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的“情、趣、美”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历史教师要用历史课堂的“情、趣、美”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精神需要,让学生体验幸福,乐于学习,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关键词: 历史思维 情趣美 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现在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僵化、死板的课堂教学,必将扼杀学生的个性生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快乐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历史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用历史课堂的“情、趣、美”的魅力,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精神需要,成为一种欢快、愉悦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体验幸福,乐于学习,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一、历史课堂教学的“情”
  “情”是能感染人并转化为动力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密切相连的,当人们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人的情绪是处于积极状态的,思维便会敏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于诱使学生乐于学习历史意义重大,教师的“情感”教学,必须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的教师上课因为缺少“情”,所以失去魅力,有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到位,但因其面孔像戴着一件“面罩”,教学语言既少跌宕,又欠起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融入历史教学情景中,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相反,有的教师讲解充满感情色彩,则会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述八年级历史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的场景时,若照本宣科,只有短短一句,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但如果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讲述李大钊在绞刑架下大义凛然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你们杀人是毫无用处的!”这将会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巨大的震动,对李大钊的形象铭心刻骨、难以忘怀。如教师用悲愤的语气描述九年级世界史那幅由毕加索创作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则会激起学生对法西斯匪徒的激愤之情,该画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但凡充满强烈情感色彩的讲解,必定会以情动情,使学生深受感染,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如教师讲八年级上册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可先用悲愤的语调,描绘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危害,红军被迫长征及长征初期红军被动挨打的情景,接著用焦急的语调揭示红军“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渴望毛泽东领导红军的心情;再用喜悦的情调描述由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给红军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用雄壮的语气描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胜利进程;再用欢乐的口吻描绘三大主力会师会宁,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的认识,自始至终处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中,共享长征始末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憎恨和对指引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毛泽东正确路线的赞颂。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传递的情感力量,从而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及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样的,一个忽视的目光、一个冷漠的脸色、一个严厉的呵斥,会给学生带来压抑和伤害,无法融入课堂学习。“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魅力,是运用情感因素施教的根本所在。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趣”
  南宋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一堂有趣的历史课,生机盎然,可使学生乐而不疲、津津有味,而枯燥乏味的说教,则只会使人兴致索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东西能激起大脑的兴奋,这种学习心理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趣味性。同时,历史内容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必须突出趣味性。成功的历史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产生学习推动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联系历史知识,抓住“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准确,开发趣源,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使历史人物或事件活化起来,从而缩短学生对相去甚远的历史情景在心理上的距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和个性地学习。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教者先出示投影《秦始皇》,对秦始皇的刻画描述如下:“秦始皇目光炯炯有神,两眼虎视眈眈,一手指向前方,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他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挂满珠子的皇冠,身穿绣花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帝王身份;他面带微笑,仿佛为自己功高盖世、流芳万代而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满足感。”几句话的描述,就把秦始皇的体貌特征、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沉静在教师用语言描述的历史情境中,无疑会在学生记忆深处留下难以消逝的烙印。
  此外,历史课堂教学的“趣”,还体现在导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其他手段的独具匠心上。如,在讲述八年级历史“九一八事变”时,教师采用民间歌谣导入新课:“高粱叶啊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教师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安排让学生进行拼图演示,学生将事先剪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图形,逐一贴在中国地图上,当图纸贴满地图后,“瓜分”的概念就不再抽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如同做游戏,因而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趣味历史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趣教”,做到“识趣”,即找出问题在现实中的趣味点,“引趣”,即把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激趣”,通过激发兴趣,开展历史活动,以趣促学,将学生的“自然兴趣”转变为“自觉兴趣”,用历史本身的魅力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学会学习,真正领略到历史知识的精彩、美妙和趣味,使他们体验到参与知识学习的成功喜悦。
  三、历史课堂教学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现,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与信念端正。”“美”的目的是通过美的事物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能带来心理上的快感、愉悦性,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最佳动机和激发学习浓厚兴趣的重要催化剂。历史课堂教学的“美”,最重要的是教学语言之美。因此,教师语言的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等,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沉浸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要使历史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就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将历史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唯如此,才会使历史教学语言生动有趣,才可能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探究历史知识的真谛。
  例如,教师在讲述人类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时,语言应充溢着流动的诗韵之美;当讲述那些在山河破碎之际,那些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的业绩时,语言应具有深沉悲壮之美;当讲述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斗争或战争经过时,语言则应具有生动的形象之美,使学生从中听得见铿锵的金戈铁马之音,看得到浓浓的硝烟翻腾之景……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切领略到历史教学的魅力,并为之倾倒,反之,语言干瘪苍白,只能导致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初中历史教材呈现了大量美术作品插图,给我们留下了美的形象。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油画《开国大典》,面带微笑、恬静自然端庄的《蒙娜麗莎》,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这些作品虽然表现的方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都能给人们以强烈的审美感受。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历史活动,让学生尝试实践美,历史和现实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把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感受美的存在,增加感情体验。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六朝古都南京的资料,了解南京的历史,让学生收集一些古钱币,增强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丹阳本地的南北朝石刻遗址,直面石刻的艺术美,还可以通过欣赏唐诗宋词,让学生领悟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依据“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历史教学之“美”除表现在语言方面之外,还可以将诗歌、历史音乐和历史图片等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美形式引入课堂,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影视剧片断、彩色的板书、图示设计,既可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得到美的感受,激起美的愉悦心理。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需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用心设计教学,没有用心设计的教学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教学。教师要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还原历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情、趣、美”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当然,影响历史教学的因素不止限于上述三方面,其他诸如学生历史社团活动、地方历史的运用等,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是“情”、“趣”,还是“美”,它们三者绝非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相反,“情”中有“美”、“美”中有“趣”,教师只有将这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结合运用,才能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愉悦、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使学生从“厌学”到“愿学”向“乐学”转变,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曹小文.中学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胡维云.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4).
  [4]姚彬.中学历史教学美育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拔罐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馀沤集>是最新出版的一本古体诗词集,收集的诗词跨度154年.其作者和编者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五代人.<馀沤集>的写作不为传世,但它却是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420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on spinal cord injury have not been well described. Here,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c DNA3.1 human erythropoie
中国科学社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科学团体,本文对中国科学社的来龙云脉及其重要作用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所引发的,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是乙型肝炎致病甚至其慢性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组成,更是认真贯彻党指导教育的具体行动。在国家经济迅速转型的今天,面对多元文化的演进趋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
鲁迅先生以其不同凡响的多样化新旧诗作和高屋建瓴、把握历史走向的进步诗观,为20世纪中华诗歌的改革与发展、为诗人队伍的成长与壮大,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与创建,树立了崇
Although plasticity in the neural system underlies working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can be improved by training, there is thus far no evidence that children 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brain injury in the neonatal period is a perinatal hypoxicischemic event.This devastating condition can lead to long-term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