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术语的协调翻译探索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范围内,多种文化是并存的,戏曲文化也不例外。作为国粹的京剧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怎么通过翻译,对外传播京剧文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作者以京剧典型的文化术语(角色术语、乐器术语、脸谱术语和服饰术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协调翻译理论在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具体实践,实现谐和翻译,以此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京剧;文化术语;专门用途英语;协调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19-03
  【本文著录格式】徐俊.京剧文化术语的协调翻译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19-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曾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享有“东方歌剧”之美称的京剧,是一门复杂而综合的艺术。它起源于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历经200多年的传承,饱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自然地整合了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后,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唱、念、做、打、舞作为上演形式,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要想把京剧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推广到世界范围内,正确有效地翻译京剧中的文化术语至关重要。京剧翻译之所以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究其原因是京剧涵盖了丰富的跨文化信息,其中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和人类历史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文化在价值、风俗、思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文化孕育了语言,语言可以传播文化,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凌诺斯基(Malinowski)在著作《文化论》中详细地阐述了文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语言。文化、语言、思想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王东风博士曾经在《文化差异与读者反应》中提到:“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之一是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这一目的自然也要求我们在翻译中要注意反映民族文化所特有的规范或风情。仅仅追求内容上的同一性,而无视蕴含在不同形式中的美学内涵和文化差异,一方面会抹杀原作者的藝术创造,另一方面也会模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误读。”[2]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也认为,没有一种语言能独立于文化背景之外而存在[3]。正是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工具,协助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准确无误地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人。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也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4]
  一、翻译协调理论(Coordination Theory)概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化,并且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并不断加以完善,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术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的标准化和正确性对文化语言的传播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源语和译入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此误译在所难免。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这个工具不可或缺,这样目标语读者才能获取相近的信息。翻译人员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译入语读者的信仰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由此及彼,因为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不仅要反映源语言的本地特征,而且要使目标语言的读者理解原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翻译人员很难将原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等的转换成译入语。
  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提出了许多翻译规范,著名的有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严复的“信、达、雅”,张培基的“忠实通顺”等。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涵盖所有文体,这些翻译标准是相互补充,穿插使用的。因此,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只有协调好源语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在不抛开这门艺术的传统特色基础上,让目标者充分理解。也就是说,无论译者采取哪种翻译策略,都需要协调文化差异。文化翻译中运用最普遍的便是翻译协调理论。
  “翻译如同婚姻,是一门两厢妥协的艺术。”[5]20世纪90年代,国内资深翻译家高健首次提出了协调翻译理论,之后他本人及其他翻译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在京剧文化术语翻译的探索中,将使用此理论作为宏观指导。翻译本身就是两种语言要素彼此作用之后的协调。“协调是一种寻求译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译者与读者双方、多方都能接受的协调方案和折中办法。”在翻译这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方法、风格等都需要进行协调。总之,“翻译当中一切需要协调的东西就必须协调,翻译本身就是协调。”[6]
