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黄斑星天牛虫瘿冠层分布研究

来源 :防护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ug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新疆地区黄斑星天牛虫瘿在新疆杨、河北杨和箭杆杨3个树种冠层上的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了3个树种枝长和虫瘿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杨和箭杆杨冠层虫瘿数量分布顺序为中层>下层>上层,而河北杨冠层虫瘿数量分布顺序为下层>中层>上层;新疆杨和河北杨枝长与虫瘿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箭杆杨的枝长却与虫瘿数量不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通过对围封和放牧干扰的油松林地中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毛管持水量的调查,比较了围封和放牧干扰对油松林分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率,尤其对土壤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围封有利于提高油松林地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尤其对土壤表层的持水性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为科学防治山东日照地区美国白蛾,对其生活史、成虫羽化期、各虫态发育历期、物候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历,探讨了发生代数在不同地区中的变化及期距法、历期法的适用范围和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蒙古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果,在辽西沙区选择营建5 a的蒙古栎+大扁杏混交林进行了调查,以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作为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混交林营建5 a后其林间植被的盖度(100%)、种类多样性(19种)均大于对照处理;林间的地表径流量、地表流失量均为0,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辽西地区的蒙古栎+大扁杏的混交林对提高地表植被盖度、恢复植被多样性、降低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危重症患者胃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98例胃潴留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9例胃潴留危重症患者为参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49例胃潴留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的胃潴留情况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胃潴留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
通过在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和对照区建立临时标准地,调查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数、刻槽数、3龄以下活幼虫数、3龄以上活幼虫数、羽化孔数等,进行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树冠喷药”有机结合的防治措施可使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率达到52.1%,刻槽减退率达到89.1%,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达到94.3%,且防治效果不受限于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
桉树青枯病是一种危害极大地灾害性桉树流行病。在林场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如发生青枯病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依据黄冕林场桂东分场新龙造林地实地青枯病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对青枯病的发生时的特征、发病病因、防治方法、应对策略及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In the north of Cote d’Ivoire, the rural economy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cotton cultiv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yield.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low productivity is low level of soil fertility caused by erosion. The stone barriers technique is u
摘要: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区位重要,景观和资源较为典型,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及稀有生物资源,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脆弱,为了更好制定保护与发展管护措施,文章基于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其结构,并评价了现阶段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面积占比为76.3%,其次為林地(19.6%),再次为耕地(1.6%);各功能区生态环境健康等级均处于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