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强迫孩子学习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6岁的时候,我们一家有机会在美国呆了一年。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儿子上学的经历,使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亲身的体会,我认为那是一个能营造出儿童天堂的教育体系。
  美国的住处附近有一间公立学校,附设有幼儿班。在填了一些表格之后,儿子马上被安排到班上去。一位老师带我们去熟悉校园:这里是吃午饭的地方,这里是爸爸妈妈来接送的地方,这里是玩的地方……儿子不断地点头,这些地方显然都是他很需要了解的。
  回到班上后,老师告诉我,我可以走了。不过她还是蹲下身来,征求我儿子的意见:你愿意自己留下吗?妈妈离开可以吗?直到确认他愿意独自留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发生。比如不懂英语的儿子会不会不愿意上幼儿园?老师会不会让他恶补英语?他会不会没有朋友?……我非常奇怪,儿子天天都是高兴地上幼儿园,开心地回家。
  见了老师,问起儿子的情况,老师总是说他very smart(很聪明)或者alert(机灵),没有任何问题。老师只给过我一张儿子同班小朋友的名单,嘱咐我帮助他记住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学习记住别人的名字,在美国老师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久,我被邀请参加孩子的郊游活动。那次是到海边去玩。我留意到,老师并没把儿子看成是特别需要照顾的孩子。事实上,老师在玩游戏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着来,总有好些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就是这种宽容的教育方法,令每个孩子都觉得很自在,连一句英语都听不懂的儿子,也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再接下去,儿子不知不觉开始能听会说英语了,上了小学一年级。可他的书包总是空空的(书、本子、笔、纸,全部都是学校免费提供,不用带回家里来),几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偶尔会给儿子带回来一些报纸,让他找“D”开头的词,或者找广告。但是孩子可以在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回家看,什么时候看完都行,还了又可以再借,每本书后还附有小册子,孩子们看完书可以把感受写在上面,画画也行,而且可以看到别的小朋友看完这本书后写下的话。
  那都是些非常有趣又很具创意的读物,比如有一本书,叫做《假如我是动物园的管理者》,书上说,假如我是动物园的管理者,我不会让我的动物园和其他的动物园一样,养着狮子呀老虎呀,我要去找一些奇特的动物—我要找到一种动物,脖子很长很长,一口食物吃下去,3个月才能到胃。真是奇特的想像!连我都爱上读小人书了。儿子更是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儿子在美国学习这一年,我发现了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强迫孩子学习,不强迫孩子读书,也不强迫孩子学习规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会看书了,会书写了,会守规矩了,不知不觉地,孩子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阅读,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即能够让孩子踏踏实实、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其他文献
过于顽皮    3岁的乐乐是个小电视迷,他可以说出很多卡通人物的名字,不过,他最喜欢的可是蝙蝠侠!你看蝙蝠侠多威风啊—说起蝙蝠侠,乐乐总是这样开头。尽管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告诉乐乐,从高处向下跳很危险,但他总是乐此不疲。一天,乐乐决定做更大胆的尝试,他张着一把大雨伞从二楼的阳台上跳了下去。幸亏了那把伞,乐乐只是摔成了左腿骨折,要不然还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点评:有资料表明,孩子的伤害有很大一部分
期刊
评 析:  兵兵的行为属于“自慰”,其主要表现为孩子通过玩弄、摩擦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产生快感的目的,此种行为多见于男孩,女孩子也并不少见。婴幼儿“自慰”行为的发生往往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孩子最初触摸性器官与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性器官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触摸之往往会产生舒服的感觉,从而形成“自慰”的习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如果像场景一中的妈妈那样斥责、打骂孩子,容
期刊
开讲专家:  桑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上海市第七届曙光学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承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著有《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著作。    关心孩子的成长,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孩子身上。对家长而言,只有把
期刊
儿子5岁。在他这个年龄,正是想像力大炽的时候。他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对音乐却不是很有兴趣。老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我们这两个当家长的,身上加在一起也没10个音乐细胞,儿子继承了我们的基因,当然不会对音乐感兴趣——他的潜台词是,如果儿子对音乐感兴趣,反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对老公的态度感到失望。正因为儿子不具备这种兴趣,那才正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地方。我一直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以恰当的方式,为孩子
期刊
故 事:  6岁的睿睿成绩挺好,邻居们常常夸奖他,睿睿家长觉得脸上很有光,所以,在家里什么事都由着他,遇到一些小矛盾,他们也宁肯委屈自己,不会委屈孩子。有时候睿睿乘电梯时横冲直撞,不懂说“对不起”、“谢谢”,不跟人打招呼……睿睿家长虽觉得孩子没礼貌,但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嘛,大大咧咧没关系。  然而,上星期发生的事,却让他们倍感难堪。他们带睿睿参加一个正式晚宴,别人还没入席,睿睿已经一屁股坐到
期刊
镜头一(2005-1-11):让他捕捉赞许  今天的课是观察糖葫芦:糖葫芦是什么颜色的?糖葫芦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孩子们开始画糖葫芦。  3岁的洪晓,很内向,平时几乎不大理别人。他的绘画技能不那么娴熟,线条也有点笨拙,神情却特别专注。我装做随意地对配班老师说(洪晓能听到):“今天洪晓画得可认真了!”然后,又转了一圈,装做不经意地走到他桌子前,对他使了一个眼神,边笑边用力地点点头。他向我微笑了一
期刊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没办法想像植物生长的过程的。就像我正上幼儿园的女儿,她始终认为,所有的蔬菜、水果都生长在超市里的货架上,所有的肉都长在冷冻箱里……当然,她也从老师或我的教育中明白,事实上并非如此,但事实是怎样的,她却又从没有真切地见过。本来,我想带她到农村走一圈,让她有个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却从来都不曾成行。  我想到了让她自己种植一些植物。  那天,当我把一把白菜籽和一个装满
期刊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
期刊
在草原上,您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如同白云般的羊群,缓缓地在草原上移动。牧人远远地跟在后面,似乎不关自己的事。当牧人发现,草场并不是自己所选的草场时,他才会限制羊群的走动,或慢或快,但动作也依然漫不经心。  韩国的家庭教育,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朋友金玉英是韩国人,在大学时,我们是睡在上下铺的姐妹。所以,当她邀我到韩国一游时,我几乎毫不迟疑地就答应了。由此,也见识了韩国家长放牧孩子的场景。  那天,
期刊
刘先生对5岁的儿子明明管教严格,生气时甚至还动过几次手。明明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爸爸不听他解释,他刚要说话,就已经被骂了,但他又不敢发牢骚。所以,渐渐对爸爸有了点儿敌意。  后来,明明的爷爷奶奶搬过来一起住,明明上下幼儿园就都由奶奶接送。爷爷奶奶十分宠爱明明,明明也开始变得调皮、贪玩。每次刘先生想教训明明时,明明就往爷爷身后一躲,爷爷立刻“挺身而出”,刘先生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个周末,刘先生带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