  二、京剧文化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京剧英译还存在着诸多不太理想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是以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促进文化的交流为主要目的。然而一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只立足于语言自身,而忽略了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就会导致原剧本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有效传递,因此而未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一)中文环境下的文化内涵没有理解到位
  京剧在我国有“国粹”之称,可见其蕴含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和历史传统。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应被视为主体文化,译者不但要精通语言,还要熟悉文化,这样在翻译时才能把文化元素有效地传递给目标语读者,不然翻译出来的内容就是肤浅的。但是从现有的一些译文来看。个别译者并没有把京剧术语中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简单采用音译的方法,造成译文读者根本无法了解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也就没有实现文化传播的目标。比如“旦”角中的“花旦”“青衣”会被简单粗暴地译为“young female”和“elderly female”或者“Hua Dan actress”和“Qing Yi actress”。首先,这二者在中文名称中主要是靠化妆和表演来区分的,不能仅仅用“young”和“elderly”来简单定义。其次,京剧里花旦还有国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日的分支,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泼辣放荡,直接音译,会让译入语读者不知所云。由上述范例得出,某些情况下,简单粗暴的直译和音译都不是最佳选择,关于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基本被遗漏。   (二)英文环境下相对应的文化内涵理解缺失
  当译者忽略了两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或信仰时,选择了不恰当的英文对应表达方式或者是对目标语文化了解不到位,那么翻译可能会让目标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产生误会,导致读者无法产生和源语读者相近的感受。
  在京剧的表演中,头饰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的身份地位都可以由其反映出来。比如《霸王别姬》中项羽所戴的“八面威”,又称为“霸盔”,主要是威风凛凛称霸的人物所戴,又因外套八角形宽边而得名,左右对称镶有二龙戏珠或狮子滚绣球图案。其中“霸盔”被译为“Tyrant’s Helmet”[7],“tyrant”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意为“a ruler who has complete power and uses it in a cruel and unfair way暴君,专制君主”[8],而此盔原本是比喻八面威风,是称王之人所戴,和 “tyrant”的含义相差甚远。
  再比如“狮子滚球”译为“ lions playing with a ball”。在中国狮子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在英国狮子象征权势和威严,其国徽上就镶有头戴王冠的狮子图案。“狮子滚绣球”展现的是热闹、寓意美好的狮子抢球场景,但是在英国,这样的场景并不庄重,因此便会产生误解。
  三、京剧文化术语的翻译对策
  京剧术语的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的翻译。中国的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缩小文化差别,使目标语读者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京剧术语的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在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等方法策略间灵活切换,以期实现文化内涵的传递。
  (一)直译法
  即按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翻译的措施。用此方法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语的内容和形式。因为采用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语特色,所以在京剧术语的翻译过程中,直译法必不可少。尤其是剧中的人名、地名、物名等,多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双阳公主》通常译为 Princess Shuang Yang,《甘露寺》Ganlu Temple,《碧玉簪》Jade Hairpin。如以上例子中所示,人名或地名多用汉语拼音写,具体的事物使用相应的英文单词
  (二)意译法
  或者可以理解为自由翻译,和直译最明显的区别是,此方法侧重于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文的意思,而基本不考虑其形式。此方法适用于生行和旦行中的角色,以及部分京剧服饰。这些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术语可供套用,只能换成译入语读者相熟的形象或概念来翻译,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标,起到文化传递的作用。
  例如旦行中的“花旦”一词,如果简单直译为“Hua Dan”,译入语者就会完全不知所云,无法领会这个角色的特点,甚至影响到对整个剧情的把握,这种情况下,大多选取意译法。“花旦”在京剧中主要扮演的是天真烂漫、性情开朗的妙龄女子,表演要求敏捷伶俐。故译为“ Skittish Female”更清晰明了,而且也传达了角色的文化特征。再比如“水袖”有的译者直译为“Water Sleeves”,西方读者很难联想到相对应的具体物品。由于水袖是缝在蟒、帔、茶衣上的一段長方形白绸,甩动时形似水波,因此译为“cascading sleeves”更恰当。以及一种叫作褶子的服饰,它是普通人穿的大领斜大襟的便服,多译为“casual coat”。
  (三)直译加注法
  直译会给读者带来字面上的形象,但是有时不能很好地传递京剧的文化内涵,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增加文化信息的注释,用直译将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再增加注释,进行润色,更加形象生动地再现原语内容。比如,“老旦凤冠”仅仅直译为“Phoenix Coronet for Elderly Women”不足以表达原语含义,因为雕有凤凰图案的凤冠主要为中国古代妃嫔以及地位较高女性的发饰,除了彰显美丽高贵,还象征着身份和权力,并不是每位老年女性都可以佩戴的,所以最好加注为“ Phoenix coronet is only worn by elderly women with high status”,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再比如“九龙冠”,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故而自古帝王就有“真龙天子”之称,“九龙”来自“龙生九子”的传说,作为帽子上的饰物,象征着神圣祥瑞。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西方龙的概念是“a large imaginary animal that has wings and a long tail and can breathe out fire”(2004:566),这种邪恶并且会喷火的动物和中国龙的内涵相去甚远,因此采用直译并加注的策略更为妥当,“Nine-dragon Crown is a kind of helmet.The surface of the crown is decorated with nine dragons,and is worn by emperors.”
