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的角度谈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处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断
  在初中物理《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猜想质量是影响动能大小的一个因素,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被车撞了,你是选择被大车撞,还是被小车撞?学生一听很激动,纷纷表示宁愿选择被小车撞。
  教学质疑
  “假如你被车撞了,你是选择被大车撞,还是被小车撞?”笔者的选择是不想被车撞。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虽然很容易使学生猜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顺利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但是,这样的情境,在真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去面对,更不用说要做出痛苦的选择了。即使是假设,这样的选择,在人的情感上也是一次不愉快的体验。可以说,这样的情境设置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应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逐步渗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情境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非常重视物理情境的创建。教学资源成为创建物理情境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使用的资源能否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还应考虑该资源宣扬怎样的价值观,是善,还是恶?
  “人之初,性本善”。“善被看做是道德的典范,是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或者是最普通的道德评价,甚至是实践的准则。[1]”善是教师、学生共同的行为准则。扬善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之一。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处理上要体现善的价值导向,善的视觉呈现,善的技术处理。通过教学,以善的资源为载体,创造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善的人文精神,即人道、民主及正义。
  一、善的价值导向
  人道、民主、正义是善的价值体现。善待学生是扬善的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崇善、向善。在选择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时,要对资源内含的价值导向进行筛选。只有具有善的价值导向的资源,才能创设善的情境,进而教育学生向善。生命只有一次,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教学中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敬
  畏是善最基本的表现。例如在《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教师为说明运动物体具有动能,出示三段视频。其中一段视频中,一个人横穿马路,左躲右闪几辆车后,突然被迎面而来的一辆小车撞飞到空中,视频戛然而止。伴随着视频中传来的较为轻松的解说,教室里有几个学生突然大声笑了出来。教师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场景,学生居然表现得那么轻松、泰然、冷漠,丝毫没有一点同情心。这让听课的教师不寒而栗。教师选择这段视频的时候,更多考虑了物理教学意图,忽视人是有生命的,他的生命和每一个人的生命一样,都值得尊重与敬畏。
  在教学中,选择人这样的生命体,作为物理研究的对象,教师应该是比较谨慎的。笔者想到中学语文课文中曾经有一篇文章《那不是一颗流星》,现在已经删去了。原因就是那位小朋友想用动物园里的熊的皮给自己的奶奶做一副熊皮手套的想法,对熊的生命是一种伤害。熊的生命都不可以侵犯,何况是人的生命呢?显然,扬善不应该只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职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含善价值取向的资源,在教学中传递生命的精彩、体现生命的价值。如《速度》教学中,选用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场景,鼓舞人心,壮我国威。尽可能避免选择含恶价值取向的资源,以免造成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如上例中,人被车撞飞的视频不宜使用。如果课堂上出现学生笑的场面,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
  二、善的视觉呈现
  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高速生长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还处于逐步形成阶段。目前学生的生活环境并不纯净,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着电视、游戏及网络,腐蚀着青少年幼小的心灵。社会大环境,教师没有能力去改变。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上还学生一片净土。呈现给学生善的视觉,这应是教学资源选择的依据之一。善的视觉是指呈现给学生的情境应该是美好、和谐、文明的,应尽量避免血腥、暴力、灾难场景的出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美好的视觉享受带给人的心情是愉快的。血腥、暴力、灾难虽然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但同时给人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一旦这些负面场景或事件出现在课堂上,且缺乏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价值观或不良的心理影响。
  例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中,有一位教师出示了一幅两车相撞的照片。两车受损严重,一车上驾驶员受伤严重,浑身是血。当时就有胆小的女生吓得不敢看。一名女生连说,太可怕了,晚上要做噩梦了。还有一段视频,是日本海啸发生时,海水冲毁了大量的房屋的场景,惊心动魄。这些资源的选择,从物理的角度,确实很能说明问题,但是学生的感受并不好。如果有学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无疑会勾起痛苦的回忆。据调查,学生对这些负面场景普遍表现为不适应。如果这类恶的视觉经常呈现在课堂上,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而对他人、社会变得冷漠。因此,教学中应避免恶的视觉对学生的冲击,尽可能带给学生善的视觉享受,在愉快的情境中,体验人间的真善美。
  二、善的技术处理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中,安排了研究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小车、斜面和木块,方法是让小车从斜面上释放,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通过木块被撞得远或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实验后随机访问学生,他们都表示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同样是发生撞击事件,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
  据此,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资源的选用上,应坚持善的技术处理。在运用资源创设情境时,避免恶的价值导向,减少恶的视觉冲击。
  第一,可以采用替代法处理。例如,要展示运动汽车的动能,可以选择没有人的场面,如汽车撞倒电线杆的照片。这样也能很好地说明运动的汽车能对电线杆做功,进而说明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而且物对物的碰撞不存在道义上问题,学生视觉、心理也不会有任何不适。
  第二,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想象事件的情境或结果,减少恶的视觉冲击。例如展示泥石流的动能,只用一张泥石流冲翻汽车的图片;展示雪崩的威力,只用一张雪崩时的照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联想到泥石流具有的巨大动能或雪崩会产生怎样的破坏力。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选择被大车撞,还是被小车撞”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如下替代处理:体育课,老师扔给你一个篮球,你会接吗?如果老师扔给你一个铅球,你还会接吗?为什么?学生都回答不会接铅球。接了铅球的后果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不需要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只需要联想,学生都能得到结果。没有了恶的视觉冲击,学生心理上也就不会留下负面影响了。至于要实现质量是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学意图那也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阿尔汉格尔斯基(郑裕人,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2]胡斌武.教学的基本人文精神:性善[J],江苏高教,2006(01):99-101.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这期间也是一个不断反思、探索的过程。世纪之交,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2001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03年)的实验稿,这标志着一场旨在改变学习方式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1]伊塞尔说:“作
基于VAR模型,利用福建省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并引进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成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听课,提高教学的效率,将历史事件比较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了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在教育理论上,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
产业增长分为集约式增长和粗放式增长,目前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增长的文献中,主要使用工业部门整体或者内资企业产出的绝对量作为增长的替代变量,但这种变量的选择
当前人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家进行的都是大数据的传输。传统的PDH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SDH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TPLC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意义,然后对其应用环境中存在的干扰源类型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对PLc控制系统影响较为严重的几类干扰源,最后对PLC控制系统中所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背诵和翻译这三部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难以理解。如何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古诗词,《乐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初中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却不喜欢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努力构建探究的学习平台,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各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取必备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挖掘他们的探究潜能,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以L-fuzzy拓扑空间中的几乎可数层仿紧集为背景,介绍了L-fuzzy双拓扑空间中的几乎可数层仿紧集的定义,并刻画了其基本特征.深入研究了L-fuzzy双拓扑空间中几乎可数层仿紧集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