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小学的记忆里,是没有朗读的。但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我们全班同学都捧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个来的同学从第一篇课文开始读的时候,第二个同学来了,就会跟着第一个同学,陆续来的其他同学也都这样很自然地加入到齐读中,这已经成了没有约定的约定。课本读完了,再从头开始读,每天如此,从不间断。这就是我小学记忆中的朗读吧。
到了中学,虽然还不知道朗读,也不知道读书要有感情,但我们的班主任,教数学的张老师,带我们欣赏了一个《沁园春·雪》朗读的视频,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么读,我被朗读的力量征服了。
今天,我已是一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行走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朗读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朗读有多重要,我们说不清楚,但心里明白得很。记得管我们小学语文、在小学语文界已经有了很高名望的何科长说:“朗读问题解决了,并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朗读问题没解决,语文教学的许多问题就不能解决。”从他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朗读的重量。
每年十月的北京,都會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华吟诵周。来自世界各地的吟诵团体、吟诵学者以及民间的吟诵者齐聚一堂。他们或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或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同时站到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我们惊奇地发现,这群人于曼声长吟中竟是如此陶醉,如此享受,仿佛追寻着一个遥远、恍若隔世的精神之梦。
朗读,回到古代,也许就是吟诵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吟诗作赋北窗里”,此句互文,也明指诗是“吟”成的;杜甫有句“新诗改罢自长吟”,“吟”是修改诗歌的一种方法。再有,诗歌为何有格律?为什么要压韵?为什么要平仄相间?为什么要粘对?这些都是为吟诵而形成的。没有吟诵,也就没有诗词格律。所以,不吟诵,也就无法体会出古诗声律之美。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何不尝试吟诵法呢?
常言到,情动而辞发,这就是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有的甚至裹雷挟电。朗读就是体会情感的方法之一。在激昂中体会愤怒,在低沉中感受悲伤,在欢快中品尝活泼,在长吟中流露绝望……丰富的情感没有朗读是无法体会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通过吟诵,何以了解古人推向极致的浪漫;不吟诵何以感受到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仰天长笑。
现代散文的教学也离不开吟诵。《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与弟子携手而行,围座于泗水河畔,畅谈水之德行,水之情义,水之志向,水之善施教化,最后在颜回的琴声中载歌载舞,兴尽而归。孔子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学之教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吟诵,又怎么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欣赏到无边无际的春色,又怎么能领略到其间的春意盎然,情意盎然,诗意盎然。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就使得“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备课时必须“情化自己”,然后,“情入课堂”,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化自己”也好,“情入课堂”也好,声情并茂地朗诵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情感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到位的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使感情朗读走得更远,学生也才能走进课文。
【作者单位:兴化市海南中心校 江苏】
到了中学,虽然还不知道朗读,也不知道读书要有感情,但我们的班主任,教数学的张老师,带我们欣赏了一个《沁园春·雪》朗读的视频,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么读,我被朗读的力量征服了。
今天,我已是一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行走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朗读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朗读有多重要,我们说不清楚,但心里明白得很。记得管我们小学语文、在小学语文界已经有了很高名望的何科长说:“朗读问题解决了,并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朗读问题没解决,语文教学的许多问题就不能解决。”从他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朗读的重量。
每年十月的北京,都會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华吟诵周。来自世界各地的吟诵团体、吟诵学者以及民间的吟诵者齐聚一堂。他们或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或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同时站到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我们惊奇地发现,这群人于曼声长吟中竟是如此陶醉,如此享受,仿佛追寻着一个遥远、恍若隔世的精神之梦。
朗读,回到古代,也许就是吟诵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吟诗作赋北窗里”,此句互文,也明指诗是“吟”成的;杜甫有句“新诗改罢自长吟”,“吟”是修改诗歌的一种方法。再有,诗歌为何有格律?为什么要压韵?为什么要平仄相间?为什么要粘对?这些都是为吟诵而形成的。没有吟诵,也就没有诗词格律。所以,不吟诵,也就无法体会出古诗声律之美。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何不尝试吟诵法呢?
常言到,情动而辞发,这就是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有的甚至裹雷挟电。朗读就是体会情感的方法之一。在激昂中体会愤怒,在低沉中感受悲伤,在欢快中品尝活泼,在长吟中流露绝望……丰富的情感没有朗读是无法体会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通过吟诵,何以了解古人推向极致的浪漫;不吟诵何以感受到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仰天长笑。
现代散文的教学也离不开吟诵。《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与弟子携手而行,围座于泗水河畔,畅谈水之德行,水之情义,水之志向,水之善施教化,最后在颜回的琴声中载歌载舞,兴尽而归。孔子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学之教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吟诵,又怎么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欣赏到无边无际的春色,又怎么能领略到其间的春意盎然,情意盎然,诗意盎然。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就使得“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备课时必须“情化自己”,然后,“情入课堂”,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化自己”也好,“情入课堂”也好,声情并茂地朗诵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情感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到位的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使感情朗读走得更远,学生也才能走进课文。
【作者单位:兴化市海南中心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