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红色”陈列馆

来源 :雪豆月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就是中秋节假期啦。 虽然因为调休今天上了一天的课,但松子儿还是挺高兴。 回家的路上,他兴奋地问爸爸:“小长假咱们去哪儿玩呀? ”可是爸爸好像没有什么精神。
  “好奇怪呀,爸爸怎么了? ”松子儿想。
  “今天,你听到防空警报了吗? ” 爸爸问松子儿。
  “听到了呀。 老师说,每年的 9月 18 日都会拉响防空警报,老师还说,这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国耻,奋勇前行。 ”
  “嗯,老师说得对。 我想带你去个地方, 但是又觉得这地方对你有些沉重,所以我征求一下你意见,你愿意和我去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吗?”爸爸的声音有些低沉,“这所陈列馆, 你总归是要去看一看的。如果你现在没准备好, 就等你长大一点再去。 ”爸爸说。
  “早去晚去有什么区别呢? 我哪有你想得那么脆弱! 但是我不太理解你说的沉重是什么意思。 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我们应该趁着假期踏上旅程。 ”松子儿说。“好,我们明天出发,去之前我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我们这次的旅程必然不会愉快,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里记载着的是一场人类的浩劫。 ”爸爸说。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里, 爸爸对松子儿讲起了那段沉重的历史。
  “七三一部队全名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七三一防疫给水部队。我们将要参观的这所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曾经是第七三一部队的总部基地。为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在这个庞大的特别军事区域内, 日军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杀伤性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和生产,惨无人道地用健康的活人做细菌试验。 因死难的人数过多, 这里与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称为世界两大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 ”爸爸说。
  “用健康的活人做细菌实验?! 怎么这么反人类啊! ”松子儿气愤地喊。“虽然日本在 1925 年就与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日内瓦国际公约,明确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 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但当时严重缺乏资源的日本政府却认为细菌战省钱省料, 还具样的方式将这场罪行掩盖。”爸爸边说边带松子往陈列馆里走。
  “1982 年,侵華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始建。 1985 年,原第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东侧正式对外开放, 我们现在要参观的这所陈列馆则是 2015 年建成的。 你看这里,”爸爸指着证言墙上的一段文字说“, 这里选取了在苏联远东国际法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 是他们能快速获胜的最佳途径。 在侵华日军发动的生物战中, 遭到屠杀和残害的人不计其数。 从 1939 年至 1945 年间,至少有 3000 人在这里屈辱地死去。1945 年 8 月 9 日,在获悉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后, 第七三一部队将文件、实验报告、医疗器械等烧毁或炸毁,在安排了 15 趟专列将部队成员送回日本的同时, 也严禁这些成员暴露身份、互相联络,妄图用这庭接受审判的前关东军军医部部长梶(wěi)塚(zhǒng)隆二的证言:‘第七三一部队是奉日本天皇裕仁一九三六年敕(chì)令建立的。 这道敕令曾印成多份分发到日军各部队,以便使全体军官一体知悉。 我个人读过这敕令以及关于该部队人员表的附件,读后我就盖上了私人图章,以示签署。 该部队在成立初期是称呼为‘防疫部’,而在改编后则已是称呼为‘防疫给水部’。 起初的防疫部人员名额不到一千人, 而在改编为防疫给水部后则已增至二千人。 ’” “这种反人类的部队竟然是奉当时天皇的敕令设立的!  这是自上而下的有规模、 有组织的集团犯罪!”松子儿实在是太气愤,“这种暴行竟然被掩藏了这么多年! 为什么当时没有人站出来揭露他们?  这简直太……” 松子儿觉得已经气到不知该说什么了。
  “因为,没有幸存者能活着走出这个人间地狱。”爸爸声音低沉“, 曾经的这里终日黑暗,没有阳光。第七三一部队拥有自己的专用机场和战斗机, 连擅自飞入的友军飞机都会被击落, 围墙上的高压电网和墙外的防护沟, 更是将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爸爸带松子儿看过一排排的手术刀具展柜。
  “‘马路大’这个词在日文中是 ‘扒了皮的木头’的意思,在这里却指代中国、 苏联以及朝鲜等国的平民、战俘。所有被关在这里的男女老幼都不再拥有姓名, 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没有尊严的编号。 对于第七三一部队来说,‘马路大’ 是可以随意切割、极易补充的‘材料’,负责携带疫菌的老鼠反而比人还要珍贵,不能轻易死掉。 为了让一些实验体达到理想的实验状态, 他们会提供最好的伙食、保障充足的睡眠,甚至用维生素药剂调节身体机能, 这一切只为了实现唯一目的——取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活体解剖、毒气实验、细菌战、 毁灭罪证……这些颠覆伦理、 毁灭人性的罪孽在这里不断上演。 ”说到这里,爸爸的声音有些颤抖。
