下巴金个人主体意识的显现。
杜大心深切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大众,痛恨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但是,为了人民大众而牺牲自己的革命者,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冷酷、麻木不仁,又使他怀疑他所信仰的自我牺牲的意义与价值。他自己的力量又是那样微不足道,于是他开始恨人类恨自己,这就造就了他从始至终的痛苦与矛盾。
巴金一直在不安的多变的情绪里寻找精神的支点,他有时甚至把客体世界的变化过程省略了。因而自我的挣扎,心灵的骚动笼罩着他的全部创作过程,以至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主宰。”[8]杜大心面对的无法解决的矛盾,正是巴金这个时期的革命困惑的一个缩影,“我承认,我底过去某一时期的思想确实是那样,而且也矛盾的厉害”。[8]巴金从克鲁泡特金那里得来的自由平等与自我牺牲以及爱人类的思想,给了他革命的热情与信念,但是中国革命现状却令他的理想无法实现,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最后幻化成杜大心贯穿全篇的痛苦与苦闷。
我们不能因为巴金理想或者政治主张的是非来片面的评价巴金作品的好坏,正如鲁迅曾评价道:“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名列于文艺工作者联名的战斗的宣言。[10]”
当然,无政府主义作为巴金的信仰,在造就了巴金的同时,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感情的浅露,人物形象的雷同现象等等,都与这一信仰有关。从观念上说,巴金经常表示对文学的轻蔑,也是由于他看重信仰的结果。其作品艺术手法上的单调,叙述技巧的单一[11],都与这一文学观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全之.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
[2]:王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4]:朱美荣. 五四时期吹响的社会主义“集结号”[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5]:姚健.巴金是怎样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J].齐鲁学刊,1989(06):66-69.
[6]:巴金.《短简》.《巴金研究资料》.[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7]:戈雅.无政府主义信仰的曲折之路——青年巴金对历史、时间与革命的反思.[J].文学评论,2017(01):215-223.
[8]:孙郁.从生命价值的确立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巴金创作的心灵历程[J].文学评论,1988(03):57-66.
[9]:《<灭亡>作者的自白》.《巴金专集(1)》.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
[10]:《鲁迅全集》.第 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1]:张全之.“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文学研究,2009(01):35-39
关键词:巴金、无政府主义、早期创作、个人意识、革命道路
巴金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最虔诚、最积极的无政府主义者之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巴金是翻译和撰写宣扬无政府主义著作最多的人,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精神领袖师复;同时他也是与国外无政府主义者联系最多的中国人之一。[1]巴金也曾在大量自述性文字中一再表白自己信仰无政府主义,称愿意做“克鲁泡特金的信徒”,并愿意为之奋斗、献身。
一、何为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股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反对国家,反对政权,反对一切束缚。提倡绝对自由的生存状态。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美好而不切实际的生活状态是人类社会处于“本我”的生存状态。[2]19世纪,法国人蒲鲁东真正使这种思潮成为有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蒲鲁东否认一切国家和权威,其目的是形成生产者之间“永恒的公平”,防止他们遭受破产的厄运,使小私有制永世长存。[3]
1907年6月22曰,在法国巴黎也出版了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刊物《新世纪》,该刊物被无政府主义者视为“吾党第一之言论机关报”,由李石曾主笔。《新世纪》从创刊到1910年5月,共出版120期,产生过巨大社会影响。[4]
二、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接受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五四运动前,巴金和其他的少年一样,儿童时期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少年时期阅览《说岳全传》、《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潮的冲击波强大而无所畏惧,涌进四川,给青年巴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巴金自己所言“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新人”[5]1920年,在巴金15岁的时候,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彻底的打开了他的胸怀,他觉得这本书上写的都是自己想要表达去无法诉说的想法。
而巴金真正地懂得什么是“无政府主义”是在接触到了北京大学无政府主义组织实社编辑的《实社自由录》后。在这里巴金读到了“精神母亲”爱玛·高德曼的思想,他回忆说“那里面高德曼的文章把我完全的征服了。不,应该说把我的模糊的眼睛洗刷干净了,在这个时候我才有了明确的信仰。”[6]
三、无政府主义与于巴金早期创作
巴金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不仅没有限制他的创作,相反,它是造就巴金成为我们所看到的作家形象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无政府主义给了巴金文学创作的动力,使他阅读、翻译大量的无政府主义者的传记以及作品。同时,无政府主义运动的衰落也刺激巴金将自己的信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创作去思考、探究中国革命发展问题。
在巴金前期的文学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尤其是无政府主义信仰者的群像。在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里塑造了一个个有个性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的形象。他们大都具有那勇于毁灭和自我牺牲的特征:充满热情、执着于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是一群典型的殉道者,无政府主义者的化身。[7]
《灭亡》是巴金第一篇小说创作。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巴金更倾向于借助小说创作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作品中的杜大心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下巴金个人主体意识的显现。
杜大心深切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大众,痛恨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但是,为了人民大众而牺牲自己的革命者,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冷酷、麻木不仁,又使他怀疑他所信仰的自我牺牲的意义与价值。他自己的力量又是那样微不足道,于是他开始恨人类恨自己,这就造就了他从始至终的痛苦与矛盾。
巴金一直在不安的多变的情绪里寻找精神的支点,他有时甚至把客体世界的变化过程省略了。因而自我的挣扎,心灵的骚动笼罩着他的全部创作过程,以至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主宰。”[8]杜大心面对的无法解决的矛盾,正是巴金这个时期的革命困惑的一个缩影,“我承认,我底过去某一时期的思想确实是那样,而且也矛盾的厉害”。[8]巴金从克鲁泡特金那里得来的自由平等与自我牺牲以及爱人类的思想,给了他革命的热情与信念,但是中国革命现状却令他的理想无法实现,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最后幻化成杜大心贯穿全篇的痛苦与苦闷。
我们不能因为巴金理想或者政治主张的是非来片面的评价巴金作品的好坏,正如鲁迅曾评价道:“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名列于文艺工作者联名的战斗的宣言。[10]”
当然,无政府主义作为巴金的信仰,在造就了巴金的同时,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感情的浅露,人物形象的雷同现象等等,都与这一信仰有关。从观念上说,巴金经常表示对文学的轻蔑,也是由于他看重信仰的结果。其作品艺术手法上的单调,叙述技巧的单一[11],都与这一文学观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全之.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
[2]:王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4]:朱美荣. 五四时期吹响的社会主义“集结号”[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5]:姚健.巴金是怎样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J].齐鲁学刊,1989(06):66-69.
[6]:巴金.《短简》.《巴金研究资料》.[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7]:戈雅.无政府主义信仰的曲折之路——青年巴金对历史、时间与革命的反思.[J].文学评论,2017(01):215-223.
[8]:孙郁.从生命价值的确立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巴金创作的心灵历程[J].文学评论,1988(03):57-66.
[9]:《<灭亡>作者的自白》.《巴金专集(1)》.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
[10]:《鲁迅全集》.第 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1]:张全之.“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文学研究,2009(0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