  (四)音译加释义法
  可以理解为在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在拼音的基础上添加英语解释的方法。对京剧术语进行翻译时,该方法的使用非常普遍。音译使译入语读者先了解这些名称在源语中的读音,传播本土文化,再去强化他们在源语中的意义,这样使目标语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文化术语的意义,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把“刀马旦”翻译成“Dao Ma Dan(Martial Female)”,“旗鞋”译为“Qixie(Flowerpot Shoes)”,注释生动地描述出鞋子花盆底的样式,再比如文丑 Wen Chou (Comedian)等。
  (五)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直译与意译互相关联又彼此协调。对有些难以理解的术语,需采纳直译加意译的翻译措施。直译传达字面的意思,意译补充缺失的文化内涵,最大的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精华。比如,乐队的伴奏乐器能够直译为“instrument”,再依据伴奏的方式,意译为“吹器 wind instruments,打器percussion instruments,弹器 stringed instruments”等。再比如,京剧脸谱是经过应用夸张和变形的图案来呈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让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忠还是奸、聪慧还是愚笨。首先确定“脸谱”的翻译“facial makeup”,再根据具体的图案和颜色分类并意译为,全涂一色的“整脸single-colored full facial makeup”,衬色多的“碎花脸 piece painted facial makeup”,以贬义为主的左右的“破脸 unlucky facial makeup”等。
  从以上范例得出,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选择哪种翻译方式,都能表达原文的基本意思。但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京剧的特殊文化内涵,就需要不断协调文化差异,这样,译入语读者才能够更加便捷地鉴赏我国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
  四、结语
  翻译京剧术语时,不能弃中国文化而不顾。因此,为了实现文化顺畅交流的目的,要对翻译技巧应用自如并随时切换。如此方能使得目标语读者最大程度上获得源语含义,这样才能将京剧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全世界,才能透过京剧作品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EB/OL].(2014-10-16),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6/ c164113-25845591.html.
  [2]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概念的含义?[EB/OL].(2000-04-01),https://www.zhihu.com/ question/51771111,-2014
  [3]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1.
  [4]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Huhhot:Inner Monglia University Press,2001:307.
  [5]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55.
  [6]张慧琴.翻译协调新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4.
  [7]肖成洪.帽子琐谈[J].世界知识,1993(10):27.
  [8]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169.
  作者简介:徐俊(1980-),女,山西五寨,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随着高职扩招政策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关于专业人才应具有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对专业定义认识模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突出问题,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够等。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综合知识等特点对课程合理定位,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
我所理解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和听觉艺术也有内在相通之处,如音乐讲究节奏与旋律,而书家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找这样的感觉.如果他在写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将节奏与旋律融入进来,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比较机械呆板,给人拼凑之感.因为旋律犹如一种独特的生命,将之灌注于作品,会使得作品整一而富有气韵.
期刊
【摘要】在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比例甚至要低于吸收外来文化,其实这是因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不断加大开放程度,在支持多元化文化的同时,还不能丢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针对外来文化来说,需要做到吸取精华的原则,吸收精华发扬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历史使命。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以“东方狂欢节,百龙闹宾州”的美称享誉海内外,亦成为宾阳县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南宁市宾阳县炮龙节的具体情况、收集资料、进行调研,深刻剖析宾阳炮龙节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其发展脉络,摸索炮龙节传承价值,探究炮龙节处于困境的原因,表现炮龙节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下的生命力,强化人民对炮龙节的主观认识,并为宾阳炮龙节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大数据时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面临着这样的时代特征如何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推动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德育;美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90-03  【本文著录格式】白晓晓.浅谈大数据时代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转变,高中阶段的教学逐渐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与相关人士更加关注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高中学生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音乐鉴赏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如今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时代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便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初中时期的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也逐渐成为目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便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做出分析和探讨。  【
【摘要】自从进入封建王朝统治开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一直建树颇丰,随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标语被提出,奥林匹克竞技精神正式被确定下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被其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孕育而出,与现代体育精神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灿烂与辉煌,用不同的形式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精神;融合意义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康德美学中关于艺术与天才的部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后世艺术潮流,艺术自由与天才的论述强调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地位和独创性的特征,使艺术创作有理由打破古典主义的限制进行更加自由的探索。而事实上康德是一位坚定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对艺术与自由的思想还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石之上的,与浪漫主义的神秘和情感的放纵可谓水火不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浪漫主义扭曲了康德的美学理论来为自己建说;
【摘要】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认可、投入,本文在总结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反映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和其自身的真实诉求,主要是从学校整体规划管理和学生社团引导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相较已有研究力求更加具体、微观、可操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