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信,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在课堂中做到:悄悄地暗示,保护学生的自尊;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善于提问,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们教师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展示能力、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成功
人的天性中就含有自信的种子,孩童蹒跚学步时迈出的第一步即可视为这种子的萌发:我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然后,自信开始接受人生挫折和苦难的风雨洗礼——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至于日后它会长成枯荣随季,起伏随风的蒿草,还是笑傲风雪、四季不凋的松柏,全看后天如何培养和扶植。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人和励志导师罗杰·马尔腾说:“你成就的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信心的大小。不热烈地坚强地希求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绝无此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会大大减弱自己的生命力。”
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家庭的熏陶、师长的引导、自我的战胜和社会的造就,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信心在生活中树立,信心在成长中增强,信心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有了信心,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同时付之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自信,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应把自信与成功有机地结合于教育教学中。
一、 悄悄地暗示,保护自尊
在班上,我们总能发现几位比较内向、上课又经常走神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极其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直截了当地批评他时,他也不吭声,把头低得更低了,以后就更不会在你的课上举手了。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在课堂上悄悄地暗示他;或说句悄悄话;或拍一下;或手指点一点,然后私下里找他谈话,找出原因,帮助改正。
因为是职中的学生,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记得我教水机班时,由于班上均为男生,上课的纪律很难维持,多数学生都好动,上课总溜号,这确实令我头痛。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天,一位班上最调皮的学生老毛病又犯了,为了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很自然地走到他身旁,悄悄地对他说:“不是我没看见,是我想给你留点男子汉的自尊!”他先是一怔,后感激得直点头,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对老师的信任,这让我非常感动。没有想到,我的一句“悄悄话”竟然比平时的三令五申还具“魅力”,在剩下的时间里,他基本上做到认真听讲。
在课堂中,我不会严厉地当众批评某一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严重挫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而且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是采用到他身边轻轻地提醒一下。这些轻轻的暗示,让学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再把老师当做监工,而是可以交谈的朋友。
二、 善于课堂提问,树立信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
记得有一次,我提出一个问题后,有许多同学举手,我看到小李同学一副欲言又止,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想,小李同学性格内向,在这个恰当的时机,我一定要鼓励和赞赏像他这样的学生。我亲切地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回答问题是向他人展示自我,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了解你,欣赏你,我们本来就是因为不懂才来到学校学习的呀!只要你有勇气去说,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接下来,慢慢地,举手的学生多了,我看到李××举起手来,我点名李××同学,回答正确及时鼓励表扬,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成功的喜悦,我也倍感高兴。从这以后,小李主动举手的次数变多了,可以肯定地说,自信慢慢来到了他的身边。
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仔细观察,多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自信心。
三、 展示才华 ,增强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奋发向上的竞争氛围中,张扬个性。为此,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各种表演、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一次,我了解本班学生出黑板报的能力一般,在学校没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主动让学生出一期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主题的板报。在学生出的过程中,事先让他们充分准备,要求他们去看看其他班的黑板报,去请教美术老师。结果,那一期的色彩与设计、内容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与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慢慢地,同学们办黑板报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我们教师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即对学习本身全面分析,不能只看分数。学习准备程度、预习情况、书写工整程度、能否有效使用工具书、能否与他人合作学习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能力、才华,多点理解,少点挑剔;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不断增强同学的自尊、自信,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追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对学生有爱心,对教育有恒心,对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爱、自尊、自强、自信,就能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罗杰·马尔腾.成功之路[M].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
(靖江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自信;成功
人的天性中就含有自信的种子,孩童蹒跚学步时迈出的第一步即可视为这种子的萌发:我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然后,自信开始接受人生挫折和苦难的风雨洗礼——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至于日后它会长成枯荣随季,起伏随风的蒿草,还是笑傲风雪、四季不凋的松柏,全看后天如何培养和扶植。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人和励志导师罗杰·马尔腾说:“你成就的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信心的大小。不热烈地坚强地希求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绝无此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会大大减弱自己的生命力。”
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家庭的熏陶、师长的引导、自我的战胜和社会的造就,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信心在生活中树立,信心在成长中增强,信心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有了信心,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同时付之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自信,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应把自信与成功有机地结合于教育教学中。
一、 悄悄地暗示,保护自尊
在班上,我们总能发现几位比较内向、上课又经常走神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极其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直截了当地批评他时,他也不吭声,把头低得更低了,以后就更不会在你的课上举手了。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在课堂上悄悄地暗示他;或说句悄悄话;或拍一下;或手指点一点,然后私下里找他谈话,找出原因,帮助改正。
因为是职中的学生,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记得我教水机班时,由于班上均为男生,上课的纪律很难维持,多数学生都好动,上课总溜号,这确实令我头痛。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天,一位班上最调皮的学生老毛病又犯了,为了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很自然地走到他身旁,悄悄地对他说:“不是我没看见,是我想给你留点男子汉的自尊!”他先是一怔,后感激得直点头,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对老师的信任,这让我非常感动。没有想到,我的一句“悄悄话”竟然比平时的三令五申还具“魅力”,在剩下的时间里,他基本上做到认真听讲。
在课堂中,我不会严厉地当众批评某一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严重挫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而且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是采用到他身边轻轻地提醒一下。这些轻轻的暗示,让学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再把老师当做监工,而是可以交谈的朋友。
二、 善于课堂提问,树立信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
记得有一次,我提出一个问题后,有许多同学举手,我看到小李同学一副欲言又止,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想,小李同学性格内向,在这个恰当的时机,我一定要鼓励和赞赏像他这样的学生。我亲切地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回答问题是向他人展示自我,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了解你,欣赏你,我们本来就是因为不懂才来到学校学习的呀!只要你有勇气去说,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接下来,慢慢地,举手的学生多了,我看到李××举起手来,我点名李××同学,回答正确及时鼓励表扬,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成功的喜悦,我也倍感高兴。从这以后,小李主动举手的次数变多了,可以肯定地说,自信慢慢来到了他的身边。
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仔细观察,多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自信心。
三、 展示才华 ,增强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奋发向上的竞争氛围中,张扬个性。为此,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各种表演、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一次,我了解本班学生出黑板报的能力一般,在学校没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主动让学生出一期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主题的板报。在学生出的过程中,事先让他们充分准备,要求他们去看看其他班的黑板报,去请教美术老师。结果,那一期的色彩与设计、内容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与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慢慢地,同学们办黑板报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我们教师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即对学习本身全面分析,不能只看分数。学习准备程度、预习情况、书写工整程度、能否有效使用工具书、能否与他人合作学习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能力、才华,多点理解,少点挑剔;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不断增强同学的自尊、自信,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追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对学生有爱心,对教育有恒心,对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爱、自尊、自强、自信,就能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罗杰·马尔腾.成功之路[M].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
(靖江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