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惩戒教育是对学生采取的管教措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过失。本文探讨了惩戒权的界定,高职教育中惩戒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惩戒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具体事例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惩戒教育 惩戒权 高职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赏识、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的同时,部分学生却一味生活在教室的赞美声中,要么脆弱的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与失败,要么“天下唯我独尊”,谁也说不得、管不得。而老师也受多方面限制,不敢对学生进行惩戒,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殊不知,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必须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当然要尽量避免良药苦口,其实忠言也可以顺耳。
  一、惩戒权的界定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等诸多有关教育的法律文件中都没有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这一定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教育的惩戒权一直被使用着。为了界定惩戒权,应对惩戒与体罚进行区分。
  惩戒和体罚有着根本的区别。“惩戒”中, “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惩戒是基于学生身份关系,为维持纪律与秩序,教师或学校对于违反这一义务的学生所采取的管教措施,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并改正自己的过失的行为。
  二、高职教育中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几年来,随着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大幅度改革,特别是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使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及其质量受到了影响。为了满足和扩大招生需求,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考分悬殊较大,平均分数明显下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差距较差。当这些学生入学后,老师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面临很大的难题。
  现在虽然提倡赏识教育,但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甜蜜的糖水,他们就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黄连的苦。巧妙而艺术地动用惩戒教育,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惩戒方式需理性面对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惩戒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要慎重使用,要因人而异、适度使用。一个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笑嘲讽等,可能会让一个人精神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从而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一个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惩戒,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让被惩戒者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承担责任。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因此,在运用惩戒教育时,应以爱为前提,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实施时必须注意适度、适时、因人而异。
  (一)适度的惩戒,做到惩戒与表扬相结合
  适度是指惩戒的程度应适宜,不能过重,也不能草率处置,敷衍了事。惩戒和表扬是教育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方式。老师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与表扬相结合,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学生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有亲疏之分,而要一视同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事例一:如何解决上课时学生迟到的情况
  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问题,现在他们对于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十分在意,有时会碰到学生上课10分钟以后才敲门进来的情况,但自己却并不觉得如何。针对学生迟到的问题,都做好迟到学生的名单记录,利用教学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与学生约好,下节课由迟到的学生到台前说明自己迟到的原因,自己挑选问题发言。如果发言内容是正确或者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会根据他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与表扬。学生也可以得到平时成绩的加分。采用这种方式以后,学生迟到的情况基本很少出现了。
  (二)找准惩戒的时机
  “适时”是指惩戒应是及时的,不要事后抓住不放。科学的惩戒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错误性质、程度以及违反者的个性特征,因人因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戒措施,达到惩戒一次,杜绝一类错误行为,惩戒一人,教育一大片,形成良好的积极效果。
  事例二: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
  由于教学要求的需要,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由配合,每节课给出一定的时间到讲台上做发言。但是不少学生总是甘愿做文字工作,而不愿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有一个组的同学甚至推迟了2次发言机会,就为了等一位由于学生会公会忙碌而没法发言的同学,而不是自己上台发言。当这组的发言结束后,在做评论的时候,我与学生讨论,他们将来的工作是以什么为标准(业绩),这种业绩第一的工作性质是否对他们有勇气与口才上的要求?如果自己没有勇气到台上来进行流畅的演讲的话,那么将来工作中他们如何去与客户打交道?如何去争业绩的前列?经过这次讨论,同学们对到讲台上发言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接受,在以后授课时发言的同学明显增多。
  总之,惩戒教育与正面教育,有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翅,只要两者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我们的教育之路就能越走越宽。“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教师的学识、人格、道德素质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惩戒教育并非无情物。艺术的教育惩戒,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提醒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只号角,促人不断奋进。
其他文献
教师对学生作文及时批改,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批阅一篇习作得从主题、布局、语句等方面着眼,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时,多以习作要求为套路,批语多为“能按一定的顺序写”“用词生动”“ 结构合理”“中心明确”“内容不具体”“句子不通顺”或“错别字太多”等,这样的评语从文章本身考虑,也许是符合要求的。然而这种笼统、干巴巴的评语尽是些套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性,只会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以至于学生拿到作
【摘 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确定教学目标,要面对全体学生,在最近区域里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个体差异 经验水平 不同层次 最近发展区域研究 背对背 一刀切 因材施教 激励批评 全面发展  在初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水平,且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的支持,在教学中要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
议论文的论据要准确、典型、新颖,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这个老生常谈却是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功,是学好议论文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正如我们判断一个厨师的烹饪水平,经常从烹饪最普通的食材来判断,考察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经常从一些老生常谈的论题来进行考察,这考的就是基本功,要写高分作文应从练好基本功开始。  现以2011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来谈谈议论文论据的来源及其使用。  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据从哪
【摘要】城职业中专学在政策的左右下, 在的作业。孩子的睡眠时间长期被慢性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辛苦而又重要的工作, 我们总会在工作中有许多发现和感悟, 在这些发现和感悟中, 让我们也收获一份份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赏识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辛劳也心劳, 既辛苦也心苦的工作, 当我们与那一个个充满渴求又不乏奇思妙想, 甚至有些许淘气和叛逆的, 让我们头疼的孩子碰撞出火花,
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健的体魄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搏击人生的前提。何来强健的体魄?锻炼;何来健全的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以高考为主体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很少锻炼,也不舍得花时间锻炼。  一、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三大因素  1.环境的原因。社会不重视:没有形成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锻炼者以老年人居多。学校不重视:虽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高考不考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已经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大的教育发展战略。  如何实践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普通高中如何在办学多样化中大胆创新,有所作为,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广大基础教育工作
【摘要】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 讲究科学方法,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和良好的个性修养, 这些是一名优秀班主任必备的职业品质。  【关键词】优秀班主任职业品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计划在班级的贯彻执行者, 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全面的责任。所以, 做好班主任工作, 对于顺利实现学校的教育计划, 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 怎么才能做一
常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然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却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 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校领导也是老师, 而且还是一个责任比较重大的老师。那么, 校领导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一、对学生要宽容信任  校领导的宽容信任是关爱学生的情感基础, 用真心去耕耘学生的心田, 师生之间才会拥有一片和
【摘 要】小学生口语能力是学生一生交际能力的基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指导学生参与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大胆运用语言;口语交际的评价,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互动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孩子都能说会道。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 有效互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
堂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既是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基础,也是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更是建立未来世界人生观的过程。怎样让课堂阅读化平淡为神奇,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悟?笔者根据课堂阅读的先后顺序,从课题、开头、泛读、细读、精读、通读六个方面,对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深刻感悟等诸多方面,在实践的层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以使学生想读、会读、主动地去读。  1.通过“课题”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