  “在日军溃逃时,这里的老鼠、跳蚤携带着邪恶的细菌四处逃窜, 造成平房区鼠疫蔓延。 仅二道屯一个小屯就有 50 人感染鼠疫死亡。2003 年,齐齐哈尔市某工地在施工时, 挖出 5 个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罐, 其中一个当场破裂,44 人受到毒气感染,1 人死亡。 可是面对多名细菌战受害者的诉讼, 日本政府竟表现出极大的冷漠, 极力推卸责任。 ”在爸爸低沉的声音中,松子儿和爸爸走出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残破的水泥墙和三个巨型烟筒看起来是那样的碍眼。 在明媚的阳光下,松子儿依然觉得浑身发冷。
  “孩子, 我希望你能牢记这段黑暗惨痛而且屈辱的历史, 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 好好学习,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望着远处的夕阳, 爸爸激动地说。
  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
  编辑 / 蒋思
其他文献
外面在下雪,白茫茫的一片,雪景很美很美。但我只能趴在窗边,静静地看着雪花飘落。   今年冬天很特别。一只叫做新型冠状病毒的“怪物”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妈妈告诉我这个病毒很厉害,传染性很强。为了安全,我已经有一个月没出门了。刚开始觉得在家待着很无聊,但妈妈说和在一线辛苦战斗的叔叔阿姨们比,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我每天在家学习、阅读、做运动,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我真希望这场雪能把新型
期刊
端午节最令人期待的是什么?   对小白来说,是外婆的粽子,外婆的粽子是独一无二的。   爸爸、妈妈总会把小白送到外婆家过周末,这个周末也是如此。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厨房的大盆儿里泡的是糯米和大黄米,大黄米可是外婆的秘密武器,可以把粽子变得软糯。外婆把它们在装水的盆儿里泡上几天,时不时地换水保证它们不会因为高温而腐败。厨房里有个大水缸,小白总能看到外婆舀水的样子。   在小白眼里,外
期刊
总有那么一种颜色,给人们带来安定。总有那么一种颜色,把黑夜点亮。总有那么一种颜色,把病魔赶走。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我看到了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它传染性强,不容易被发现,但致病率高。就是这小小的病毒伤害很多人,害得很多人有家不能归,过年也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的妈妈就是一名护士,她也在病房中穿梭。有時候我抱怨,为什么妈妈不能陪我写作业,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能陪我录制假期活动。但现在我知道
期刊
《活了 100 万次的猫》讲了一只虎斑猫的经历,他死了 100 万次,又活了 100 万次。他活着的时候,无论与高贵有趣的人为伴, 还是与低微无聊的人在一起,都过得浑浑噩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只美丽的白猫。 虎斑猫与白猫度过了快乐的一生。白猫死后, 虎斑猫也伤心而死———而这一次,他再也没能起死回生。豆苗儿们,看完这个故事之后,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总能起死回
期刊
一大群沙丁鱼来了千万不要惊讶  为什么鱼儿会这么心齐  齐心合力的沙丁鱼值得人类学习  一起勞动,一起前进一起创造生命的奇迹  编辑 / 马爱林
期刊
唐代诗人李峤(qiáo)喜欢风,他写过一首《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春天,它能使柳树抽出新芽;秋天,它能吹熟满田金麦。 在诗人李峤的诗中,风更是无处不在:当它高兴时,能催开美丽的鲜花;当它发怒时,能掀起千尺的浪花。 吹到竹林之中,能使万竿竹子倾斜。  风就是这样,看似柔弱,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里曾这样描述
期刊
“神奇碗,这次你能给我讲茴香的故事了吧。”松子儿从听完孜然的故事后,就一直惦记着。 这不,放学刚一回到家, 松子儿就催着神奇碗给他讲茴香的故事啦。  “茴香嘛…… 不好说, 不好说呀……” 神奇碗摇头晃脑地故意吊着松子儿的胃口。  “不好说也不能不说呀! 您看, 要不我先给您拿点冰糕消消暑?”松子儿一副万事好商量的样子。  “那我要朗姆酒口味的, 要用勺子把冰糕挖成圆圆的球,再淋上些酸奶。 我和你
期刊
未尽严寒已立春,  鹤山不见畅游人。  東风一洗瘟神去,  柳暗花明楚地新。
期刊
君不见,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xí)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jīn),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 净胡尘, 誓扫倭(wō)奴不顾身!  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广为流傳, 是一首为了激励知识青年从军报国而创作的歌曲。其中“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
期刊
小时候,许诚在家乡种了三棵红豆杉。 这三棵树各有特点,第一棵树有一个奇怪的星形节疤,许诚在其他任何树上都没有看到过同样的节疤; 第二棵树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儿, 许诚在其他任何树上都没有闻到过同样的木香;第三棵树会在大晴天“下雨”,树冠上分泌出雨水一样的汁液,许诚叫它娇气的“落泪树”,经常会安慰它不要哭。  许诚把这三棵树当成自己的朋友, 给它们浇水培土,精心看护。 他长大了,要离开家乡谋生,便和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